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典当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当是典当行从事的以物质押或抵押的放贷行为,所形成的典当法律关系是独特的法律关系,应有专门的法进行调整,我国现行典当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我国应制定一部<典当法>,以解决典当立法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拿波伦酒吧典当担保纠纷案”研讨综述●丁以升近年来,典当业在全国方兴未艾,典当纠纷案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立法滞后,法院在审理这类新型案件时基本上无法可循。日前,国内首例典当担保纠纷案——“拿波伦酒吧典当担保纠纷案”在上海诉至法院。该案的审理给典当立法...  相似文献   

3.
典当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行业,所形成的典当法律关系具有独特性,但是现在整个典当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建议应出台一部《典当法》,以解决典当行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5日商务部颁布实施的《典当行业监管规定》,是我国典当行业首都专门的监管立法,该法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准入门槛;禁止股权典当;严格资金往来监控;坚持对典当行融资渠道的限制;加强退出监管等.上述立法内容源于当前我国典当行业经营中存在的种种乱象,意在防范行业风险,但其规定中某些内容的合理性值得探讨.从当前金融法制变革的基本思路出发,我国典当行业未来监管立法应从监管基础、监管体制、监管理念以及监管方法等几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典当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典当有关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由于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审理典当纠纷案件尚无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仅有公安部、商务部2005年2月9日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当业自新世纪以来的实践中,在法规上面临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冲突等方面。自2005年商务部颁布了新的典当管理办法后,部门立法的局限性更加突出。因此,催生一部具有更高效力的典当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分析了典当业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典当法制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7.
卢显洋 《法制与经济》2013,(3):50-51,53
典当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规范该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05年商务部、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2011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比较,其提高了立法层级,强化了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风险监管。但在典当行业性质定位、某些行业习惯的规范等方面亦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何军 《中国公证》2014,(1):58-60
典当业历史久远,传统典当极具中国特色。当今,典当已成为一种非银行性质的融资活动,是一种介乎商业信贷与民间借贷之间的准金融行为。公证介入典当,可以起到规范、调整典当行与当户之间法律关系的作用。对于典当行为的规范,我国现行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仅为部门规章之形式,即《典当管理办法》,此外,房地产抵押典当合同作为具借款抵押性质的一种合同,也应当受到《合同法》、《物权法》以及《民法通则》之相关法条的调整。由于缺少系统、有效的特别法规范,公证实践中需要依据现行法条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浪潮般地推进,对典当行业的重新复苏形成强大动力。当铺是特殊的商业企业,具有融资功能,在市场红火、资金紧缺的气氛中,一些小型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纷纷与当铺发生典当关系。由于立法滞后于实践,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典当合同关系无文字规定,因而当铺(承典人)与当户(出典人)之间一旦产生纠纷,往往造成当事人的权益难以受到国家法律有效保护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吕家政 《中国律师》2000,(10):57-58
随着我国《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物权法的立法任务刻不容缓,国家立法机关已将其提到议事日程。鉴于不动产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动产法应是我国物权立法的重点,而不动产物权登记又是不动产法的基本制度,在不动产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一起房屋典当回赎案,结合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登记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希望能对加深这一问题的认识有所种益。一、房屋典当回柱案在烟台市芝采区三马路有一座1920年建造的庭院欧式楼房住宅,H层主楼为MZ平方米,整个庭院占地七亩,房主是吴君。此房连宅基地在内,以院墙为界,于194…  相似文献   

11.
一、典当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典当即以个人财产或者可转让的证券或者票据向典当商质押借贷.美国<印第安那州典当业法>规定"典当意指个人财产由典当商占有作为贷款担保";香港<当押商条例>规定"当押商指经营贷出款项的业务的人……并以当押取得的物品作为抵押".由上可知,典当是指典当商收取当物并支付现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典当的概念及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典当是个组合概念,即典与当的组合.所谓曲是指一方支付典价,占有他方的不动产且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当是指一方以动产为抵押,从另一方获得当金,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赎回原物.现行的典当,是指一方以自己所有的财产(包括动产或不动产)向另一方作抵押,获取一定数量的货币.期限届满后还本付息回赎自己财产的民事法律行为.支付货币的人是典当权人,以自己财产向典当权人作抵押的人是典当人.与传统意义上典当不同的是即便典当人典当不动产,也不是把不动产交由典当权人占有、使用、收益,而仅仅是把不动产的权利证书交予典当权人作抵押.因此,从本质上说,现行的典当更接近抵押借款,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借款.二者的不同处在于若典当入与典当权人在典当合同中约定了逾期不回赎即绝当,则典当权人必须承担典当标的物的价格风险,即形成绝当时,典当权人获得典当物的所有权,而不论其价格相对于典当时是涨还是落.而抵押借款,借款人若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抵押权人则不能当然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只能以抵押物作价或变卖而优先受偿,受偿后多余部分仍须返还抵押人.  相似文献   

13.
议典当活动的法律规范徐澜波目前典当活动在我国逐步活跃起来.各地不同规模地开设了不少典当商行.由于调整典当活动的国家法规和地方法规未及时出台,各地的典当活动以及对典当活动的管理缺乏规范.典当业在发挥了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暴露了不少问题,因此,亟需制定相应...  相似文献   

14.
是房屋典当,还是抵押借款·施汉嵘·案情简介:田某夫妇因急需购车资金,于1995年4月25日与某县典当行经过协商,订立房屋典当合同一份。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田某夫妇将其所有的两间房屋向典当行典当,典金计人民币18000元,典当期限6个月;典当期限内,典当...  相似文献   

15.
何百炼 《法制与社会》2011,(11):180-181
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典当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依据,房地产典当融资功能的特点和作用。结合时代主旋律,本文指出应从服务民生、扶贫助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房地产典当公证,认真办好房地产典当公证。  相似文献   

16.
一、典当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我国一些辞书对“典当”一词的解释为:旧中国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向劳动人民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解放后,由于经济制度的更变,典当随之停业。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典当业又得以复活。然而,今天的典当无论在经营的目的、经营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典当物的内容都和旧式典当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经营的目的上,旧典当是乘人之危,任意压低当价,对劳动人民进行盘剥掠夺。新典当是适应现阶段经济环境的需要,方便群众生活,方便生产,促进流通;在经营的主体上,旧典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新典当有国营、集体、个人合伙经营三种形式;在服务对象上,旧典当主  相似文献   

17.
典当是以财产或财产权利向典当行抵押或质押获取融资救济的选择,是有偿的借贷合同。当票是典当的法定形式,典当行与当户是附期限和附质押或抵押条件的借贷合同关系。本文就典当法律规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实现典当法律制度与担保物权制度的契合,促进典当融资,满足社会融资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典当经营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谭永多,葛承书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市顺德、石湾、城区等地法院先后受理了十余起典当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典当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典当的内涵对于典当的内涵,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典当即典,是指...  相似文献   

19.
典当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等特点。在贷款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更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常见的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很多公证处也办理了典当合同公证。但因为我国关于典当的法律规定严重滞后,实践中不少典当合同公证办得比较简单,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起纠纷。例如笔者最近碰到如下一个案例:2011年3月20日,甲典当行与乙公司签订了房地产典当合同,乙公司用其名下的房产作为当物抵押给甲方,典当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月利息为0.3%,月综合费率为2.7%,典当期限6个月,双方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  相似文献   

20.
绝迹多年的典当去年年底在我国出现,“成都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正式开业了.由于旧制度下的典当具有高利盘剥的特点,建国以后,典当被禁止营业.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改变了人们对一些经济制度和社会事物的看法和观念,对于典当关系人们也开始探索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