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美烨 《世纪桥》2009,(1):70-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最终目标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与时俱进,发挥其价值功用,追求一种“和谐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核心,更是和谐社会里人的存在指向。马克思认为,“和谐人”以和谐社会关系为本质,以和谐实践为根本特征,只存在于和谐人共同体中,它既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现实的人”,又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运行主体和价值目标。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三重和谐统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兢要克分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时其进行创新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张丽民 《实践》2006,(2):15-1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共同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的双重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和谐发展又可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涉及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历史观的诸多问题。要促进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不能离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作指导。本文仅就学习科学发展观,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涌现,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必然有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民族关系的特殊实际,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价值诉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要做到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殷荣奎 《学习月刊》2009,(18):75-7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只有社会和谐了,才能带来秩序的稳定,社会的安定,才能推动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立并卓有成效。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的期盼、历史的选择、发展的必然,构建和谐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实际抓的过程中就是要体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邹安乐 《探索》2006,2(6):10-12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认真研究价值理念的人本性、价值导向的科学性、价值实践的发展性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华 《学习论坛》2009,25(3):62-64
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追求和谐与崇尚和美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共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承和弘扬传统和谐文化,古为今用.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入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使和谐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有来有往     
平凡 《新长征》2006,(10):33-33
孙玉杰在2006年第8期《学习论坛》杂志上撰文指出,和谐文化作为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化解矛盾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的理念是一致的,是和谐文化在社会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对内“自我”诉求,实现自我主体价值,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调节能力和人生境界,建设社会民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因此,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状态。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伦理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人们能了解和谐社会中存在矛盾的普遍性,有利于理顺情绪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能证明其有用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6.
张时碧 《世纪桥》2009,(5):52-5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意志和各族人民的意愿,根据中国民族关系的特殊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价值取向。民族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指倡导和谐价值取向、以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任何文化,其核心都是一定的价值观导引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之魂,它的核心是和谐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科技价值与人文价值、自然价值与人的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和谐心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谐社会是个多维度的综合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蕴涵着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自身的心理和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和谐社会的各种关系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