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自行车交通存在许多问题,为此,要加强对骑车人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方面加大对自行车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增加,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形势颇为严峻。主要表现为: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电动自行车管理的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电动自行车现行国家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电动自行车行业自身管理和监管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建议完善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修订国家标准,以及加强部门监管与协作长效机制建设,从而完善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3.
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伤害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往往成为最严重的伤害对象。根据非机动车驾驶人多为颅脑损伤的特征以及电动自行车、残疾人专用车自身的危险性,结合国外的经验,对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伤害的预防,可采取如下对策:推行佩戴安全头盔政策、制定自行车道设计规范及管理要求、优化大型车辆行驶路线、加强对自行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升温、城市热岛效应、PM2.5指数异常、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不断恶化,促使人们开始重视低碳交通的作用,自行车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复苏,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并在我国迅速普及。 一、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先进经验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阿姆斯特丹开始运营,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目前,世界至少有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将自行车“请”回来,纳入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其中,丹麦哥本哈根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法国巴黎每年使用公共自行车总次数达1.3亿次。  相似文献   

5.
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着注重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的管理,,而忽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实际上,由于人突然横过马路先违章,人撞汽车的事常有发生。据资料显示:我国60%的道路交通车是与行人和自行车有关;30%的事故与行人和自行车的过失有关。因此,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通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提高,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面对“买轿车太贵,骑单车太累,挤公车没位”的交通现状,电动自行车成为省内许多市民的选择。以成都市为例,电动自行车每年以10万辆的速度递增。截止2004年底,成都已登记上照的电动自行车已达43万余辆,目前实际正在使用的达到6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民众的主要出行工具。大数量的电动自行车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应当注重道路安全知识的宣传,加强电动自行车源头管理,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上牌管理,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广大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为了应对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逐年上升的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超标、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违章驾驶、交通事故激增以及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肇事后畏罪逃逸等交通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快立法步伐、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法律和交通安全宣传、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交通需求管理是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之一 ,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外交通需求管理的成功经验 ,我国应从综合规划、价格机制、交易配给、智能交通和公共交通等方面实施交通管理需求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交通需求管理是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外交通需求管理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从综合规划、价格机制、交易配给、智能交通和公共交通等方面实施交通管理需求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非机动车管理政策定位走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交线网规划建设滞后等原因,非机动车一直是上海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道路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上海自行车总量趋于饱和,无牌无证现象较严重,交通违法居高不下,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要逐步降低非机动车交通出行的比例,应从正面进行合理引导,发挥非机动车在短距离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消息和参考数据。方法将83例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进行法医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男性死者明显多于女性死者;死者年龄多见于30~60岁;案发时间以12~14时、18~20时最多,以秋、冬季节较多;死者主要交通行为方式分别为驾乘摩托车占39.5%,步行占23.6%,骑自行车占13.1%;肇事车辆主要为小轿车、货车、摩托车,分别占27.6%、26.2%、25.0%;案发地点以主干公路为主;死亡原因83.1%为颅脑损伤死亡。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加强机动车管理,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地区摩托车拥有量逐年快速增长,当前存在摩托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摩托车交通管理还存在不到位现象及道路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落后等主要问题,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科学用警并创新管理模式,把好摩托车培训与考核关,进一步完善道路与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将有效提升农村地区摩托车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交通安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创新要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健康运行;实行综合警务改革,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勤务方式;加强智能交通建设,创新道路交通管理手段;加快规范化进程,体现非现场执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交巡警警力不足造成了当前县乡道路交通失管失控、事故损失不断上升的现象。应在一些地方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的实践基础上,建立将交巡警重点整治和农村派出所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探索县乡道路交通管理在现有法制体系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交通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于创建和谐有序交通,实现交通管理社会效益最大化,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功能,但还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客体指向偏差、运行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要以和谐警民关系为落脚点,立足交管职责,立足社会资源,坚持着眼长远,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交通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厦门市公安局和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总结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经验的基础上,设立常驻式道路交通法庭,以审判机关为主导,整合公安、司法、保险等社会资源,实行调解、保险理赔、民事诉讼等"一站式"服务,使诉讼周期大大缩短,赔付更加便捷、高效,有效解决了因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应从加快应急管理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确保应急管理的效率;建立综合应急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提高危机的社会应对能力;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我省许多城市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要切实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拥堵;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力量,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逐步建立全民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