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力维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显性的、为争夺利益的社会冲突。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两个,即物质性原因和价值性原因。物质性原因是根本,是由于行为人对利益的追求以及向社会表达利益的渠道不畅;价值性原因是补充,是缘于行为人对朴素正义观的信仰与追求。在坚持制度正义的前提下,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维度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方能化解冲突,遏制暴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分子在中心理动机形成的心理社会背景,从生物性、行为性、认知性、情绪性四个维度,对心理动机进行解构,探索恐怖主义分子在活动中心理动机形成的生理、个体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东突"民族分裂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成因极其复杂。"双泛"思潮在新疆的传播和蔓延为滋生"东突"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与"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合流,使其转变为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宗教管理的失控致使非法宗教活动猖獗,成为"东突"民族分裂与暴力恐怖分子不断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国际恐怖势力的积极扶持,使"东突"民族分裂势力迅速完成了由单纯的民族分裂势力向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的嬗变,并有恃无恐地从事分裂与恐怖活动;南疆部分地区相对贫困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被"东突"分子所利用成为新时期滋生民族分裂恐怖分子的潜在诱因;现实政策的失误与"东突"分子的频出及分裂与暴力恐怖活动高发之间有着无形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在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受害人自杀的危害后果。事实层面,网络暴力致人自杀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价值层面,网络暴力致人自杀具备客观归责的正当依据,理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现行刑法对网络暴力致人自杀的刑法规制存在片面性和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刑法在规制网络暴力致人自杀中的规范价值。基于网络暴力形成过程中责任主体的功能性差异,对网络暴力致人自杀的刑法规制研究应当从网络暴力行为主体和平台责任两个方面进行路径完善。合理限缩表层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的刑法规制范围,将其限定为网络暴力信息生成阶段中的初始发布者、后续加工发布者和网络暴力信息发展阶段中对信息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推波助澜者。应对网络平台刑事责任认定条件进行合理修正,废除行政前置入罪程序,明确网络平台在网络暴力活动中的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管义务。  相似文献   

5.
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罪对待,有关国际公约明确地把这种罪行列入可引渡罪,不作为政治犯罪,如不引渡,则必须起诉,反映了国际社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决心和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方媒介暴力研究的研究方法、焦点问题与深层心理机制三个维度对最近4年EBSCO数据库中的媒介暴力研究论文分析,显示西方媒介暴力的研究方法正日益走向多元,媒介暴力的影响研究仍然是焦点问题,效果产生的心理机制是新的研究兴奋点。  相似文献   

7.
暴力犯罪是不良社会成员在暴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产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暴力文化的传播直接刺激了社会成员的暴力犯罪欲望,降低了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心理;暴力文化的传播成为社会成员模仿暴力行为,学习犯罪技能的示范教材,暴力文化的传播扭曲异化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青少年养成残忍冷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要防止和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必须首先认识国际恐怖主义,定义恐怖主义具有必要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从现阶段来看,国际恐怖主义具有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政治性或社会性、恐惧及心理影响、犯罪性、宣传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对狭义的校园暴力即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进行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暴力文化的社会学分析及其与校园暴力关系的剖析,重点研究了暴力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出暴力文化泛滥是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内在动因,同时以"马加爵案"为例在社会文化环境层面分析了暴力文化的负面作用.最后借鉴国外一些校园暴力的预防理论,提出了我国校园暴力主、客观双向预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暴力恐怖活动在活跃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犯罪目标、时间选择刻意,犯罪地向北疆、东疆甚至内地蔓延,暴力恐怖活动"小群体""个体化"、自杀式增多,暴恐活动的示范效应、报复性增强,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实施暴恐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思想、动员进行暴恐活动成为常态方式,境内外合谋,"东突"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应当从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和蔓延、重点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推动全社会民众参与"反恐战争"等方面,对暴恐活动继续采取高压打击态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人肉搜索”“捏造传播网络谣言”“网络语言暴力”等形式。以积极刑法观为视角,在分析了网络暴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后,网络暴力行为入刑具有正当性。现阶段我国法律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规则依旧存在缺陷,应当对不同的网络暴力表现形式加以区分,完善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深刻揭示恐怖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恐怖主义具有广泛的社会恐怖效应;防范恐怖活动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恐怖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认识恐怖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原因;反对恐怖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国际性工作,是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警察暴力行为通常被称为"警察防卫",理论界对其主要存在正当防卫说、特殊防卫说和职权行为说三种观点。警察暴力与警察防卫在内涵和外延上是有所区分的,有必要重新定义警察防卫的概念。警察暴力行为可分为防卫型暴力行为、控制型暴力行为和制止型暴力行为。在不同情形下,警察暴力行为具有不同的性质:警察在自身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性质;警察依法以控制相对人为目的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具有职权行为的性质;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正当防卫与职权行为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5.
警察是国家的暴力机关,警察使用暴力合法性的标准是法律的授权,符合法律授权的使用暴力的条件和程序,则暴力行为合法。太原"12.13"案件中,民警致死周秀云的暴力行为违反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的规定,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警察执法行为关乎国家法律、政府形象、公民权利,应当具有理性、适度、文明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当代恐怖主义的类型与反恐怖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恐怖主义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呈蔓延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有民族主义、宗教、极右和极左等类型。世界各国普遍谴责恐怖主义,并且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性犯罪的形势日趋严峻。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将青少年犯罪分为家庭维度、学校环境、社会交往、心理特征和悔过心态五个方面,发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家庭结构不甚完整、辍学率高、交友盲目的特征。为探寻暴力罪错的深层原因,将青少年暴力罪错和其他犯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心理特征层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易冲动、道德责任意识淡薄和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力崇拜是暴力罪错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征。而家长管教方式的非理性、法制教育的严重缺乏和交友的盲目性与心理特征呈现暴力倾向存在可预见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青少年暴力罪错,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关爱,重视法制教育,加强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与民族分离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现代民族主义浪潮下 ,民族分离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关系 ;着力分析了“战后”民族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以及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背景下 ,民族分离主义不仅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根源 ,而且成为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时也分析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 ,以及我国反对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