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两个维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继而从经济、时间、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其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其精神文化生活呈现"个体性较强,社交性不足"的特点,较低的经济收入与结余,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高的工作强度,业缘为主、范围狭窄的人际交往成为制约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主要因素,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政府、共青团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由浙江百姓投票选出的10位"最感动您的民工",站在了布满鲜花和阳光的城市前台,接受他们为之劳作和奉献的城市的敬意和祝福.其实感动着浙江人民的农民工,何止十位百位千位.他们通过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构成一个伟大社会变迁的过程;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日常精神,诠释着浙江为什么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并易导致相关社会问题的滋生。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文化权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行政府文化权利保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责任机制、考评机制、联系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思考文化权利保障与政府管理的改进关系,以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文化权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标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工将脱离农村融入城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大批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心灵却并未融入,文化隔膜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之一。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需要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权益诉求的回溯与政府治理的纠错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个体劳动能力周期可以将农民工群体区分为成长型农民工、稳定型农民工和退出型农民工。退出型农民工由于个体的劳动能力周期与宏观的线性进化逻辑不同步,出现了社会理性向生存理性的回归,基于当前规范化、高标准的劳动政策要求企业资方对过往的"权益受损"或"权益忽视"进行历史回溯和价格补偿,在此过程中,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卷入,从而引发治理过程中的"纠错困境"。因此,要化解因权益回溯导致的政府"纠错困境",需要推动绩效型国家主义向法制型国家主义的转型、实现集体赋权向全员股权制度的转变和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工的国家公民身份、市场劳动身份和社区成员身份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大量青年农民在追求最大利益与发展的动机下进入城市,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体制性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使他们进城后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利益被"剥夺",内心产生"角色落差",导致冲突乃至犯罪.深入分析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确立社会公正的科学理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和金融危机的外在影响,农民工的退路和出路问题成为政府、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对浙江省返城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作为经验材料和叙事文本,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对比,发现农民工的行为导向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发展理性.由此,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退路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行为差异,农民工对自身的定位和行为选择差异将决定政府政策制定的导向.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尚繁华的百年老外滩,烟波浩渺的东钱湖,林壑优美的大美南湾……在宁波,一条条"精品线路"、一个个"特色街区"和"亮点工程",串起经济"动脉"和城市"文脉",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精美轮廓,展示出宁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决心.2020年,宁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文化和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28.5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2.
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3,(5):27-2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在务工过程中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孤独、空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关注较少。省政协委员李全林建议:一、政府应在公共文化经费支出方面,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产业集聚区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多为农民工提供文  相似文献   

14.
入城市务工的"90后"女农民工,她们既有农民工的共同特征,又具有90后的共同特点,还有女性的特殊身份.关心"90后"女农民工,关注她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提供教育和培训,帮助她们适应、融入城市,培养他们对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消除各种犯罪诱因.  相似文献   

15.
所谓农民工二代,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或者曾是"留守儿童",或者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之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农民工二代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所不同。在我采访到的十几名服刑人员中,当问及将来是否还要回到农村老家时,回答几乎都是"不"。而且,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也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在"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乡村"之间,他们游离,稍一失控,偏离人生航向,走入犯罪歧途就会成为必然。为了有效预防农民工二代犯罪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保安作为城市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虽然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很难融入其中,无论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有效解决这个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和新媒体的发展,农民工面对侵权行为不再听之任之,其利益表达的底层方式更加多元。以农民工"创意讨薪"为例,在合法与非法、无助与无奈之间,农民工既有以命相博的"跳楼、跳河、活埋、爬塔吊"等讨薪行动,又有悲情色彩浓郁的"子女替父母讨薪",还有吸引观众眼球带有行为艺术色彩之"裸体讨薪",更有颇具现代手段的"微博讨薪"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式讨薪"。作为弱者的武器,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底层方式背后有其一定的生成逻辑。正式制度虚置、公民意识觉醒和网络新媒介助推,构成了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表演化方式创意表达的隐藏文本。畅通农民工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有效地保障其制度范围内利益表达权的实现等路径,是解决农民工"创意讨薪"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行动者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是理性的行动者,其致力于城市融合的行动策略是资本建构与资本转换;但其城市融合行动同时也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并因此不断反思与调整行动策略。通过资本建构与资本转换,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了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得以更深入地参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方式以"同化"与"整合"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交往行为的逻辑与文化适应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新生代农民工交往行为视作连续状态进行研究,对于厘清他们交往行为的悖论逻辑,以及交往对于他们城市文化适应的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最初基于亲缘和小地缘的内卷化交往使得他们"利益"受损,在交往圈层梯度推移过程中,他们的交往行为正渐次地过渡到的理性化、非人格化和正式化.并且,交往作为结构意义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整个城市文化适应系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年龄较轻(如80后等)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这些农民工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农民工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引起政府重视,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代际转换"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