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分析和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安石  胡小红 《求实》2003,(1):38-41
市场经济排斥地方保护主义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仍十分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加以分析 ,以期为遏止地方保护主义提供经济学和制度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十分突出,且有发展蔓延的态势,一些地方的保护政策已由省际之间发展到省内地、市、县之间。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不但阻滞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成为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的障碍。本文试就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危害及解决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近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主要与财政体制改革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有关。我国旧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把地方、企业管得太死。因  相似文献   

3.
地方保护主义何以愈演愈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错误倾向,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活动中,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渗透范围越来越广,地方政府或部门经济决策的本位主义,司法、执法部门处理经济纠纷中的地方主义,人才流动中的关、卡、压,工程招标中的地方垄断,等等,无一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反映。某些地方官员举右手高喊要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举左手则赞同搞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似乎已是一大社会顽症,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地方保护主义面面观江西聂少林地方保护主义在抬头,它不仅与全方位开放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而且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把本地资源,卡在怀里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归国有这是常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财富如果按照国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地方保护主义这个市场经济肌体上的“毒瘤”,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又重新抬头,在少数地区问题还很严重,下大力气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恣意干预经济和社会活动,以维护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不断升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已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和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地方保护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大转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转型时期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社会制度、机制的弊端,而正是这些弊端,为地方保护主义等阻碍健全市场形成的顽疾提供了暂时的躲避场所。分析转型社会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遏制其蔓延和扩张,优化地方行为已成为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的起点是解决目前面临的严重妨碍司法公正的问题。导致司法不公的问题很多,其中法院行政化裁判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官腐败是主要问题。一、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法院成为地方保护主义工具的主要原因是司法的过度地方化。由于各地法院在人、财、物等方面同所在行政区政府部门的管理关系,形成司法与地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行司法公正保障机制存在的缺陷。(一)法院独立性缺陷。众所皆知,当前司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而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则在于司法权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9.
蒲江涛 《理论导报》2010,(10):35-36
随着司法改革足音的不断切近,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注于对司法公正的追求。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在调解过程中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恶果成为司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地方保护主义是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除了存在着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经济性垄断外,还大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地方二层行政组织结构下,中央基于“权利-信息-系统”三要素构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机制在地方遇到了推进不足、推进不均和推进不畅的困境。要建立“动力-资源-控制”三维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机制框架。地方政策引导在动力维度中发挥主要作用,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推进资源,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的监督对象和严格的问责机制是主要的控制手段。出台地方性政策、加强信息人员培训、完善政治激励和问责机制更有利于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现状要求当地政府尽快提升政府能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对影响和制约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树立正确绩效观、合理增加财政收入和加强地方治理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3.
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在国有资本整合中,不仅要完成第一次飞跃,还要完成第二次飞跃,实现“双重目标”。其政策调整要开启后改革时代,着力解决多元主体权责利险的对称性和统一性;加大政府改革成本支出与降低企业改制成本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统购统销体制于1953年推向全国后,在实际运作中逐渐呈现出一种泛政治化的特征。地方在推行统购统销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的是政治化操作。本文将在简单呈现统购统销体制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为中心,研究统购统销体制在地方实践层面运行的情况。文章主要论述统购统销体制在地方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所突显的政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不尽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地方政府正常地履行其职能。这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项目建设是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地方项目建设的关键是"干部",但是目前地方领导干部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资源制约、管理机制不完善、干部自身能力欠缺等障碍。为了推动地方领导干部项目建设工作,必须多方创造条件,优化各项资源要素供给;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7.
财政扶持政策是当前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企业进行财政支持虽然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便利,也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其带来的财政收支虚增等问题和危害也不容忽视。应对之策,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进干部考核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督查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定位;明确招商责任,加强跟踪落实;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法律依据。在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应该由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杭州市拱墅区政府执行“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实践中仍面临如执行过程监控机制不健全、政府行为在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执行的责任不清晰等困境。要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夯实执行的基础,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明确执行的关键,创新、完善决策制度;强化执行的核心,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多元性为核心特征而演化出来的市场经济内生价值日渐凸显,地方政府开始在遵循市场多元性发展、尊重公民个性化塑造的基础上,实现行政执法对象、形式、领域和责任等内容朝着多元性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