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俗是劳动的一种产物和对象,也是劳动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人的劳动能力作为蕴含于人类劳动中的本质力量,对习俗发挥着根本制约作用,并呈现出全面性、综合性、历史性特征。人的劳动主体性发展推动习俗更契合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更有助于彰显人的自主性、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人的劳动客体性发展则推动习俗的丰富性、全面性、可选择性和可变性发展。习俗为人的劳动主体性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社会根基、创造了相应的社会条件,并通过其对劳动对象的维系、限制、决定作用,牵制着人的劳动客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谋求效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作为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物质活动的特殊形式的精神劳动。它以人为客体,致力于启发人的觉悟、解放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素质、改造人的认识能力、开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是一种综合性、奉献性的高层次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独特的劳动特点。其劳动的效果表现于直接创造精神产品和间接创造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3,(4):39-43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  相似文献   

4.
张友良 《传承》2008,(12):22-2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6.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得真正使  相似文献   

7.
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的具体性和抽象性 ,这两种性质也可以理解为劳动的有用性和消耗性。劳动的消耗性不仅是指对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耗费 ,而且归根到底是指人的生命时光在劳动中的不可逆转的流逝。因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直接影响劳动的质量和复杂程度 ,而劳动的质量和复杂程度又直接影响抽象劳动数量和商品价值量 ,所以说劳动二重性共同决定商品价值量。非劳动要素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9.
名人名言     
《创造》2006,(Z2)
劳动万岁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劳动万岁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陈永正 《桂海论丛》2013,29(5):48-53
西方左翼的非物质劳动思想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信息时代的劳动,因为它与生产工具的性质无关。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了以网络化为特点的"信息化范式的劳动",但忽视了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智能化台阶上,劳动工具由机器演进为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从而使得直接生产过程分裂为生产前端和生产后端两部分。信息时代的劳动在本质上是知识劳动,主要表现为两种知识性服务,一是前端为后端提供服务,二是人对人提供服务,二者构成信息时代的劳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记者提问一: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人之由来》的陈列,我注意到陈列中没有引用恩格斯的语录“劳动创造了人”,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周国兴答一:《人之由来》是讲人类起源的陈列,之所以没有直接引用“劳动创造人”的语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给人以错觉,以为“劳动”是从古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其次,“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命题的出现,原是恩格斯打算写一本题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书,后来因故没有完成,却留下了序言部分。在这篇序言里恩格斯谈到了劳动  相似文献   

12.
快乐劳动     
人的一生,都与劳动密不可分。大到求职工作事业拓展,小到家务琐事洗衣做饭。以一种最放松的心态来看待劳动,用一种最尽力的状态来投入劳动,为劳动中的成就而欢欣,为劳动中的失败而总结,为劳动中的平凡而平静。因为劳动创造价值,为自己为社会:因  相似文献   

13.
钟林  张耀 《理论月刊》2014,(5):38-41
梦想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对未来美好图景的构建和希望。一方面,梦想与现实存在着某种张力状态,主要表现在:梦想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不满,梦想是人指向未来美好的希望,梦想是人的思维对现实的完美建构。另一方面,梦想与现实存在着依存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梦想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现实状况的理解,梦想指导着人们对现实的改造,梦想促动着人的自我实现。劳动是梦想与现实的桥梁,人在现实的劳动中产生梦想,人又在有梦想的劳动中改造现实,劳动更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的动态统一状态。"中国梦"源于我国生产力较高和较快发展的今天,指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而全中国人民的诚实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毛泽东强调:“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劳动既是人与猿相互区别的标志,又是人猿相互联系的桥梁。劳动的起源,实质上应是人类的起源。研究劳动的起源,正确理解劳动器官、劳动需要和劳动方式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对于重新认识和确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一、劳动器官的形成劳动的器官,主要是指脑和手,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猿的生物进化的产物,还是劳动的产物?或者是生物进化和劳动的共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劳动的器官是先于劳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调动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正确评价他们的劳动价值,承认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政工干部的劳动,从性质上讲,是一种脑体兼有的综合性、奉献性极强的复杂劳动,这种劳动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潜在性和周期性较长。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转变,不是通过谈几次话、听几次课、开几次会就能立竿见影的。转变人的思想需要长期不断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二是综合性和间接性比较突出。政工干部的劳动主要是教育人。教育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心理、伦理、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科学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治科学学”,就是科研领域的“政治经济学”,它是把科学当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来研究的。这种关系就是科学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科学劳动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化的科学劳动中必然结成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思想关系、学术关系)、分配关系和科学劳动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些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必然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国家的活动,尤其是国家的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可以把政治科学学定义为“研究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国家活动的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和,它是劳动力存在的前提,是劳动的载体。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自从人类出现后,劳动力就是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它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内。…  相似文献   

19.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幸福叙事中,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由人"联合体是三大核心范畴,三者层层递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逻辑结构。具体而言,劳动是人的幸福的核心载体,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完整是其实质内涵,而"自由人"联合体则是其制度安排。三者的整体结构表现为,如果劳动是自由幸福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丰富和完整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人就处于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之中。反之,如果劳动是异化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会是贫乏的、片面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虚幻的共同体",人就处于不幸的生存状态之中。正是在这种"否定性"和"肯定性"幸福叙事的内在张力结构中,马克思完成了幸福论谱系的批判性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