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一、批评的艺术担任队长少不了批评队员,采用同样的方法,有的队员被说得跳起来,有的心服口服,这就需要队长研究队员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采用不同的批评艺术,才能起到批评的作用。一般批评的方式可归纳为:直接批评、暗示批评、对比批评、商讨批评、分段批评、迂回批评等。这些批评方式应视被批评人的性格而灵活应用。队长在批评队员时还需注意二点,其一,切忌在不十分了解情况下批评队员,这样所得效果等于零而且还有负面影响。其二,尽量少采用直接批评,而应采取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缺点或问题。二、用人的艺…  相似文献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的批评、老师的批评、领导的批评、同事的批评、朋友的批评,一个人必然在批评中成长。  相似文献   

3.
所谓建设性批评,是科学、公正、完整意义上的批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批评,是给人以积极正向引导的批评。邓小平同志就曾积极倡导建设性批评,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统批评话语产生挤出效应。媒介赋权使个人批评话语急速扩张,个人的意义生产与信息茧房相伴而生。就此,建构中国式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和范式、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提倡对话式批评方法,是重构批评话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朱鹏杰 《新东方》2009,(8):43-46
一直以来,从事生态批评的人文学者在对生态批评的理解上都存在着共同的疑惑—产生于自然学科的生态学何以和隶属于人文学科的文学批评学结合到一起诞生了生态批评?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理解生态批评?我们只有在确切理解生态批评的含义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使用它。毫无疑问,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隶属于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批评应该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既要坚持原则,对战士的缺点错误不袒护、不迁就,又要讲究艺术,学会选择运用适当的批评方式,以达到批评的目的和效果。那么有哪些批评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领导者经常要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批评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激化矛盾,搞得事与愿违。因此,领导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十分讲究批评的艺术。如何艺术地运用批评的方法,掌握批评的武器,达到批评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注意...  相似文献   

8.
李彦姝 《探索与争鸣》2023,(9):167-176+180
新时代召唤真正的文艺批评,尤其召唤有使命感、有能力、有胆识去“剜烂苹果”的批评家。当下文艺批评现场存在一些人们习焉不察的问题,如阐释的越界、批评家与批评对象关系过近、文风僵化、代际性明显、受市场宰制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艺批评向着犀利诚实、生气淋漓的方向发展。文学批评界需要正视这一系列问题,不辱批评使命,改进批评作风,精进批评技艺,避免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切实提升批评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创造出更具思想及美学价值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时下,教师们感到手中批评的武器越来越钝化,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不敢批评,任其自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少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愈来愈困难。产生这种批评难、难批评问题的原因很多。据观察,从学生角度讲,教师面对面的批评,有些学生也会处之泰然;少数学生就是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仍会趾高气扬,毫无羞愧之色。从教师角度讲,批评的方式方法陈旧,批评的艺术性不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很好地研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批评方…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11.
当你批评别人时,批评的种子就会在他的心中发芽.慢慢的形成对其他人批评的负面念头。观察你自己与周围的人记下有多少交往使用了批评。为什么?因为谈论别人做得如何,显然比自己去做容易得多。真正要达成成功愿望的人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他们太忙,有太多事要做。他们只会去帮助那些能力差的人,而不是批评他们。  相似文献   

12.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13.
词话批评的基本方式和审美特征邹树德蒋禄丰在文学的批评苑囿中,词话批评大概是最不起眼的一支,它几乎被诗论与文论的汪洋淹没了,人们多只注意到诗文批评的壮观与博大,却鲜有人留心词话批评的细微与特殊。迄今为止,词话批评仍然还是一片未被开拓的研究领域。其实,词...  相似文献   

14.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职场里.该怎么批评才会让他人心悦诚服呢?  相似文献   

15.
恰当地运用批评,可以有效抑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地实施批评,切实提高批评的质量,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也说批评     
一要照应。批评学生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注意前后照应。学生犯了错,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还是不能摆脱一个事实——自己犯了错,老师批评了自己,定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个烙印。假若教师在观察几天后,照应前一次的批评,再行开导一番,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自己,帮助自已。然而,这种照应的批评术,往往被一些教师忽视,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从教十余年.找认为有照应的批评,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批评。二要趣味。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趣味。学生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还年轻,心清如水,说话办事总有些…  相似文献   

17.
享受批评     
鲁渝 《公民导刊》2010,(4):55-55
上级批评下级是常有的事,受到批评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我的一位同期为官的老兄就是受到批评特能想得通的人。他居然还把批评当作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谈批评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相似文献   

19.
韩旭  刘坚 《求索》2013,(9):251-253
网络媒介批评作为一种分析判断是非与得失的重要手段快速成长起来。网络媒介批评相对于传统媒介批评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新媒体平台中的微博为例,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媒介批评进行研究。微博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媒介批评的生态。相比刊登在报刊上的媒介批评,微博媒介批评真正开始回归公众、公开。多元批评主体在多向互动中协商.这对于建构新闻业的专业、道德、价值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何难开展田晓红目前,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普遍的“好人主义”,普遍的“宽仁大度”,普遍的“一团和气”。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武器被长期收入仓库,搁置起来了。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懂批评,一切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