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1.实践的观点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吗?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能不能说,实践的观点仅仅是认识论的观点呢?不能。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写的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把他们创立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把共产主义者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毛泽东把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根红线。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基本立足点,辩证法是实践的基本方法。认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唯物史观是指导人类变革社会关系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  相似文献   

4.
胡孝四 《传承》2013,(11):52-53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根红线。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基本立足点,辨证法是实践的基本方法。认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唯物史观是指导人类变革社会关系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大特征是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其中之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毛泽东同志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邓小平文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逻辑基点,实践范畴内在规定的展开使辩证法、唯物论、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实现了有机统一,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在内在逻辑上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8.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王现伟 《前沿》2012,(17):45-48
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是人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角度.但是,由于没有自觉地对这三个角度本身进行前提性反思,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就经常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反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也回答了近代认识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本体论哲学,也不是认识论哲学.从整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为目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追问“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回答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作为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思维定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璐 《传承》2012,(10):36-37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提出的科学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是一篇讨论认识与实践关系、知与行关系的重要文献。《实践论》一文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到今天,其阐明的哲学原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怎样学哲学     
<正> 怎样学哲学的问题,涉及的东西很多,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需要什么背景知识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学哲学的具体方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学哲学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实践性,它主张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又能动地指导实践。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学懂弄通理论;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人本主义,即科学的人本主义。近来,人们又越来越多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实践唯物主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人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弄清这种关系,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上一般把本体论看作是关于有或存在的学说。本体论问题能否和应否被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所持的观点归纳起来有四种: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物质--实践本体论和自然本体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原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只能是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为了正确地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很有必要回过头来研究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哲学史里我们研究的是哲学本身” 哲学史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黑格尔从回答这个问题开始创立他的哲学史观。他用联系的观点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从“什么是哲学”的研究进入到“什么是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我国哲学工作者在注意研究新课题的同时,对一些基础理论的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其中,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这个对学科的性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不少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都涉及了这个问题,看法颇不一致。现将这个问题的几种观点简要介绍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就是以逻辑规律和范畴形式把握自然、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但,这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史上,对判别人们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在主观认识中寻找标准。有的主张以圣人之言作标准,如中国封建社会奉行“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外国有以《圣经》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有的主张以自己的观念作标准,如中国的王阳明提出把“良知”作为自家标准;有的主张以多数人的感觉、意见作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决定的,本文力图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三方面,探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往我们把实践仅仅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未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近年来有人把实践作为世界的本体,从中引出整个哲学体系,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不在于以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而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外部世界。循此思路,本文阐发了对世界的本质,对思维和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贤超  范湘涛 《湖湘论坛》2006,19(4):5-7,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理论界在斯大林组织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科书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这种成果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曾起过积极作用,也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只是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吸收,而是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方面,实现了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