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预设生活能够自理和生活不能够自理两种情形下,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当预期生活可以自理时,老年人期望独居的比例最高;当预期生活不能够自理时,希望到机构养老和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均提高。此外,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儿女数量、养老保险、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类型等均对老年人口的养老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2003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代际交换对其健康状况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发现,男性老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其健康状况,但子女对其生活照料的增加对其健康状况不利。而女性老人对子女生活照料的增加和情感交流对其健康状况有利,子女对其的经济支持则对其健康状况不利。这种基于老人需求的代际交换模式一方面说明子女对老人经济和生活照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老人健康状况的恶化;另一方面则体现老人对子女的支持和帮助可能得到子女的回馈和补偿,有利于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了解新一代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采用了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湘潭市抽取了306名新一代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养老意愿的因素包括收入、职业、保险种类、子女个数、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等。由此可见,相比之前,新一代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借助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江苏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江苏省联合实施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跟踪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政策人群生育理想、生育意愿问题进行分析,当纳入代际、教育程度和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后发现,不同政策人群在理想生育子女数上,无政策人群更有可能多生,但在意愿子女数上并无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可适当进一步放开现行计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面临着经济困境和生活困境,他们通过以土地保障为主的个人自养、压缩日常支出费用和加强与子女的联系来应对经济困境,通过社会网络、社会交往和心理调适来应对生活困境。但农村老年人的行动应对能力非常有限,需要通过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加强土地的保障功能、建立和健全完备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树立良好的养老风尚和构建农村老年人社区支持网络等途径来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小型座谈,本文从就学状况、受歧视情况、融合意愿、身份认同、社会参与等层面开展分析,重点考察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现实处境和主观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状况优于父代,但总体融合度不高;社会融合意愿强烈,而与城市市民之间实际交往度不高。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合是一个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双向互动的过程,政府亟待从舆论引导、社区服务、社工介入等角度推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调查的数据,文章分析了城市丧偶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和多项社会活动参与情况的性别差异,探讨了活动参与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发现,丧偶老人较有偶老人抑郁程度更高。不同性别丧偶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多元分层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对丧偶男性而言,参加社会活动和抑郁状况无显著关系;而经常参加跳舞健身的女性抑郁程度较低。研究结果意味着老人对丧偶事件的应对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社会服务在关注老年丧偶群体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时,应根据性别差异提供适应的活动,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对抗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4,(7):92-92
周长城、徐鹏在《宏观质量研究》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探讨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对主观满意度高低有明显影响,且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晚年生活丰富程度、危机意识三个潜在变量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会平等与低收入阶层代际延续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森  单莉莉 《湖湘论坛》2010,23(5):109-112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代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母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但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严重分配不公,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与高收入阶层差距很大,机会不平等,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下一代仍然收入不高,仍是低收入者。应当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作用,促进低收入阶层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减少低收入阶层代际延续。  相似文献   

10.
单位,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一个名词。单位作为社会活动的中心,曾与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在今天,仍有这样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工作单位性质的差异和地位的高低,特别是该单位拥有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单位职工生活水平、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而是取决于个人所工作的单位。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突破单位束缚的趋向和单位与人们相关程度日益强化的趋势同时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各种“社会化体系”的建立而否认单位所具有的功能,同时也不能因某些单…  相似文献   

11.
陈诚惠 《广东民政》2010,(5):27-27,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子女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现象日见增多,高龄老人独居的现象愈来愈突出,如何使高龄老人安度晚年,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湖北省多点口述史访谈与鄂北冯村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材料,旨在系统分析集体化时期(1962-1980年)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社会根源。研究揭示:中国人口生育率之所以能在集体化时期迅速下降,是当农村妇女出现明显节育意愿时计划生育政策顺势而为的结果。农村妇女源于个体生活实践对生育进行了归因,发现生育子女数量越多必然会导致生活愈艰辛。而造成生育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变革的非均衡性:集体化时期的生产及分配制度发生了变化,但再生产的制度及性别分工制度变革滞后,妇女在参与社会化劳动的同时还肩负着生育的艰辛。制度系统性调适不足使妇女缺乏缓解生育与生活紧张关系的渠道,最终导致传统生育文化与生存理性达成了妥协,其生育意愿是在满足至少一个男孩与最优家庭供养能力形成的区间。对当前的启示是,实现"二胎"政策目标需要通过配套制度设计来缓解人口再生产的压力,从而提高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书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其旨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因此农民参与农家书屋进行阅读之意愿的强烈程度是政策施行后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山东省济南市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书屋设置地点、书屋管理员、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书屋书籍总数、书籍种类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无明显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希望能够达到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老年人和机构老年人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和子女都保持了较高的联系频度,亲子关系较为密切;2高龄、丧偶、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而低龄、有配偶、身体状况较好、有子女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3老年人和子女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是"见面",其次是"打电话",居家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比机构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更加紧密;4居家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受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配偶和子女数量、子女居住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机构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主要受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四期调查数据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显著提高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密集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子女是男孩、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低收入及农村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的扩大通过提高家庭的教育期望来影响教养方式的密集度。另外,在控制代答人特征、更换教养方式指标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情况下,结果依旧稳健。研究结论表明,收入不平等增加了家庭对子女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提高了教养方式的密集度;对该群体教养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家庭教育投入差异引致的教育不平等扩大。  相似文献   

16.
探讨     
《政协天地》2011,(7):45-45
有—种生活叫政治 在当代社会,人的社会性、人的政治性,已经与任何一个人的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了。一个人的政治生活质量决定其全部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一个社会的成员之政治生活的普遍质量如何,将决定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桑玉成著文说。  相似文献   

17.
试论政治资源的特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已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或资源分配问题,也不再仅起一种权力或工具作用,而是社会成员满足自身意愿、确认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或方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作为资源,具有无限容纳性和使用不减少性。这种特性要求社会政治生活必须规范、公正。而在人的现代意识水平上,要做到社会政治生活规范、公正,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刚性政治生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支出政策可能是导致1990年代以来我国弱势群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受益相对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将导致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而极端的收入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进入恶性循环。基于寻租理论的相关模型和经验证据显示,公共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性特征,公共教育支出领域的分配不平等将降低长期经济增长率,并且还会强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共享型社会将降低未来各期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并导致更快的收入增长率,此时家长因素对子女在公共教育支出中的受益份额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以长三角地区七个城市3322个青年劳工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公益意愿与公益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与老一代产业工人群体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较之老一代产业工人群体,他们的公益意愿偏高、公益行为偏低、公益行为渠道单一。分析还发现,家庭生活压力、工作稳定性与保障程度、城市生活参与状况及社会关系性质是影响其公益意愿和公益行为的重要因素。要想提升该群体公益意愿与行为,关键在于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军人家庭收入方式和家属就业渠道趋于多元化,军人家庭结构和生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军人子女与父母分居、与祖辈生活的现象凸显,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留守儿童”的一部分,这给其自身健康成长和军人家庭幸福带来了不利影响,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