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征用——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用属于行政征用范畴。行政征用应该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按照严格程序要求,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并给予公平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我国的行政征用制度(仅限于土地征用),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缺陷是:征用对象过于单一;没有等价补偿原则的规定;何为“公共目的”尚无统一界定;征用权的行使主体过于分散。因此,完善我国的行政征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行政征用制度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国家对社会成员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体现出对财产权发展过程中一种动态的平衡。集中的制度表现形式,就是行政征用法律制度。行政征用涉及到国家行政权与相对方财产权、强制与补偿、公益与私益、国家与社会等广阔的相关领域,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对财产所有权保护与限制并重的思想。一、概念与特征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转移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①并给予合理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行政征用与行政征收都是以公益为目的而以强制方式获取相对人财产权益。行政征…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征用的概念 土地征用属于行政征用,行政征用是行政主体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财产使用权或劳务的强制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行为: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因公共利益需要强制无偿取得公民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关于土地征用的概念,新《土地管理法》和原《土地管理法》对此的定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公用征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用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手段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 ,并给予其公平补偿的行政行为 ,包括三个适法性条件 :其一为合法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有法律授权方能进行 ;其二为目的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应公共利益之需而为之 ;其三为公平补偿 ,即公用征收必须事先予以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征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以强制的方式取得相对人财产权及劳务并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本文立足于我国行政征用立法的现状,分析行政征用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6.
征收征用是现代行政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现行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和制度建构尚存在诸多欠缺。公益收用作为公益征收、公益征用以及公益限制的上位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基于公共利益之目的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有偿或无偿取得财产权的行为。建构我国的公益收用制度 ,应当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确立公益收用的正当程序 ,并完善相应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集合 《政法学刊》2008,25(4):87-91
2004年我国宪法修订后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实行财产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引起了学界对公共利益的追问,财产征收征用的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目的的提法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公共利益到底是什么,公共利益如何认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争论各方.在实践中也引起了混乱,至今未成定论。在宪法层面重新审视征收征用之公共利益目的,结合世界各国立法例,相应立法,从而合理构建我国征收征用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柯梅森 《政法学刊》2003,20(4):13-15
行政征用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征购使用以及对有关劳务进行征用的法律行为。对行政征用作不同的划分有利于行政征用的正确实施。行政征用的程序目前立法尚未完善,应坚持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减少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和合理、适当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9.
经过修正后的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0条第3款);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3条)。征收或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因此,公共利益的界定至关重要。以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将土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征收是指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强制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家所有并给予补偿的行为。由于我国法律尚未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而且由于征收补偿范围偏窄,补偿费用低等原因,导致实践中有些征地行为不符合公共利益,且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合理的土地征收立法以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1.
梁韬 《法制与社会》2011,(3):173-174
行政征用补偿则是指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征用行为使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补偿责任的制度。本文试通过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发轫入手,浅析我国目前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为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需以一定的财产作为基础。财产的取得一般可以通过民法或行政法上合同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完全满足行政的需要,有时政府通过正常的购买无法取得某种必要的财产,如非国有土地、私人房屋等,于是以强制性手段取得财产的行政征用便成为另外一种补充形式。征用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如英国法律即授权地方政府可以用强制征购的方式取得土地所有权。在我国,除宪法中对土地征用作出规定外,《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渔业法》、《防震减灾法》等十余部法律、法规对行政征用也作有规定。上述法律构成了我国现行行政征用制度的规范基础。作为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拟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其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二)关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如何界定是一个通俗而难解的话题。我国《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雷 《法治研究》2010,(2):65-69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发生于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过程.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单位和个人财产权克减与保障的集中体现。本文着重分析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特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规定及不足,提出应当理顺行政征用与征收的关系,制定统一的行政征用(征收)法,调整征用补偿原则,明确行政征用补偿标准,完善行政征用补偿法律程序,将行政征用补偿纠纷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收的合法性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是国家运用公权力强制取得农村集体所有财产的行为。本文指出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土地征收必须坚持公共利益目的,遵守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被征收农民以合理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征收中的物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目的,以补偿为条件,通过行政机关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和他物权的行为.土地征收在增进公共福利的同时,也会因为征收主体的认识原因、立法的不完善、执法中的偏差以及某些组织和个人的故意侵权等原因,给被征收人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他物权以及他项权利造成损害.对此,应当从征收目的、征收主体、征收程序、征收补偿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对征收行为加以规制,以切实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财产征收中“公共利益”如何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峰 《法学》2005,(10)
征收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政府依法定程序强制获得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并必须支付补偿费用的行为。但是公共利益是典型的内容不确定概念,其不确定表现在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及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公共利益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确定。在实体法上的途径主要有:(1)从公共使用主体的角度来确定;(2)从公共利益用途的效果角度来确定;(3)从征用财产直接目的来确定公共利益。程序上主要包括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由于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在适用过程中容易被滥用和曲解,因此,必须尽可能将公共利益内容条文化。  相似文献   

18.
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运 《河北法学》2005,23(4):36-40
劳动群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我国土地公有权的重要形态,其土地权益受法律的保护。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以此法律规定为基础,对土地补偿中的补偿前提、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被补偿主体、补偿程序、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补偿实现以及法律责任等有关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的规定完善了我国征收征用制度,包括区分了征收与征用、明确了征收征用权的主体为国家、明确了公共利益是征收征用追求的目的并明确了征收征用必须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以及被征收征用人获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征收、征用是公益征收、公共征用。该公益征收、征用是具体行政行为,应由行政程序法来规范,不宜由物权法来调整。欲在私人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求得平衡,规范公益征收、征用行为,专门的公益征收、征用立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