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赖春彩 《学理论》2012,(18):199-200
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归纳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由于抽象的"公平"口号容易掩盖社会关系本质,马克思主义不把"公平"作为理论范畴和政治纲领。社会主义执政党也不能受"普世价值"观念误导而把"公平"作为政纲。但日常生活中公平感、公平观和一定条件下的相对公平无法回避。对于重大问题,应以社会主义财产共有、共同富裕和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则作为"公平"的根本导向。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在可行的情况下首先实现结果平等和财产平等的最大化,然后在可取的情况下推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并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多数人利益和多数人同意、照顾弱者和需要的原则,权衡取舍不同角度的"公平",最终寻求公平感、效率和资源节约综合均衡的社会总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田叶 《学理论》2012,(21):134-136
以赖斯在《杨澜访谈录》中的访谈实录为文本,主要研究政治人物在访谈中故意打破合作原则,通过巧妙利用模糊限制语和降低信息准确度两大语用策略,成功实现保证会话顺利进行和维护自己的"面子"的双重目的。从语用功能角度出发,试图对隐藏在这场高端对话背后的语言策略进行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态概念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变化,大致包括与人分离的"自然"或"环境",为人所用的"资源"或"能源",与人相关的"时空"或"系统"和与人同一的"文明"或"观念"等。后者并非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对前者的跃迁和提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且在具体措施中分别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角度展开。而这四个角度分别与生态概念的四重内涵相互对应,充分说明其对生态的理解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有关生态研究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更作为一股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文霞  吉哲民 《学理论》2009,(28):249-250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语言上,它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点。在语用功能方面,它除了能表示交际双方彼此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礼貌、情感和策略;在实际使用中,它既具有规约性,又具有灵活性。因此,要恰当使用和正确理解英语的称呼语,必须对交际双方的关系,称呼人对称呼对象的态度,称呼时的语境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9)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一称谓的出现便带有一定的"贴标签"色彩。追溯"农民工"群体的历史,基于社会学中的标签理论,对"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标签的形成原因,如制度因素、外出动机、大众传媒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剖析,从政府、农民工及城市社区等角度入手寻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去标签"策略。  相似文献   

7.
"面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渴望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争得面子,同时也会为交谈对方考虑,给对方留面子,以此达到交际的和谐。通过介绍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son)的面子理论,以现在热播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会话为例,从主持人、求职者、波士团成员和心理专家的互动交流出发,分析会话者的面子威胁行为,面子维护行为,并希望以此给求职者和老板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立足对LSZ村的实地考察,从村庄居住模式这一微观视角出发探讨村庄邻里关系的变迁过程。在传统农村社会中,邻里之间的互动遵循着人情、面子和关系三个原则,而楼房格局、合作和信任的生产以及劝架是邻里关系自我维持的三个重要机制。在现代农村社会中,由于楼房格局安排和居住模式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意义上客厅的出现和院子周围围墙的设立,传统邻里关系网络正在不断解体,邻里关系正逐渐呈现出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新形态。在这样一种新形态的关系中,邻里之间的互动逐渐带上了功利化和理性化的色彩,并且邻里之间因地界空间而形成的纠纷和冲突也在不断增多,这种现象值得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舒瑜 《理论探讨》2006,(2):117-118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子又有着与普通群众所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或谋求一己私利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无形的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目的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利益的均衡中得到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因此,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使用方式也就转化成为他们对面子资源的选择。现实中,面子的获得和失去由于无法通过一致性的行为标准来衡量,且带有较大的灵活性,领导干部也很容易在“挣面子”和“给面子”中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常洪艳 《学理论》2014,(4):183-184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社会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作为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网络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在语言学领域仍然是全新的话题。从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心理的角度对观察到的网络语言中的男女差异现象进行解释,并且探讨影响网络环境中男女不同的语言特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1月19日,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李明博解释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随着韩中两国的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汉城"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汉城"的称呼沿用了韩国古代历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李成桂将都城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 正式命名为汉城(han sung)。这一名称在汉语中至今已经使用了六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8)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站在马克思实践观的角度,揭示其生态观的原则,厘清马克思生态原则的脉络。指出马克思的生态观原则蕴含在其实践观中。从实践过程的主客两个角度阐发马克思的生态原则,进而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关系角度解读生态原则,理解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原则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点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广告作为商品经济最活跃的产物,己成为一个社会现代化文明的标志。广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其对农民创业致富的作用也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不可否认地区差异,农民对广告的利用也会不同,我运用广告宣传的相关知识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广告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从政府、媒介等角度进行分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8.
蔡名言 《学理论》2012,(33):153-154
在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形成了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国与法国相距甚远,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存在着诸多差异。尝试从礼貌用语、问候语、称呼语及禁忌语等方面来阐述中法两国人民在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科技进步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它传达着大量信息。而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言生成的一种方式,从隐喻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分析无疑为认知在语言中的功能研究进一步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夏雪莲 《学理论》2014,(23):1-3
《共产党宣言》作为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头脑的精神支柱,被斯大林高度赞扬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生命之火,直至今日,其伟大的历史价值还广为流传。《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坚持的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民族问题;处理民族问题必备的品质: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局限性:对资产阶级国家进行了批判,但忽略了某些国家里还有其他族群的存在;不是完整的理论框架,还只是科学理论的萌芽和雏形;"两个必然"的理由已不适用于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