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法律   25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是实现党的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江泽民同志 2 0 0 0年 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深刻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并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文件和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精神 ,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紧迫的政治任务。一 .立足全局 ,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  相似文献   
2.
恶法非法论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理论。公民反抗恶法的基本方式是公民不服从,它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群体性抗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废除所反对的法律。任何一个正义的社会,都应该承认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新生的人民政权摧毁旧法制、创建新法制的重要历史时期。回首五十年代的法制历程,总是令人感慨万千!成就的辉煌与道路的曲折,希望与遗憾,喜悦与痛苦,都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地交织于这一短暂的...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遗留问题———“郑加银诉郑爱琴房屋确权纠纷案”研讨综述●丁以升胡琴“郑加银诉郑爱琴房屋确权纠纷案”(本案案情参见《讼屋到底应判给谁———对一起房屋确权纠纷案件的剖析》,载《法学》1997第6期)几经周折,在司法界和法学理论界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5.
“公民为什么遵守法律”的问题 ,就是公民的守法理由问题 ,这是西方法哲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不同的法哲学流派就此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学说 ,其中 ,较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论、暴力威慑论和法律正当论等。讨论公民的守法理由 ,必然涉及到公民有无服从恶法的义务问题。对此 ,西方学者发展出一套名曰“公民不服从”的理论 ,它标识着公民守法的限度。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西方法学界的上述理论进行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陪审制度的主旨都在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诉讼,从而将“民间智慧”和“大众理性”引入司法领域,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二者之间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两大法系各自的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西方法学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法学派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法学一体化运动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主旨是努力促进三大法学派之间的理论融合,从而建立一个统一法学.法学一体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丁以升  孙丽娟 《法商研究》2005,22(2):103-106
现代法院作为“社会纠纷裁判中心”,是专司纠纷裁判功能的组织机构。在功能设定上,我国法院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的现象:一方面法院承担着大量的非裁判性功能;另一方面,许多应该由法院承担的纠纷裁判功能事实上并没有归入法院。因此,应该借鉴现代西方国家法院功能的定位,理性地界定和建构我国法院的纠纷裁判功能。其一,应进行法院功能的“净化”,把非裁判性功能从法院的功能范围中剥离出去;其二,应进行法院功能的扩充,把非纠纷裁判主体拥有的纠纷裁判权统一划归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9.
违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为什么选择违法行为?如何制止主体选择违法行为?对此,经济学的回答可谓令人耳目一新。经济学恪守“经济人”的信念,认为理性的主体都是利益最大化追求者,他们在作出一定的行为之前,总要对各种可选的行为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大小进行预测和比较,从中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主体选择违法行为,就象主体选择职业一样,关键在于有利可图。因此,要制止主体选择违法行为,就必须对违法行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调节,使主体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宁波市纪委在全国率先设立廉政账户,一度引起有关方面的赞赏,并在其他地区被迅速推广;最近,福建省纪委宣布撤销廉政账户,又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喝彩。从法理学角度来看,廉政账户的设立与撤销,都不值得称道。因为,当初设立廉政账户,忽视了这种做法的合法性;现在撤销廉政账户,又忽视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正确的选择应是尽快通过立法,将廉政账户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