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法学中,存在管理论、控权论以及平衡论三种行政价值取向。行政法价值取向的确立,要协调效率和公正的关系,把握民主和秩序的统一,促使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当前,要顺应从国家行政转变成公共行政的历史潮流,创造出和社会不断发展相吻合的、能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有利作用的行政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法,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行政法的性质已经从过去所认为的"管理法"、"强制法"逐渐转变为"控权法"、"平衡法"。行政法主导价值的变化,关系着行政法将怎样更好地调整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价值分析,是揭示行政法本质、理解行政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途径。对现代行政法的价值进行分析,揭示行政法价值的变革与创新,进一步论证更适宜社会发展的行政法价值取向,以对现代行政法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行政综合吸收了来自管理、政治/政策和法律的观点。然而,法律的观点并不被当代公共行政文献所重视,也被很多公认权威的美国公共行政硕士课程所忽视。行政法是规范公共行政决策和行为的法律体系,成熟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在行政法的框架下并按照行政法的要求从事管理活动。本文阐释了行政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用实例说明了美国行政法折射出的价值取向。本文的关注点在于规章制定、行政判定、行政执法、透明性以及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借鉴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对行政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学解剖,不仅使行政法学的知识体系更科学、更务实,也为行政法学知识的更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此外,经济分析强调行政法制度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确立以行政资源与私人资源的最小消耗取得社会交易费用的最大节省为行政法的目标,必将推动行政更有效地为公众服务,而这也符合行政法的终极价值取向和行政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行政判例制度:行政法结构性均衡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波  连宏 《前沿》2010,(4):100-103
行政法制由立法、执法和司法审查三个环节构成,立法是设定行政权和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与公民处于平等地位;执法是依法行使职权,实现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处于主导地位;司法审查是通过行政纠纷的解决依法保证公民权,监督行政权的过程,公民处于主动地位。无论是执法还是司法,行政法法制的重心是平衡,平衡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石的平衡论基本观点的分析,具体论述了行政判例制度在平衡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中的平衡作用,运用平衡论阐释了行政判例制度的平衡性与引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织理论视野,行政(政府)组织,是国家协调社会或民族活动的主要组织力量,政府组织的组织价值体现为追求社会效益。因此,行政效益原则是行政法的内在要求,行政效益原则必然是一项根本的行政法原则。行政法的效益原则,就是指行政法律制度体系,要能够实现减小社会成本,增进社会公共福祉,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在社会公共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满足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行政法治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更具治理取向的现代行政法治模式的推行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法治发展不健全的我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唯有在培育公民社会、健全制度供给以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方能促进现代行政法治模式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理论观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在我国行政法律规范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着法的根本价值和我国宪政制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是行政法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厘定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概念,明确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行政法地位,剖析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效力,探索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类型化,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视角作为行政行为视角的补充来观察和解释行政法理论和制度,将给行政法理论和行政法实践带来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学界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取向上概括出调整行政权的三种理论模式,即控权论、管理论和平衡论。本文研究行政权的运行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方法论和宪政制度上探讨行政权由静态划分(宪法定位)到动态运行(行政法调整)及其司法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制度模式、运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军强 《公安研究》2007,149(3):48-51
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之需要。深入研究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丰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促进行政法的发展,维护公安机关权威,保护公安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公安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建立和完善救济制度;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厘清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体现的价值及其价值取向,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治化有重要的意义。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体现出以下的价值:公正;效率;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灵活性。通过对不同价值的考量、判断,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该选择以下的价值取向:效率优先、实现公正的取向;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兼顾稳定性的取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取向。  相似文献   

13.
刘新林 《思想战线》2007,(4):127-128
一、交融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包含多元行政价值取向的交融、多样的行政伦理的交融以及多种行政思维的交融等。从行政价值取向来看,它既包含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主导行政价值,包括公平、正义的行政价值,正当竞争、成就取向的行政价值,民主、法治的行政价值,责任、高效的  相似文献   

14.
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相互关联为基础 ,以调节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它在现代公共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 ,构建一套现实、合理、完整的行政伦理规范系统 ,首先必须设定其基础性前提 ,即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价值取向、核心价值取向、根本价值取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蔡仕鹏 《人民论坛》2014,(11):88-90
行政法对于行政主体实现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是维护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总和.文章在理清行政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从管理论、控权论向平衡论过渡的趋势,以及行政法发展越来越贴近民生的本质,并探讨了当前民生问题的两种成因及行政法在平衡论指导下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对于行政主体实现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是维护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总和。文章在理清行政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从管理论、控权论向平衡论过渡的趋势,以及行政法发展越来越贴近民生的本质,并探讨了当前民生问题的两种成因及行政法在平衡论指导下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邓蔚  ;王学辉 《求索》2008,(5):140-142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行政法治下的政府在“卡拉OK版权费风波”中对著作财产权保护的实际作用,揭示传统行政法观念下的行政法治已不能适应当今财产权保护对现代行政的新要求。需要从功能主义视角对行政法进行重新定位:行政法应以公众福祉的“帕雷托改进”为价值原点,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运行;在因财产权而起的利益冲突中,行政法构建的基础性机制应保证政府仅处于市场机制补足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曹寻真 《求索》2013,(3):179-181
现代行政法理论认为,古代行政法赋予行政机关以管理社会的权力,近代行政法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扩张,现代行政法促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平衡。由此,行政法的发展可划分为"管理法"、"控权法"和"平衡法"三个阶段。从行政法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与人民关系由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的发展趋势,而行政法的演变正是为适应不同时期政府与人民关系而做出的自发调整行为。  相似文献   

19.
“高效”是我国行政管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要做到行政高效,只有源于不断的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机制创新。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一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取向,二是政府组织的扁平化取向。而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则应围绕着“权力”、“官僚”与“程序”这三个“实体”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争论,一直是行政法学者争执比较激烈的问题。我国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一直深受前苏联“行政管理原则论”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接受欧美国家“控权论”理论,进而开始从制度层面构筑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为侧重点,包括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