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恩和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重视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公民价值;追求公共利益,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建立民主对话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信任和互动共治。这一理论为我国摆脱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的实践困境提供了指南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并为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型政府一词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但是,就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而言,在理论界存在分歧。“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内涵上存在本质的不同。界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未来改革取向以及目前应采取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从理论、模式、实践三个维度理解,指一种强调服务理念的理论与以服务行政为主导的政府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建设满足公民服务需求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并不等同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而服务型政府是对管理型政府的替代。服务型政府不同于新公共服务,新公共服务不是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来源。走向服务型政府需要整合治理方式,实现"为我所用",妥善处理三者关系,借鉴其他两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政府治理必须将公民置于核心位置,而非政府本身.尽管新公共服务理论试图将公共精神重新带回公共行政的努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该理论缺乏实质性与行动性,难以指导实践.文章认为新公共服务是一种来自实践的理论,它已经为政府改革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同时,当前世界各国所开展的市民调查、市民驱动的绩效评估、组建邻里组织等前沿探索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新公共服务所重申的“民主价值、公民权、公共利益和服务精神”在改革实践中的广阔前景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下沉”成为新时代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试验田。但这种“下沉”与政策失效、形式主义、资本介入等相互交织,激发出由公共服务对居民日常生活渗透所形成的新“邻避冲突”。围绕N市S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三起邻避实践,可以窥见公共服务下沉过程中“邻避冲突”呈现的新逻辑。“邻避冲突”缘由从“短期建设”演变为“长期服务”,抗争主体从“社会共同体”回到原子化家庭和个体,抗争行动从“一致行动”转变为“分化零碎”。与之相对,政府的行动边界也发生了改变,公共服务外包引发了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的“三角债”,由此衍生出成本上升与矛盾激化并行的“服务空转”。“邻避冲突”的转变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取向。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直接代表了政府服务能力,公务员服务能力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借鉴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要加强公务员“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的能力建设,可以从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能力建设的配套措施两个方面入手,促使他们尽量具有最优者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乃至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承载着不同的职能期待,担当不同的社会治理角色。本文简要梳理了历史上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变迁过程,进而根据“新公共服务论”与“新公共行政学”相关理论,推论现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必然与可能。  相似文献   

8.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心理体验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公民体验的治理实践背景下,迫切需要我国公共管理学界考察以公民体验为导向的政府。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切入,将以公民体验为导向的政府命名为“体验型政府”。体验型政府是政府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由体验经济所决定的政府模式,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具有内在性、回忆性、动态性、竞争性和全局性等五大特征,主要内容由公共产品体验、公共服务体验、公共服务场景体验、公共决策行为体验四大部分构成。建设体验型政府,应加强体验型政府理论建设、倡导公民体验导向的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体验管理和建立公共服务体验质量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是公共行政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嬗变,是对公共行政发展进行的一次反思和批判,其所涵盖的一些理论精神与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及我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行服务行政的努力方向等存在着有机耦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是基于对传统管理理论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推崇服务精神,提出并强调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强调政府治理角色应由掌舵转变为服务,这一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公务员精神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对公务员的有效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很高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对于引领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更为理解公务员精神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务员精神的实质做了分析,对我国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培养公务员公共服务精神的途径加以探索,这些理应成为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中国政务建设的重点所在,也是继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诉求。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和建构路径与各国国情、行政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我国政府的发展,必须从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目标、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方式、公共服务保障、公共服务评估等六个方面努力,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推行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作为国家重要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也应建立顺应时代潮流的服务型公安行政。因此,我们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审视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找到构建服务型公安行政的路径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学者多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政府再造以及职能设置的理论依托,但是这二者又存在一定的抵触。针对我国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设置的现状,从多元公共行政观的视角出发,从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个领域来重塑乡镇政府职能,目的是把我国的乡镇政府打造为兼具"小而能"特征的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中国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涵盖了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在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治安的治理正在由管理式治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式治理。治安行政发展变化的十几年中,其阶级统治的属性逐渐下降,公共性逐步上升,并在理论上完成了社会治安行政与公共服务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公共安全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公共安全服务成为社会治安行政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新公共管理、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地方政府改革与职能转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也相应调整了政府职能。但是现实中地方政府职能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优化与改善。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导向,从制度、组织、技术层面探索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为: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应当以顾客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适当分权,让公众参与管理,并且对政府管理行为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理论对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具有一定适用性,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路径选择有:科学定位职能,突显警务模式的服务性;构建参与式警务模式,实现警民共治;借鉴“3E”思想,强化绩效评估和成本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警务社会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行阳光警务。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需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的涵义,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服务是关于公共行政在将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置于中心地位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借助此理论中的公共价值、公共责任、公民参与等理念,解释昆明市家庭服务业立法政策议题从产生形成、反复论证到被暂缓实施这一过程的原因,凸显政府公共服务精神与战略决策能力在发展民生工程、体现民主与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