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常常这样认为: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理由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矛盾的肯定方面,就是肯定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事物性质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主要方面的结果,而事物的否定方面,正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但是又是片面的、简单的。对这个不太容易讲清的问题,我冒昧地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以就教于同行。事物的肯定、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者研究的侧面不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研究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的力量的不断消长造成的不平衡。我们把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在被支配和服从的方面叫次要方面。而事物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内在根据。为什么矛盾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任何矛盾都具有两重性: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着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双方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一旦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双方的地位就发生相互转化,主导方面和非主导方面互移其位置,于是旧矛盾解决了,让位于新矛盾,曲目矛盾决定的旧事物,也就被新事物所代替。这就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引起事物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了更进一步认识矛盾引起事物发展的机制,我们还必须注意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问题,哲学上册教材有两种提法,而且从提法上看有所区别。一是在第三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框题中提到:“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二是在第四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中又提到:“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由此,有些同学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这两种提法是不是矛盾的呢?事实上,“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二者并不矛盾。首先,两种提法的相对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哲学观点分析经济、政治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既使学生从理论高度加深对经济、政治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犤例一犦理解对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运用观点:“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盾的主要方面”等哲学观点。引导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一个方面起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着事物的性质。经济制度的实质是生产关,确立什么样的生…  相似文献   

5.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在分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提出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就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观点;紧接着第四课在分析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后,提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中的内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由于都决定(规定也是一种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不少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混淆不清。讲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实效是大有神益的。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匡家庆 《前沿》2010,(22):35-37
哲学意义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吸引、既对立又统一的趋势、倾向和方面."和谐"是协调矛盾内在的诸多要素,并达到各要素相对统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主要作为价值尺度之"和谐理念"与"矛盾学说"之间的内在的关系,研究和运用"和谐理念",认真思考矛盾问题,提出用"和"的手段来妥善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不平衡性,事物的各种矛盾之间、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有主次之分,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要正确认识这两种情形,就有必要弄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如下: 联系:1.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对而言的,各自的地位并非不变,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地或者说人为地改变它们的地位和作用;3.它们都反映和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4.它们都是两…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也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性质,正是由事物的肯定方面来决定、来规定的。否定方面同现存事物的肯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它虽然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往往是多种矛盾、多种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事物的否定方面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譬如拿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地主阶级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农民阶级是它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庚 《前沿》2008,(9):137-138
信念和信仰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他们在结构要素,主要功能,个性倾向性方面有共同之处;在意识对象,理性水平和感情体验等方面又相互区别;信仰在信念基础上升华,信念在信仰支配下发展,其发生联系的桥梁是主体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从现实情况来说,事物既存在着矛盾又存在着联系,从时间上来看是没有什么先后之分的,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就有哪一个更根本、应该用哪个解释哪个的问题了。那么,是联系产生于矛盾还是矛盾产生了联系呢?当然是后者,正是因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才造成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所谓事物外部之间的联系换言之也就是更大的事物内部诸因素和环节之间的矛盾关系。教材中给出的人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实质上是生物圈这个更大的事物内部的诸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的一部分而  相似文献   

11.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互相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矛盾就是双方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世上事物并不雷同,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不能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表述为“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和存在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如任何矛盾都是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构成的一样。因而,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要特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一、“两手抓”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两点论”、“两分法”、“两手抓”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观点的通俗表达。“两点论”也叫“一分为二”,说的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称矛盾规律。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都具有两重性。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指的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5.
张棣 《岭南学刊》2002,(5):86-88
所谓时代 ,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理论 ,确切弄清楚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及其本质和主题 ,有助于正确处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一按照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事物内部最深刻、最稳定、最高层次的东西 ,而事物的本质又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关于主要矛盾与本质的关系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已经阐明。他说 :“事物的性质 ,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毛泽东选集》1991年第2版 …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学习辩证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树立矛盾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互为存在的前提、相辅相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我们应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而非此即彼、各执一端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既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才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行为的积极性是与人的需要密切联系的。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它是由某种目的引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不必脱离教材口于舌燥地说教,只…  相似文献   

18.
一 思维的确定性的涵义人的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 ,而客观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样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又怎么能做到有确定性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 ,任何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着。但是 ,客观事物又不是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 ,任何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或者叫做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决定了某一类事物成为这类事物 ,而区别于另一类事物。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反映在人类的思维中 ,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即一个思想反映了什么 ,就是反映了什…  相似文献   

19.
对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是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又提出了“学生主体论”;也有人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论点。后一个命题看起来全面,实际上也有矛盾之处。首先,教学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对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同一性的描述是: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