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赖跃  廖志钢  聂忠宇 《法医学杂志》1990,6(2):16-18,30,F003
法医病理学检验中,常需一种诊断心肌早期缺血性损害的准确方法,以便解决疑为心肌早期缺血,迅速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因为HE染色病变不典型,难以作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为此,我们采用Lie等介绍的苏木素碱性苦味酸(HBFP)染色法,对26例法医尸体解剖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研究,并同HE染色进行了对比观察.期望在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方面作出一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金利方  陈明方  郑强  许敬尧  沈永浩  朱有法 《法医学杂志》2006,22(6):411-412,416,F0003
目的探讨早期心肌缺血的法医病理学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缺血15、30、60、120、180min以及正常对照组心肌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组早期心肌缺血区内,见CX43阳性着色的分布与正常组相比,表现为部位的不同及数量上的差异。结论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Gao SH  Liu C  Tan QF  Huang FJ 《法医学杂志》2008,24(3):175-177,24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早期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质以及细胞核染色阳性,且早期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表达强度相近,说明早期心肌缺血组在胶原网结构方面已经发生与心肌梗死相同的改变。结论Ⅰ型胶原可以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地检测早期及超早期心肌缺血性病变,对5例心肌组织材料进行了肌凝蛋白重链(MyosinH链)及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学染色,探讨了肌凝蛋白的染色情况、抗原分布、死后变化对染色的影响及心肌早期、超早期缺血的有无、程度及与死亡的关系。应用石蜡组织切片进行的抗人心肌肌凝蛋白重链免疫组织学染色,在病理学方面尚属首次,这种单克隆抗体对人的特异性高,无共集现象,在心肌缺血数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后即可发现缺血心肌细胞中肌凝蛋白重键的脱失像,是分析早期、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急死及其它原因死亡案例心肌缺血病变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期心肌缺血病理诊断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碎死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其发生率较高,约占心血管疾病控死的709k4m以'1.目前的检案中,主要依赖排除法,即在排除了损伤、窒息、中毒和其他疾病摔死的基础上,结合冠状动脉病变作出冠心病摔死的病理诊断.现代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为早期心肌缺血病理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方法.现综述如下.1心脏大体标本直接染色技术最常用的染色剂为硝基四华蓝州itrobluet~liUnyNBT)和氯化三苯基四华职(TtiPhgnylTetraZOlinchloride.TTC).NBT法由Fation等l'l首次介绍.将心脏取出后,不加固定液,环状切片,置于NBT…  相似文献   

6.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NF-kB的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核因子-kB(NF-kB)在心肌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血0.5h,1h,2h,4h,8h共6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NF-kB阳性着色,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心肌缺血30m in,心肌细胞核出现散在NF-kB阳性染色;缺血60m in,心肌阳性染色细胞核增多;4h达高峰;8h组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则的阳性单位:缺血2h、4h、8h分别为20.042±1.084、22.028±3.452和20.524±1.595;正常对照组未见核阳性反应。结论大鼠心肌缺血8h内,心肌细胞核NF-kB阳性染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对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家兔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变化,为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研究.结果心肌缺血15min再灌流30min后,缺血区HSP70 mRNA阳性反应增强,阳性颗粒均匀散布于心肌全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加深.结论HSP70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的方法造成大白鼠急性应激性心肌病,观察其病理形态的变化,显示心肌收缩带变和HBFP染色缺血性改变,GBHA染色显示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沉着增多,认为这些方法对应激性心肌病和早期心肌缺血性损害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HBFP)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早期改变及急死案例的尸检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性心肌缺血材料均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结扎后15min,缺血心肌显复红色,呈散在分布,与正常心肌对比明显。随缺血时间延长,显复红色之心肌纤维数目增多,缺血区扩大。HBFP 染色法不受常规组织处理及死后自溶的影响,可用于临床病理及法医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在早期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HHF35),对10例正常心肌、6例已知心肌梗死、18例可疑早期心肌缺血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心肌阳性,梗死心肌阴性,18例可疑病例中14例呈不同程度弱阳性或阴性。表明心肌发生了缺血性改变,对比清晰,特异性强,对心肌缺血诊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用心脏标志物的生化检测及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中,由早期缺血性心肌病变及致死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常常缺乏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如何准确、客观地诊断、查明死因是法医病理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研究发现的一些心肌特异性指标对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生化特点、实验室检验方法以及临床和法医学应用前景,以期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浆蛋白的LSAB检测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9例青壮年摔死综合征(SMDS)心传导系统组织及心肌细胞内血浆蛋白Al、Fn的改变,并以冠心病和非心脏病死亡者之心脏标本作对照。结果:SMDS组,8例Al阳性染色,7例Fn阳性染色;冠心病组,7例Al、Fn均呈阳性染色;非心脏病组心肌细胞内Al、Fn均呈阴性,而部分血管壁、结缔组织则呈阳性。提示部分SMDS病例有早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其死亡原因应属心性猝死范畴。  相似文献   

13.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PNA受体的表达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对32只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PNA染色阳性,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缺血2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呈弥漫性染色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h后,心肌缺血区域PNA受体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实验结果稳定,敏感性强,可为心肌缺血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朝晖  竞花兰  王芏伦 《法医学杂志》2001,17(3):137-138,141
目的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 (凝集素受体 )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对 32只 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糖蛋白用 6种凝集素进行探测。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花生凝集素( PNA)染色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缺血 2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 ,呈弥漫性染色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2h后,心肌缺血区域 PNA受体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它凝集素染色较为分散,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心肌缺血,心肌细胞膜 呈现 D-半乳糖链改变。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心肌缺血(Earlymyocardialischemia,EMI)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的重要课题。随着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这一技术对EM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IHC技术较以往使用的常规组织学染色、酶组织学染色、特殊染色、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等,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实用性好的优点。进入并沉积于心肌细胞内的血浆蛋白成分,用IHC技术检测,诊断EMI,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现将有关补体、纤维联结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等文献综述如下。一、IHC方法检测心…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myocarditis)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由于本病可致猝死,故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中常可遇到。一般对那些病变典型,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案例,鉴定并不困难,但对病变程度较轻,又无相应临床表现的猝死案例,在死因诊断时往往出现分歧。作者复习本室30余年来尸检诊断为孤立性心肌炎猝死的案例,并选择部分因急性暴力死亡尸检案例的心脏标本作对照,结合文献,对该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问题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5例孤立性心肌炎猝死者的心脏。分别在其左室、乳头肌、右室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2.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NF-κB p65)在心肌早期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将收集的案例心肌蜡块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例)、早期心肌缺血组(14例)、心肌梗死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猝死心肌内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的心肌细胞胞浆内及细胞核内均出现NF-κBp65的表达,且早期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表达强度无差异。结论NF-κBp65可以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早期心肌缺血结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变化 ,为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研究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缺失情况。结果 正常心肌细胞结蛋白呈棕褐色阳性反应 ,急性心肌缺血 15min ,结蛋白即可在缺血区心肌呈小灶性缺染 ,随缺血时间延长 ,其缺染范围逐步扩大。结论 心肌细胞结蛋白的缺失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极为敏感的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结蛋白的变化可望成为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探讨其死亡的一般情况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01—2016年6例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基本信息(性别与年龄)、临床表现、病史、解剖所见和组织病理学所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死亡原因。结果 6例案例多具有明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死亡诱因;甲状腺病理学检验符合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心脏质量均增加,心腔扩张,心肌肥大,灶状坏死;死后心包液的生物化学检测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的辅助手段。结论对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进行诊断时应参考临床病史、尸体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死后毒(药)物检验等结果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死后甲状腺和心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