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娅茜 《求索》2010,(3):127-129
慈善事业被视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尽管我国慈善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所发展,但由于现行慈善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滞后。通过对我国现行慈善事业法制环境及其困境的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慈善法律意识培养、理顺政府与慈善关系、建立健全慈善奖惩机制等途径,可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法制环境,促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玉磊 《中国民政》2023,(10):38-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当前,福利彩票已成为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桥梁,有力推动了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靳环宇 《求索》2012,(9):32-34
慈善事业属于有别于一次分配、再分配之外的第三次分配的范畴,慈善事业是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重要力量,并且,慈善事业的核心功能就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慈善事业可以调节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缩小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三次分配"及相关配套制度被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如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慈善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中央文件形式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慈善事业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首次明确第三次分配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此背景下,第三次分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关联系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的作用与价值正日益凸显。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保持社会的活力和创新力。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第三次分配,都面临着慈善捐赠规模与结构两个维度的挑战,对此,需尽快完善《慈善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社会力量捐赠的热情、提高个人捐赠的比例,以充分发挥慈善和第三次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河北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郭庚茂省长强调指出:要增强公民慈善意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慈善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发展慈善事业,鼓励有觉悟的社会成员带动和帮助贫困者,通过慈善机构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重新组合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福利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由社会公众参与并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救助行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体系中,慈善被称作“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因为是通过市场而实现的,所以讲效率;第二次分配因为是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所以讲公平;第三次分配则是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所以讲爱心。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政府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当今社会,基于民间自愿捐赠实现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决定》首次以"第三次分配"确立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文中指出,"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予以强调,不久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  相似文献   

10.
樊文 《中国民政》2024,(3):44-45
<正>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如何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慈善力量助力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近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的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代表观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和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 ,坚持这一原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效率是一个生产力范畴。以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来计量 ,投入少 ,产出多 ,所费少 ,所得多 ,为高效率 ,反之为低效率。公平则是一个和分配相联系的概念。所谓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无论是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 ,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应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 ,允许合理拉开差距 ,但要防止两极分化。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讲效率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 ,讲求公…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把三次分配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进一步释放出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的重大信号。慈善是三次分配的主渠道。相对于市场根据要素贡献进行的初次分配和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的再分配,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观念等作用下,通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参与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流动,具有无偿性、自愿性、多元性、交融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团结友爱。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各级工会要以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努力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我一直主张“三次分配”理论。一次分配讲效率,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二次分配讲公平,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三次分配就是鼓…  相似文献   

14.
<正>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调节社会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范和指导。明确一个要求: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举好"指挥棒"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牵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服务"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首次把"三次分配"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三次分配主渠道的慈善事业,必将成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角色。本刊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记者:党和国家对三次分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三次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的精准定位,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行业热议。在您看来,三次分配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08,(Z1):81-8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伴随着快速的发展,社会的目光也由集中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上,转移到更多地关注财富分配的方式上。近年来,作为社会"第三次分配"形式的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把慈善事业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提出。慈善,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实践》2007,(2):36-40
“健全各个社会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并合理博弈的机制.平稳有效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近日,一位接近决策层的高层官员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9.
吕静 《桂海论丛》2013,(3):61-66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慈善事业具有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总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功能。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同时也凸显了善款运作方面的问题。文章从产生慈善行为的经济动因出发,揭示了慈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慈善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对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慈善组织的有效监督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社会发展经验表明,基于人们自觉自愿捐赠基础的慈善事业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扶弱助贫"的天然属性可以有效补充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普惠福祉,谋划新时代重庆公益慈善事业新格局,对于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谋划新时代重庆市公益慈善事业新格局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