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管廷莲 《求索》2010,(10):72-74
关于对"人才"的论述,古今中外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从古希腊学的"天才神授"观,到中国古代的遗传禀赋决定观、教育观,再到现代的人才学观及人力资源观。"人才"的理论形态得以不断完善。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人才观"概念是人力资源观的表现形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并进一步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明确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不仅具有文化上的理论支撑,还有我党实践上的理论借鉴。它是党的人才观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传承与理论创新。科学人才观对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地位如何、怎样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是知识经济时代,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2.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人才思想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土壤,前瞻"知识经济"革命的世界风云,深刻阐述了新时期人才开发的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现代人才的特征、成长规律和发展战略。从语境特征的变革来看,邓小平人才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的产物,其实践品格和中国特色是其它人才理论所没有的。其理论高度和观念创新是人才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人才强国”思想高屋建瓴、独领风骚。人才是国家强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教育创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根本标准 ;不拘一格、用人所长、任人唯贤是使用人才的正确路线 ;尊重知识、拴心留人、好的机制是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思想 ,对于我国人才强国科学理论的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举办的现代科学发展与人才学学科体系构建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5.
人才学创建十余年来,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广大人才学研究工作者艰苦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人才学正在茁壮成长,蓬勃发展,以其崭新的形象、风格,展现于世人面前,站在世界学术之林。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键时刻,人才学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新战略,构造21世纪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南宋思想家、政治家叶适(1150—1123)给后 世留下了许多闪耀着光芒的思想,其中有较丰富系 统的人才学思想。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人材之用,治乱兴衰之所从出” 叶适的人才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宋代选人用人制 度弊端的批判而提出来的。叶适指出,“本朝人才 所以衰弱,不逮古人者,直以文法繁密,每事必守 程度,按故例,一出意则为妄作矣。”即人才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网络强国建设重要思想对国家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时代性,凸显战略性,突出人民性,彰显体系性。揆诸现实,运用网络强国建设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推进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在强化网络安全、创新网络治理、培育高端人才、发展网络经济、拓宽国际网络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是历代贤臣良将和进步思想家维护整个社会与国家利益、约束王权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其中管子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汲取管子的民本思想中积极因素,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管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管子》一书中,频繁出现"顺民心"、"为其民"、"得民"等表述,可以看出,在管子的心目中.民众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当  相似文献   

9.
最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陈甲标、罗文章所著《人才社会心理论》一书,使人高兴地看到人才学研究领域一支异军的突起,一本新的人才学专著的诞生。 《人才社会心理论》从一个学科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才学,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所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充分  相似文献   

10.
程旭惠 《前沿》2007,2(3):15-17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重视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论断,是指引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尽快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1994年金秋九月,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示研讨会在南京理工大学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登上讲坛侃侃而谈。 王通讯先生是我国人才学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人才学的建立作出过重大贡献,现任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近年间,他在研究社会主义人才市场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同时,孜孜矻矻地研究人事技术问题。记得去年7月间,我到人事与人才科研所去拜访他,他跟我谈的就是人事枝术问题。对此,他不仅是个倡导者,还是一个实践者。1993年,他同科研所的同志们一起,对几家企业进行了人事诊断,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会堂里,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12.
懂得感恩     
浦素芬 《今日海南》2010,(12):45-45
人才学家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才能复合型人才、信息敏感型人才、心存感恩型人才最走俏。性格即命运,良好的心态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大干世界,无论是谁,你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珍惜生命做好自己。  相似文献   

13.
叶忠海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的人才学专家。他在人才学、成人教育、女性人才、区域人才诸学科多有建树,硕果累累。去年九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叶教授。当他从国际会议的讲台上走下来,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后,我紧紧握住他的手,祝贺他讲演成功。 一散会,我随叶教授步出南京理工大学的科学会堂,迳直朝紫麓宾馆走去。边走边谈,话题离不开叶忠海教授讲演的题目《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人才总体特色和上海人才开发国际化》。不一会,就来到了宾馆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类文明正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实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李友德 《求索》2010,(11):134-136
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管子》强调富国必须得人、用人和育人,认识到人才开发是决定国家成败的重要基础。从人才的培养、选拨、赏罚激励等方面详细分析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从而为现代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期人才治理思想,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人才治理的战略目标上,将人才的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在人才治理的推进路径上,坚持全面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实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才政策,推进国家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人才治理的工作方针上,坚持党管人才与以法治才相结合,充分遵循人才的客观发展规律,积极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在人才治理的标杆向度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培养选拔一支党和人民信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新时期人才治理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彭航  宋崇豪 《传承》2007,2(5):50-51
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思想的新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管子》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管子》经济思想的丰富首屈一指。春秋末年至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思想的创立时期,《管子》对这种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封建社会中,目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春秋末年至西汉的各家经济思想,大多以自然经济为讨论对象,很少涉及商品经济。《管子》的经济思想则既讨论了自然经济,更重点地讨论了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王梅姣 《前沿》2005,(1):104-107
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我们必须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建设人才强国。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思想对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它具有时代性 ,必须随着时代的转换作相应的转变。因此 ,要建设人才强国 ,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国兴邦,人才为先;执政兴国,惟在人才。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的人才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其关于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