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实行社会控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社会控制是决定犯罪增量的直接因素,社会控制要努力适应治安形势需要,改进方式方法,改革体制机制。与这一改革相应,刑事政策必然发生相应变革,公安工作须把握这一趋势,保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犯罪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治安预防工作包含着丰富的犯罪学思想和特征,主要是以科学分析犯罪原因和犯罪规律为前提,承认犯罪的可知性,注重调查研究;在正确认识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以公安机关为龙头,组织多种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在处理打击与防范的关系上,强调“控制”的作用等。犯罪学理论与犯罪预防实践的紧密结合,正在使我国的治安预防工作逐步走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治安学基本范畴的思考与确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我国治安学界习惯于将“治安”、“治安管理”和“治安行政管理”视作同一事物的不同命名。所以 ,在治安学、治安管理学和治安行政管理学的界定方面 ,也出现也相应的模糊化和非统一化的特征。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界定这些基本的理论范畴 ,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治安学科和治安管理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有犯罪现象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必然的现象。犯罪虽是一种恶 ,但它是一种必要的恶。基于错误的犯罪观 ,在解决犯罪问题的时候 ,其基本策略方法就有可能也是错误的 ,至少可以说是非理性的。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比较科学辨证的犯罪观 ,引进一种广义的刑事政策观。犯罪控制的一个合理限度是使一些最严重的罪行受到必要的惩处 ,而使守法公民能享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5.
温州城市犯罪预防与控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犯罪在总体质量、类型结构、组织形式、主体、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和出现了新的特点。为此 ,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犯罪防控战略的研究 ,坚持“严打”方针 ,全面履行治安行政管理的职能 ,加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快治安信息化建设 ,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犯罪。  相似文献   

6.
巡逻防控是及时打击、控制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的社会治安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包括对现行犯罪的快速反应处置功能;对社会治安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功能;对治安事件和各类犯罪的预防控制功能;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抢险和救助功能;并作为公安机关的“主业”,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地震灾区治安形势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治安巡逻防控体系的一些方法,以期提升灾区整个社会面的治安防控效能.为灾后重建和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设“闭合型”治安防控体系,就是要在开放、动态的社会格局中,坚持以打击为导向,寓打于防、寓打于控,加强动态巡防和基础控制,突出重点设防,提高打击现行犯罪和有效控制各类治安要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苏“两抢一盗”主要特点有:犯罪总量具有高发性,影响犯罪的因素复杂化;犯罪活动具有流动性,周边区域的治安一体化;犯罪过程具有突发性,发生案件的时空动态化;作案手段具有多样性,实施犯罪的行为恶性化;犯罪主体具有多元性,相当比例的案件外来化。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两抢一盗”犯罪将处于不断增多、持续高发的态势。公安部门对“两抢一盗”犯罪要坚持以正确的严打观为指导,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以破案攻坚为核心,严厉惩处“两抢一盗”犯罪分子;坚持以治安防控体系为基础,有效提升防范和控制“两抢一盗”犯罪的整体水平;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不断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达城市社会治安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刑事犯罪和与之斗争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犯罪的机动性、突发性、暴力性更为明显,作案者主要是外来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对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犯罪和稳定城市社会治安的措施,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的威慑力,不断调整“严打”斗争策略,构筑起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强化以人口管理为主的防范管理,夯实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城市要达到经济发展、犯罪低发、治安稳定的目标,务必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动态环境需要的有坚强战斗力的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10.
治安秩序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必须经历从对事物表面状态的研究到结构层面的研究,治安学的发展才能摆脱“散” “乱”的局面。治安秩序的结构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治安实体、治安规范和治安权威。它们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治安秩序。治安实体是治安秩序的载体;治安规范是治安秩序的核心;治安权威是治安 秩序的保证。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治安秩序才能对其有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陈伟 《公安学刊》2002,(1):15-20
经济发展中的治安环境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刑事犯罪问题。建国以来50年间 ,杭州市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刑事犯罪经历了三个时期、四个高峰。从两者的发展过程看 ,经济发展与刑事犯罪的关系反映了以下基本规律 :1.经济发展不是导致犯罪增长的必然因素 ,但对刑事犯罪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刑事犯罪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对经济发展起严重的破坏作用 ;3.经济发展既是引起刑事犯罪增多的重要因素 ,又为控制和减少犯罪创造了条件。目前 ,杭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犯罪增长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由四对基本矛盾引起。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犯罪防控机制 ,包括打击、防范、管理、法律、教育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打防控一体化是指承担不同职责的各警种,在一个“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在各自不同的层次和方位上从事以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为目的的执法活动而形成的打防控良性互动和警种间密切协作的治安运作机制。交巡警街面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是上述一体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以打击和预防街面动态犯罪为职责,实现覆盖街面治安“点”、“线”、“面”的打击、防范、控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复合式譬务机制。它能在整个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中发挥出比单体功能更大的系统效应,因此,它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深化交巡合一体制改革、探索城市警务运作机制的重大举措,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建立交巡警街面治安打防控一体化的勤务机制,要实现交巡警工作重心的转移,建立高度动态的交巡警巡逻勤务机制,同时必须在人员素质、执法权限、信息支持和奖惩激励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适应开放、动态社会形势的需要,建设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是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预防、控制犯罪,维护治安大局稳定的战略性举措。从台州市公安工作实践出发,阐述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提出必须建立以信息流的基本理念来统筹和衔接打防控各个环节,以全面建设一个信息共享为主线,以“四大机制”建设为措施,以公安队伍建设为保障的诸警种联动作战,警民协作,覆盖整个社会面的预防、控制、打击犯罪的一体化网络。  相似文献   

14.
社会行为系统都少不了控制。所谓控制,就是使事物保持或改变其质的规定性的有目的的系统行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系统具有这种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控制系统。一、治安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控制部分和被控制部分。一定的目标输入控制系统,会得到一定效果的输出。如下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有组织犯罪主要表现为黑恶势力犯罪,本文对黑恶势力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在打黑除恶中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的工作机制,实施网上追逃的责任机制,坚持治安控制综合治理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治安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由于高速公路管理、管辖责权不明,治安防范基本空白,抢夺、抢劫、盗窃等犯罪日益增多,给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平安畅通的良好声誉,有必要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高速公路刑事和治安警察机构。  相似文献   

17.
“犯罪正常度”问题,是中外犯罪控制实践和犯罪科学理论尚未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国外有的学者认为,犯罪正常度是犯罪控制的一般标准,或者称为“预警线”。国内近年开始有人涉及这个问题,并将“犯罪正常度”定义为“具体时空背景下,社会可容忍的犯罪限度。”我从1986年初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现提出一些看法同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刑事犯罪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犯罪、打击犯罪,保持治安稳定,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估计刑事犯罪活动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高对打击刑事犯罪重要性的认识 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对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和凌厉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治安预防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着重阐述了治安预防在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治安预防的价值,并提出了预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没有在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犯罪总量上升,流氓恶势力活动猖獗,“黄、赌、毒”屡禁不止,封建宗族势力抬头,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并出现犯罪主体复杂化、犯罪程度恶性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趋势城市化等新特点。为有效防控农村犯罪,加大打击整治力度,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是首要环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是基本前提;学习“枫桥经验”,推进“创安”活动是有效载体;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是重要措施;严密治安行政管理,提高治安管理水平是主要手段;落实防范措施,缩小犯罪时空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