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就是"法治化"、"公共化"与"公开化",这三大目标与经济法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越位与缺位,体现社会本位,追求公平价值理念是一致的,体现经济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普遍服务理念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失范所引致该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根源上归结于:在价值层面是"普遍服务"理念的缺失,在机制层面则是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法因具备特有的赋权与限权的双重性质而成为调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领域的重要法律,可以通过对现有经济法资源的整合,适用、制定、修订或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构造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实现"普遍服务"理念的法律规范体系,促进"普遍服务"理念的贯彻,推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经济法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法律对策。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出发,运用经济法的理念分析了"三农"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以及经济法与"三农"问题的消解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经济法应加强市场主体立法,加强宏观调控立法,逐步建构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价值以及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法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在经济法学界,有学者将经济法价值与经济法理念不加区分,或者觉得没有区分的必要,也有学者提出经济法理念和经济法的价值是不同质的两个概念.解读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明晰其中的内涵,有益于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经济法价值和经济法理念的不同学说,认为经济法价值和经济法理念是不同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结合中西方经济法理念产生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西方经济法理念和中国经济法理念的共性和特性,提出经济法理念的内涵,阐述了经济法理念与民法理念的区别,以明确树立科学的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梁健 《法制与经济》2013,(5):112-113,115
经济法课程特点决定了其理论教学需要社会热点与关切的引入,这是链接经济法抽象理论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生活之间的桥梁,经济法理论原则可以通过社会热点与关切的引入,从抽象宏观转向具体微观。"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行动"、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宣传语、广西电力形势等即为笔者目前所进行经济法教学时用以讲解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些事例,通过对这些教学事例的探讨,以求彰显经济法教学的实用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谦抑性视野中经济法理论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表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具备依附性、时效性和后发性,即在明确市场优于政府的前提下,将国家干预以一种克制和谦逊的品格嵌入到市场失灵的边界当中,这即是谦抑干预的基本内涵。谦抑干预应当成为统率经济法研究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由此形成经济法的谦抑性理念,是指在自由主义和市场竞争基本假设下的私法能够发生作用的范畴内,经济法应保持必要的谦恭和内敛,让位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而不轻易使用国家干预,令经济法作为一个补充性和最后手段性的机制而存在,杜绝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泛干预主义"倾向的发生。在经济法理论体系中,诸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法律主体、基本原则和学术体系等基本问题都将因谦抑性理念的提出而面临拨云见日般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大主题,但其意义不再局限于各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共同全面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本质和价值取向上与经济法所要追求的理念存在相容性和共通性,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对经济法的发展理念进行更新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论:基于经济法规范与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孟洲  叶姗 《现代法学》2007,29(5):89-95
根据现行经济法规范的规定,将经营者定位为"经济法上的人"之一是合适的。如要突显经营者的经济法主体属性,必须认识到"经营者"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属性。应在考察法律经验意义上的经营者的基础上,用富有经济法标签意义的经济法理念去阐释经营者的概念,从逻辑上推导出应然法上的经营者的内涵,并应着力建构和规整经营者的权利义务结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一词具有多种含义,我们是在经济法学这一意义是使用这一词汇。国家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为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重大问题。经济法的产生促进了国家由"专政机关"向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的战略转变。经济法与民法学人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了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的"国退民进"。经济法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等形式,塑造了在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责任与行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经济法塑造了国家作为经济"协调者"的角色,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在人本主义、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具有内生的一致性。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内涵必然随之丰富和发展,必然更加注重人本理念,实现发展与效益理念的更新,以及安全和公平理念内涵的重构,由此达到经济法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具体制度的建构。经济回应性特征要求在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对政府运行进行制约,规制政策变动和权力运行,推动政府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法诞生至今,对经济法理念还一直存在误解,本文以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法理念的影响及其经济法理念的变革。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理论为经济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和重要的启示作用,经济法的理念必须紧紧的跟随着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和更新,进而更好的指导经济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4.
顾佳 《行政与法》2006,(12):149-151
对于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法学界历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旨在从利益本位出发,通过分析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进而认识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独立的部门法地位,促进经济法这一新兴部门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法律规范中的主体为参照可以看出,以往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脱离立法与实践,致使理论的传承性与内容的重复性过强,囿于对独特性的强制性证成而忽略了经济法律关系在主体设置上的重要性,在"主体—行为"模式上缺乏持续而系统的研究路向。经济法主体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需要超越。拓补经济法主体理论框架的关键在于以"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为指引创新经济法主体的设置模式,并以"社会本位"为理念突出经济法主体的法益目标。经济法主体理论抽象的价值依归,在于发挥经济法中"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正> 国际经济法存在不存在国际经济法存在不存在,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问题。法国法学会于1971年在奥尔良召开的讨论会上,普罗斯佩·韦伊教授认为,国际经济法就是"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法"。换言之,就是把传统的国际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法是否具备独立的调整对象:二是经济法有哪些具体的调整对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尝试从法学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从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更现实的理解.通过对这两个联系密切、缺一不可的问题的探讨,得出了自己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南昌举行,由江西财经大学承办。与会代表240余人,收到论文200余篇。会议以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的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法的使命(一)和谐社会理念的经济法解读我国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研究一直倡导社会本位和平衡协调的理念,这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具有一致性。因此,许多代表都主张既要将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经济法理念的重要内容,又要基于经济法协调经济关系的需求,来理解并体现和谐社会的理念。杨紫烜认为,和…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不同,以及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独特的调控职能方面入手,以法哲学的角度阐述经济法的存在价值。并且讨论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和谐共存各司其职的可行性。通过阐述经济法存在的和谐价值来证明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是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和纽带,因而从经济性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和内在的"一致性",揭示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违背"一致性"要求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构建宪法与经济法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和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