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权流转中的审核制度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林权流转审核存在制度建设滞后与监管不力、林权流转申报流程不规范、林权流转审核过程不严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林权流转的通畅,另一方面引发了林权流转的无序与混乱.因此,在完善林权流转审核制度过程中,应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以提供法律依据;在林权流转审核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强化政府职责;在审核制度的执行中,应建立适合林业经济发展的审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我省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明确了完善集体林权确权颁证、规范林权流转等七项重点改革任务。其实,从2008年以来,我省就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已经完成,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深化改革正稳步推进。全省累计确权颁证1.63亿亩,受惠林农5300万人,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业产值从2007年的670亿元  相似文献   

3.
林权改革核心要义在于还权于民,但一些乡镇党组织通过自设招投标制度,剥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权,严重扭曲了林权流转的各相关利益方的法律关系,阻碍了林权流转的健康发展。必须严格依照《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切实尊重村集体及其成员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机构与行政》2014,(2):20-21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东营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创新,确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要素市场,促进了东营市现代林业体系的全面发展。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11)
中国最新一轮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为调整所有者与政府、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上来,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并举,以林权纠纷调处、林权流转规范、扶持林农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集体林权改革创新紧紧抓住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资源公开拍卖等关键环节,在"盘活促流转、资源变资本"上做文章,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决策层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丽水市集体林权改革创新之所以引起关注,其本质上就是一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改革,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给新形势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变迁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包括资源稀缺、利益诱导、经济激励以及人们偏好和其他因素的变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遵循制度变迁的一般路径,变迁过程由政府第一行动集团为主导,以农户第二行动集团为主体,通过确权到户、配套改革和规范流转等重要环节,共同实现改革与变迁目标。深化林权改革的主要路径是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政策、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王学丰 《实践》2009,(10):40-40
问: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明晰集体林产权和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集体林业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从2006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的任务,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  相似文献   

10.
7月14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林权制度改革堪称农村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吴松岭 《世纪桥》2011,(17):145-147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保护好大小兴安岭就是最大的政绩"。笔者认为仅仅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是责任、是义务,加速"恢复"才是最大的政绩。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生态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变暖、气候干燥、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伊春林权制度改革吹响了加速恢复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环境伟大工程的第一声号角,调动了林业职工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能否演奏出美好的乐章,更大程度、更快速度扩大小兴安岭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发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作用,还需要各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因此,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08,(8):20-20
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是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确保年内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为2009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2010年全面完成配套改革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轩 《支部生活》2010,(10):41-42
7月27日,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表彰暨林业产业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宣布,云南省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核心提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近年来,在完成林权主体改革和深化配套改革中,巴中市巴州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验并制定了"林权流转基准指导价制度",为全省、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规模化经营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淮水 《支部生活》2006,(10):30-31
一7月19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屏边县: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工作质量2005年11月1日,屏边县成立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该县起草了《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并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2006年4月,该县将新现乡西沙村委会林场作为全县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该村试点已完成了实施方案和林地承包合同、分股合同、林地管理公约的起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0,(1):37-38
<正>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伊春市委在不改变林地国有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对浅山区林农交错、相对分散、零星分布的易于分户承包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职工的一次大胆尝试。截至目前,5个试点林业局的15个试点林场所共落实林地承包面积80340.44公顷,签订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6623户。在市委的领导下,参加试点的林场所党组织围绕林改发挥作用,面对新形势,发现新矛盾,解决  相似文献   

18.
周居霞 《实践》2009,(8):25-27
当前,全区农村牧区正在深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牧区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有何重大意义?涉及哪些政策和范围?将给农牧民带来哪些权益?就一些农牧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林业体制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必将对林业发展、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林权改革:本质、价值和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政策及实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国家意志在乡村社会的展现和贯彻,也是国家能力对乡土社会的渗透和型塑,体现着国家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意图和举措.林改的实质是国家整合在乡土社会的进一步展开,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价值..但是在推进林权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导致其发展受到了制约,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林权改革的本质、价值与困境,有利于林权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