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 ,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属于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是一种过失行为 ,因此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我国《刑法》第 1 33条将交通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一种加重情节来对待 ,但文章认为 ,应对交通肇事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逃逸有其特定的法律内涵,应具备认知、行为、目的三个构成要件.交通肇事逃逸不应限于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在交通事故当事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之前,无论当事人是否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均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驶离等疑难情形,应依据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和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现场访问、摸底排队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模式,在当前车辆急剧膨胀、交通事故高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依然增多的情况下,其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已不能适应当前办案的实际需要。交通事故动态分析法是运用逻辑学、运动学、力学、情报学、交通心理学、痕迹学以及物证检验技术等知识,充分挖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信息,动态分析交通事故现场痕迹、车辆行驶轨迹、道路交通环境、电子监控信息、驾驶人逃逸行为和心理,以及受害者损伤特征,从而掌握肇事逃逸车辆类型、局部特征、逃逸方向,排查、确定嫌疑车辆,为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精确指导,全面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效率,节约办案成本。  相似文献   

4.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人造成更加惨痛的悲剧,而且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为受害者伸冤。维护社会的安定,不仅是公安交警部门严格执法的体现,同时也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5.
朱燕勇 《公安研究》2009,(10):43-46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肇事后,不履行救助义务或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畏罪潜逃,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行为的有罪性、逃逸行为与死亡的因果性及行为人对交通肇事的明知性是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特征。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仅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存在实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为的认定 ,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司法认定 ,都要从实际出发 ,准确把握案件的定罪和量刑幅度。交通事故认定书只能作为确认交通事故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的证据使用 ,不具有可诉性。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应坚持一定的量刑原则 ,正确处理好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107国道长葛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一辆货车将一骑电动车老者撞倒后逃逸,目击群众即刻报案,警方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将其抓获。现场的群众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你能逃哪儿去,还能跑到月球上去?近年来,机动车肇事逃逸案有上升趋势。人们对这一现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说这种行为是“丧尽天良”。逃逸者应该换位想一想,如果受害者是你的亲人,你又该作何想?驾驶机动车有风险,谁也不愿意事故发生。在万一“不幸”发生时,积极自救、抢救、等候警方处理才是明智的选择。即使逃逸发生后,果敢地回头自首,也是值得欢迎的。交通肇事只…  相似文献   

8.
2003年,俄罗斯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30227起,占全国交通事故案的14.8%,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9.1%。共造成4687人死亡,28535人受伤,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7.8%和8.9%。交通肇事逃逸者主要是酒后驾车的司机、无照驾驶者和机动车抢劫者。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在重建事故发生过程、判定事故责任和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的微量物证主要有油漆、橡胶、塑料、纤维、玻璃和油脂等。本文结合现场勘察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对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在重建事故发生过程、判定事故责任和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的微量物证主要有油漆、橡胶、塑料、纤维、玻璃和油脂等。本文结合现场勘察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对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1994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的46起因交通事故引发拦车收费等治安事件特点的分析,指出目前此类治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薄弱,基层组织弱化,交通事故赔偿未及时到位,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拦车收费事件等查处不力;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交通法规的尊严和道路交通秩序,也给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增加了难度。为了迅速侦破案件,查明肇事真相,打击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对肇事逃逸案件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车辆检验、轮胎痕迹认定等方面谈谈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勘验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为何加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理论界主要存在的"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救助被害人说"都不能指明交通肇事后逃逸与其他犯罪后逃逸的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原因所在。而借鉴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理论,"确认利益说"说明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别之处,因而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破案,其损害赔偿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法》第14条作了如下规定,即在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的行政区域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逃逸事件的,由当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预付伤者抢救期间的医疗费、死者的丧葬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权向抓获的逃逸者及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追偿其预付的所有款项。但是,在现实中,该规定如同虚设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交通肇事罪,但肇事者未归案的,笔者认为,应打破教条主义、打破所有刑事案件的经济赔偿问题必须沿袭刑事附…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执行测量鉴别肇事汽车车灯碎片的方法和车灯特征信息获取测量的装置,利用此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可快速鉴别出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车名和车型。使用本装置可以极大提高事故现场车灯碎片鉴别的效率和准确度,显著缩小肇事逃逸车辆的侦查范围,提高交通肇事车辆逃逸案件的侦破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日趋迅速,各种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也迅猛增长。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为此,详尽地分析该类案件的成因与对策,以减少逃逸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物质交换现象是交通事故案件中最常见的现象,物质交换原理对于指导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及采痕取证具有重要意义。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利用物质交换原理指导取证,为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0年 11月 10日通过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司法解释第 5条第 1款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作出了法律上的限定 ,即 :“因逃逸致人死亡” ,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 ,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是 ,法律对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的限定并不能改变现实生活中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且发生受害人死亡结果的情况的复杂性。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是成立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必备条件 ,但这…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发生后,肇事人逃逸的行为严重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就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行为进行分析,在一定条件下,交通肇事逃逸后,可以成立自首。  相似文献   

20.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中 ,如何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关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检验鉴定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侦破就更为重要。笔者结合数年来工作体会 ,谈谈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提取、检验、应用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 交通肇事微量物证的特点( 1 )交通肇事逃逸。肇事者为逃避法制制裁及承担责任 ,逃离现场 ,致使现场勘查及物证的提取更加复杂困难。( 2 )交通肇事现场开放。交通肇事多发生在公路上 ,肇事发生后即便是较快报案 ,交警和现场勘查人员赶到也需数分钟乃至数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 ,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