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是一种开放的与现实生活、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理论。她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探讨的主要是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及其思想的构建和实施的途径;后期的研究转向了对“弱者”的发现与关注。具体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渐渐发现了人生的一个真相,即不管人生的前半场如何精彩绝伦,后半场所面临的都是独居、衰老与死亡的考验——每个人都将会由“强者”变为“弱者”。为了应对生命中的这一变化,她提出了“照护”问题。这意味着她的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女性,而是整个社会中的“弱者”群体。至此,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由早期的一个性别理论,转换成了如何让人的后半生在无忧无虑中安然度过的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综观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演变,女性主义结合立场论、经验论以及性别心理分析法对性别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非主流的声音,其所采用的独特视角为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反思基础,丰富了正义论的内涵,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构建中国化的女性主义正义观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本文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探索社会性别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文旨在讨论女性主义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给当今的女性家庭角色、女性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由此而形成的困境,指出后现代女性主义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女性主体的消解与重建。文章对于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矛盾。笔者提议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放进女性主义原有的规划,在理论的互动中构建没有性别压迫和性别定势的当代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6.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阎静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发表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中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缺乏性别意识,造就了一种全球性的性别等级,由男性的经历和视角所建立起来的理论被认为是反映了客观世界。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这些理论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建构起性别界限,因此没有充分解释世界政治中的历史变化和继承性,这一情形严重地妨碍了这一学科自身的发展。多年来,女性主义者一直努力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上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与妇女/社会性别学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妇女/社会性别学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对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不足。因此,我们要力图推进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加强女性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中性别问题的解释力,以促进我国性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国内网络上对激进女性主义的污名化现象日益显著。以反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女权吧吧”中的讨论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份样本编码,从建构主体角度探究激进女性主义污名化行为的特点和动因。结果显示,建构主体主要通过污名化的方式完全否定激进女性主义者争取女性权利的行为,这源于建构主体在男性“第一性”地位上所产生的两性基本平等论、两性不可能平等论以及平等无关性别论三种群体认同。因此,这种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污名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第一性”特殊利益的建构主体的网络共谋行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学派之一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是在批判和借鉴弗洛伊德和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派所创立的性别理论和“女性写作”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这一学派在否定精神分析学说性别歧视的同时,却又难以摆脱其阴影;在强调女性生理、心理特征时,却忽略了社会经验,因而其成功与困窘并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孤儿的生活状况不甚乐观。父母的缺住、实际抚养人的种种困难,导致孤儿与抚养人的关系一般,与朋辈群体的交往较少,这给孤儿的情感社会化带来诸多困境。一方面,孤儿特殊的年龄不易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情感教育主体的缺位使得孤儿缺乏对主流社会情感文化的认同,这都不利于孤儿社会情感制度的内化。  相似文献   

12.
Yeats’On Baile’s Strand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Irish Literary Revival. On Baile’s Strand is a thought-provoking ethical tragedy, and also a play that reflects the ideology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of Yeats. In this play there is staged development from natural emotion, free emotion to ethical emotion and moral emotion. Cuchulain is motivated by his natural emotion and free emotion in most cases. He fails to take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s a husband, father and little king, which aroused the jealousy, revenge and incrimination from Aoife and Conchubar. After killing his own son who he has never seen, Cuchulain regains his ration. His ethical emotion and moral emotion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withstand his guilt, even though he fights bravely in hundreds of wars and has killed numerous people. Finally, he goes to madness, and throws himself into the sea to fight against the waves. With Cuchulain’s tragedy of filicide and madness in On Baile’s Strand, Yeats warns Irish people of improving their morality and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rish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分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情本体”精神。《红楼梦》明确地把“情”为人生的本体,并使之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既植根于现世、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情本体美学的理论表述可以明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唯情说”为代表,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为其人格象征,《红楼梦》则是其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情绪劳动理论下警务管理人本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情绪劳动理论,情绪劳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警务工作绩效,而且影响着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在警务管理中,管理者与警察人员之间的情绪互动是警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影响警察人员感知组织支持、调整自我情绪感受及其外在情绪表达,进而提高工作绩效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所以,警务人本化管理改革的关键是关注警察人员付出的情绪劳动,积极开展针...  相似文献   

15.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注具体的道德情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以及相互关怀,并强调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的产生为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涵,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学校的德育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激情犯,又称为情感犯,在大陆法系刑法和英美法系刑法中,都有关于激情犯的规定。然而我国当前还没有正式关于激情犯的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我国刑法著作中对此虽有提及,但缺乏系统的论述。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承认激情犯的存在,是理论上的必然和实践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传媒对公共情绪宣导抚慰功能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危机的“调节器,”在帮助危机中的民众树立正确的心态、减缓并摆脱焦虑与不安的折磨、唤起他们内心的自信等方面,发挥了它自身的影响力。媒介到底对公共情绪的哪些部分产生了作用,如何运用情绪心理学进行解释,这是我们所要关注的。情绪与个体发展、社会化问题、生活色调、认知活动、健康等方面密切相关。这些关系都是建构新型的大众传播对公共情绪影响理论模型的基础,与人的个体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是被女权主义法学研究者忽视的美国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时至2016年,鲍曼教授开始提醒女权主义法学研究者重拾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事实上,作为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智识成果,双系统理论已使研究者意识到法律在公私领域的不统一,进而批判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并关注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视角理论对识别出法律的男性气质,以提出符合女性气质的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异化理论还促使研究者了解到女性在强奸、性骚扰、生育和劳动中的异化。此外,阶级和种族分析使研究者认识到女性内部的多元化,依此批评主流女权主义法学的性别本质主义,为完善女权主义法律理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犯罪与社会控制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一方面,只有适度的社会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犯罪现象才会减少,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过度和欠度的社会控制都会诱发犯罪的发生,因此要把握好社会控制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