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7年《刑法》以数额为中心的定罪量刑标准缺乏社会适应性;各法定刑量刑幅度交叉现象严重;贪贿犯罪刑罚减免规定存在"宽严皆失"的弊端;生刑与死刑差距过大,资格剥夺措施一直缺位。《刑法修正案(九)》虽针对诸多问题作出了调整,但贪污与受贿的关系、终身监禁的落地实施等问题仍有待研究。为此,应降低贪贿入罪标准,扩大地方自由权,以无期徒刑重构终身监禁制度,厘清贪污受贿关系并严密刑罚裁量情节,废除贪贿犯罪刑罚减免制度。  相似文献   

2.
三起判处终身监禁的案例,勾勒出了司法实务中适用终身监禁的量刑标准,包括对象标准、数额标准与情节标准。但是,这三份判决对于终身监禁适用标准的具体认定存在着数额标准过高、犯罪情节认定不清、量刑界限模糊等问题。一方面,应当制定更为合理的司法解释,明确终身监禁与死刑立即执行、死缓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司法机关要重视非数额情节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正新华视点·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8日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贪污罪、受贿罪死刑、死缓及终身监禁的适用原则等,强调依法从严惩治贪污贿赂犯罪。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代之以"数额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生监禁制度具有反腐败和死刑替代措施的双重作用。终身监禁制度是死缓的一种执行方式,刑罚严厉性是介于一般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中间刑罚。对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身监禁制度符合我国的刑罚体系,能够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符合我国严格控制并减少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未来的立法修改方向上,针对短期内难以废止的死刑罪名,可以在保留死刑的框架内设立终身监禁制度,扩大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终身监禁,其法律性质在动态上表现为"终身监禁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一种情形的例外规定",在结果意义上表现为"不得减刑、不得假释的无期徒刑"。有些学者将终身监禁表述为一种"特殊刑罚措施",这种"特殊性"应当就表现在终身监禁与死缓制度、无期徒刑执行制度这种动态上和结果意义上的联系上。在重大立功的适用方面,死缓期间犯罪人有重大立功情节,应当在缓期两年期满后减为有期徒刑,但是在无期徒刑执行阶段,终身监禁者不得因重大立功否定终身监禁具备适用的法律依据。终身监禁与死刑的废除紧密关联,在部分废除死刑罪名的当下,应当整合终身监禁与限制减刑的价值功能;在未来死刑全部废除的情况下,可以将终身监禁作为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对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身监禁的制度,司法实践中出现"终身监禁第一案"所触及的适用问题亟待解决。从刑罚理论层面考量,终身监禁的设立不符合刑法修订体系化的要求,同时有悖刑罚报应与预防的目的要求。从现实司法语境出发,终身监禁是一种刑罚执行措施,实质意义上终身监禁是一种死刑替代措施,具体到适用层面,应通过刑法教义学明确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时间效力与适用标准,以期达到对终身监禁制度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及贪污罪、受贿罪死刑、死缓及终身监禁的适用原则等。值得注意的是,《解释》将贿赂犯罪的财物,由货币、物品,扩大为以货币结算的财产性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会员服务、旅游等隐性贪腐层面。贪腐形式多种多样,在反腐法治化的过程中对于数额明确的显性贪腐容易定性处理,但是对于一些隐性贪腐形式,目前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终身监禁分等理论,是指把终身监禁分为不得减刑之终身监禁,限制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和一般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三类。终身监禁是伴随着对死刑的批判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取代死刑。因此,应当对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主体与罪名进行限制。在适格主体触犯配置终身监禁的罪名之时并不必然适用终身监禁,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对法益侵害的状况、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犯罪的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9.
自2月14日法院一审判处孔哲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后,新闻媒体对孔哲杀人案的审判结果多有报道,其间似乎夹有孔哲应判死刑“立即执行”而不应被判“死缓”的些许微词。但是,应当认为,法院鉴于孔哲有自首情节并认其尚不属立即执行死刑的犯罪分子的认识,判其“死缓”并无不当。《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  相似文献   

10.
读罢《民主与法制》杂志今年第23期《让李昌奎案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一文,笔者很赞同该文的观点。不过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在罪犯李昌奎强奸、故意杀人的基本事实及犯罪情节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云南省高院对李昌奎的判决便经历了从死刑到死缓,又从死缓  相似文献   

11.
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罪犯的改造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受到假释权、假释后的有效监督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而致使适用率很低,使得假释这一极好的刑罚执行制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极大地浪费了这一行刑制度资源。因此,文章就假释权的归属、如何适用假释、不得假释,以及社会矫正制度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宪政体制及司法审查范围的限制,法院难以展开对法律、法规、规章及行政规定的司法审查。但为了裁判案件,法院又必然需要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考察,以便找到一个合法的、可适用于本案的裁判依据。这就导致了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困境。解决这一制度困境,其最佳途径是由法院通过个案解释技术,阻断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与本案事实之间的牵连关系,从而排除或限制该规范性文件在本案中的适用,同时又避免了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直接的合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制度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方向,其理论根基源于刑法谦抑性思想、行刑社会化理念。社区矫正符合行刑个别化的思想而为各国广泛采用。就我国而言,我国社会理念载体、法律载体和物质载体为社区矫正的本土化提供了现实可能。建议通过完善社区刑罚的刑事立法,整合现有基层司法资源,完善矫正机构职能分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险资金的运用是保险经营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建议,以期对现实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际施工人是指在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实际履行施工义务的主体。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了实际施工人制度之后,我国的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实际施工人制度背离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增加了审判工作的难度,其制度的运用带来不公平现象。因此,应准确认定实际施工人,精确适用实际施工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血迹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分析现场上的血迹、研究其规律特点、揭示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破案过程中,对于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杀人凶器、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寻找杀人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嫌疑对象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斌 《警察技术》2001,(1):36-38
一、水灭火剂的缺陷水分子内聚力大,流动快,对固体表面的附着力差,造成水渍损失大,灭火持续时间长。最明显的是扑救烟草堆垛、草料场、棉花垛等易燃露天堆垛火灾,以及冷却易燃液体、气体储罐或管道、设备。由于水附着力差、流动快,使每滴水很难做到静态的、持续的吸收热量。我市某四星级大酒店19层餐厅起火,灭火的水沿楼梯流下,水帘洞一般,溅到脸上,有温热的感觉。当时笔者根据水温差对水的实际冷却率进行了估算。火灾发生在7月10日,水源是800立方米的地下水池,水温11摄氏度,灭火后的水温是28摄氏度,我们知道,这次灭火每公斤水…  相似文献   

18.
LIUMINYING Village, 30 kilometers south of downtown Beijing in Daxing District, is a modest settlement, populated by modest, hardworking people. But their commitment to achieving energy diversity has marked them out as true conservation pioneers. The solar-powered street lamps of the village are the most visible manifestation of a concerted drive by the villagers and municipal authorities to promote alternative energy.  相似文献   

19.
法律行为是私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涉外法律关系中法律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问题尤为复杂,文章通过对传统上关于法律行为方式法律适用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以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日益严重性,以及对未成年人适用监禁刑的弊端,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犯罪成因入手,分析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