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对道安翻译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关于"五失本"的态度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他是直译论者还是意译论者的争议上,观点大多偏颇片面;同时,对于道安翻译思想的理论内涵与价值,也缺乏深入剖析与发掘。为此我们对道安的翻译思想进行重新梳理与审视,以厘清其发展脉络与理论内涵,并以现代理论话语对其进行诠释与转换,以彰显其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翻译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流派的学者对翻译标准提出了不同观点.西方译者重"对等",中国译者重"信",在本质上都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某种翻译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学者特定的翻译实践对象,只有在特定文本类型中才具有典型意义.文本类型理论根据文本功能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三种,强调译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特征,认为不同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宫哲兵 《湖湘论坛》2001,14(1):85-86
慧远是东晋大和尚佛图澄的二传弟子、名僧道安的得意门生。佛图澄、道安死后,慧远与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他们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一、慧远的般若——本无宗  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要在中国扎根,必须在很长一个时期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依附于黄老之学,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东晋时期,佛教内部因对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现了所谓“六家七宗”的争论。“本无宗”的影响最大,其代表人物是道安和慧远。“心无宗”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4.
论阐释学观照下的一种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现代阐释学及其演变生成的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分析理解的历史性和期待视野等核心概念入手,深入剖析阐释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学研究应该站在历史的和发展的高度,辨证地展开翻译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叶静 《理论月刊》2013,(3):105-106
近年的中英文诗歌翻译研究主要关注译者主体意识和翻译主体性的探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使得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相反,原诗作者的地位则被忽略.本文就如何看待原诗作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如何把握并协调在翻译这一文学活动中,原作者、译者及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诗学观念,认为在充分把握原诗作者的诗学观及其在具体诗歌中体现方式的基础上,译者在译语中应用相应的策略将原诗作者的语言观、美学观、政治观等诗学观完整地再现出来.这种翻译诗学观念能积极主动地使作者、译者及读者三者之间视界融合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文化沟通的一条重要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佛经汉译是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考察佛教术语的翻译问题,应当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学界普遍认为,"禅"是梵文Dhyāna音译作"禅那"后的节译,其实从佛教文献、古文字学、文化比较、考古发现等方面的材料看,早期佛经中的"禅"字带有浓厚的"意译"成分,反映了佛教初传时嵌入中国本土"祭祀祈福"系统的史实。历来时代文化的转进在语言文字上往往有直接反映,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语文表达方面也是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杨雄琨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大声疾呼,倡导翻译;译介政治小说第一人;提出"翻译强国"的著名论点;确立译书"当首立三义;"主张由日文转译西文;通过译介倡导"小说界革命;对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阐述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之影响。因此,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杨镇源 《湖湘论坛》2007,20(5):96-97
在甲午战争之后,为救国图强,我国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通过翻译外国小说来改造国民思想.大多数小说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从而使晚清小说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无法解释.而目的论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考量,使我们更全面地考察晚清小说翻译的归化风尚,从而肯定了其归化策略的合理性,也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启虹 《今日民族》2015,(1):50-52,66
"佛性之地",是赞叹西双版纳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述。南传上座部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13至14世纪,随着用泰国兰那泰文译注的大批巴利文佛经在傣族文化区的传播,西双版纳开始建立佛教僧团,修建寺塔。特别是有了刻在贝叶上的佛经之后,南传上座部佛教才正式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性,源于她的山川地貌、人文礼俗,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地上的主人以及他们怀抱的田园、劳作、歌谣与笑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多种英文译本,不同的译者对书中地名、人名以及绰号的处理差异很大。通过比较沙博理和杰克逊的译本发现,两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人名、地名的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绰号的翻译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译,造成译文的变形,其原因在于译者对原文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农道安'平台真管用!"近日,青田县祯旺乡应章村村民潘秀丹登录"浙政钉"的"农道安"平台,向县公安部门反映村里露营旅游车辆增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第二天,施工人员就给过村公路安装了减速带、限速标志,转弯处还装上了凸面镜. 潘秀丹所说的"农道安",是丽水市围绕"人、车、路"三要素,在今年上线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平台,被列为全省法治平安"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积极的再造过程,一般认为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译品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同时翻译原则的选取也会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依据汉英互译功能对等原则,指出异质文化各有特点,文化间的对等应具有一定的参数,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伴有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15.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是个开放、动态的多元系统,而翻译文学也属于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翻译文学在该系统中的位置是"中心"还是"边缘"。同时,赞助人,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对原语作家、作品的选择。运用多元系统理论这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1949年至1966年间的英美文学汉译,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时期英美文学汉译的典型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为我国研究某一阶段的外国文学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辩证地理解和处理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四个关系汤聘辉一、失宫与共富的关系先富与共富是实现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中的两个步骤。鼓励支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发展、先富起来,这是第一步,实践证明这一步是成功的。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引入了竞争机制,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字经》有多种英文译本,大多是由外国学者完成的,其中,翟理斯的译本被认为是诸多译本中最成功的一部。但以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来看,该译本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三字经》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主要文化的源头之一,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对该作品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了翟理斯和王宝童的两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两种异质文化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即归化和异化。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在《三字经》的英译中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我们以奈达的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文化、语言与翻译的关系,对《三字经》译本中所体现的异化及归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源语文化的传达及实现对等的影响也作了探讨。同时,本研究也对译者的翻译目的做出简要评价;指出译文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求为汉语典籍英译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凸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著名中国女翻译家朱虹对中国女性文学和翻译有着杰出的贡献,值得特别关注。她在翻译中的主体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她对翻译的理解和对译作的选择上,而在翻译实践中她采用了“创造性叛逆”来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操作型翻译专业人才。那么,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首先找到"翻译专业人才"获取翻译专业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如上培养目标。探讨翻译能力和翻译专业技能的关系,界定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依据——译者的认知变化,探索达到认知变化从而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途径,这些都是建设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设计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