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一步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边疆民族的对内认同大为增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渐趋明显,并呈加快之势。  相似文献   

2.
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铁 《思想战线》2001,27(1):53-57
清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仍是传统的"守中治边"及"守在四夷".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清廷在前半期注重边疆的巩固与管理,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方面,清朝把移民与云南的开发以及实现人口合理分布联系起来,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平民移民垦荒运动.清朝还把云南看作国家赋税和金属产品的重要供给地,使云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从早期封建王朝视西南边疆为边野之地到元、明、清在西南边疆先后设省施治,西南边疆与内地联系更加密切,其政治、经济、文化内地化的速度加快.对于历代封建王朝而言,西南边疆地区的屯田是其治理西南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既体现出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及治边方略,同时也折射出西南边疆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地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在近代化历程中都经历了“闭关锁国”时代.也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进入到“开国时代”,又都经历了“维新自强运动”时期。然而,两个国家的化传统和对现代明认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两国吸收西方明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逐渐察觉并承认国家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并在"守中治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间接被动和积极主动的治边思想。在维护陆地边疆政治安全的实践中,设置了专门的中央机构、独特的边疆政权,并且开创了军民戍边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健全、治理过程的互动和治理环境的稳固影响着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黄晔 《传承》2006,(3):40-41
“文革”时期,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到”思想的片面指导下,妇女解放斗争走入了误区:不顾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妇女生理特点、家务劳动等实际问题,盲目要求妇女一律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有些地方甚至连老年妇女和体弱多病、怀孕、生产、哺乳的妇女也走上了劳动第一线。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也都被塑造成只谈革命不谈爱情、只爱武装不爱红装的男性化女人。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使妇女的天性遭到人为的扭曲,阻碍了女性的发展。毛泽东:“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1…  相似文献   

8.
成龙 《岭南学刊》2006,1(5):33-37
海外对江泽民思想的评价有“背离否定论”与继承发展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背离否定论”在思维方式、现实掌握、理论逻辑等方面都存在着对江泽民思想和实践的误解。继承发展论在内容上尚缺深刻性和系统性。江泽民依据时代发展和中国现实的要求,从六个新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赵艳 《群众》2023,(21):65-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徐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治“表”、治“里”再到治“根”,努力做好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在创新实践中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相似文献   

10.
李穆 《前进论坛》2008,(11):33-34
现在全国各地中医药都在实行“六名”战略.这个“六名’’到底是“名”还是“明”,它的内涵包括哪些?人们对此可谓是说不清、道不明。“明”与“名”从字义上来看,二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从说法上来讲,就会出现“明”、“名”难分或“明”、“名”不分的现状。正是这种原因。人们对“明”与“名”不但在理解上出现错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误解,特别是在寻医问药方面更是啼笑皆非。因此,对“明”与“名”很有理顺不可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经略西南:岑毓英的思想及实践(1865~18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瑛  陈炜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55-161
本文对清末“同光中兴名臣”岑毓英的边疆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其经略西南边疆思想与实践对于晚清时期西南边疆省区的民族经济开发、教育文化进步及巩固边防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葛是与苎麻等植物不同的纺织原料。古代越族发明的葛纺织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在历史时代得到不断地发展。古越人及其后裔生产的各种葛织工艺品闻名天下,成为历代王朝的地方贡品。直到清朝以后,由于棉织业的发达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葛织工艺,在东南、岭南等地区才走向衰落绝迹,只是在西南民族地区还有一些遗留。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东汉明帝民族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明帝继承和发展汉光武帝的民族政策,致力于解决周边民族问题:努力平定西羌的叛乱、制定防范措施;针对北匈奴不断的骚扰,由政治和解、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重新开通西域;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关系。汉明帝的民族政策不仅有利于边境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而且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极大地维护和光大了“光武中兴”的成果。当然,其民族政策中也有若干失误,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滇桂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水继 《思想战线》2002,28(6):121-125
明代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西南的滇、桂两省与周边各国山水相连。随着明王朝国势的强弱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中国与各邻国在政治隶属和疆域统治等方面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其间云南、广西与缅甸、老挝、八百媳妇国、安南的经济文化交往始终延绵不断,云南、广西成为明王朝与东南亚国家来往的桥梁和基地。  相似文献   

16.
周琼 《思想战线》2001,27(5):128-132
在自然经济时代,农业作为"本业"历受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产生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农业思想.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历代官员在治滇过程中都形成了各不同的农业思想.其中,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农业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重农意识在他身上的体现,也是云南农业生产极端落后且急需发展的状况在其思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6,32(5):37-42
中国伊斯兰学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明清之际发生的“以儒诠经”文化运动、云南伊斯兰学派的“儒化”及云南学派在中国“回儒对话”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全球意义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展“回儒对话”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和平友好对话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进行了一场旨在维护其统治的"新政"改良运动,改革警政便是其内容之一,并于1905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警务机关——巡警部,以指导全国的警政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警政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