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俄罗斯政党数量众多,派别复杂,主张多样。多党制虽然已经走过了萌芽、产 生和发展三个阶段,却至今没有执政党,而是代之以政权党。这在世界政治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中俄文化精神中的崇文与尚武——对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文与尚武是人类自我赓续和对外交往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凡文明民族皆不可缺。每一个文明民族从自身生存延续和对外拓展的需求出发,一般而言,都是主张文武并用的。但相比之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对于文治与武功的侧重点的强调有所不同。从民族行为定势和精神生活建构过程的大时段来看,中国相对崇文,俄罗斯比较尚武。这一特点孕育在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早期历史中,并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尔后相当长时期中中俄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世界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具有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利益和谐是实现和谐世界的政治基础;各国共同繁荣是实现和谐世界的经济基础;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和谐是实现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构建调整国家之间利益和关系使之实现和谐的国际机制是实现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是实现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影响深远的知识分子,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文明批判是夏目漱石文学和思想的主题之一。在日本文明开化急速推进的背景下,他对现代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夏目漱石认为,现代化包含着内在矛盾,是"不自然"的,"自然"的现代化应当是"内发"的;现代化伴随着人类知性的滥用和异化,而只有"无我"的心灵转换能治疗这种病症;现实社会中追名逐利的现象与过度的知识智巧密切相关,它是对人的天性的背离。这些思想与老庄哲学尊崇自然、批判智巧、主张无己、超越名利和全性保真的思想一致。老庄哲学所具有的文明批判特质使其成为夏目漱石反思和批判近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5,19(2):152-158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外乎美欧关系了。这对盟友一个是昔日的世界霸主,另一个是当今世界的盟主。它们同是世界最发达国家和地区,发源于共同的西方文明,又都是“启蒙运动的孩子”,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宗教、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相近的生活方式。在处理世界事务、制订外交政策时,似乎有着“共同的理念与理想”。至少从表面上看,它们都倡导立宪民主,主张多党政治,强调个体人权,赞成自由贸易,反对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然而,这么多表面上的相似,却无法掩盖双方越来越多的分歧,这一分歧最终在对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形成了水…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释义 中国已明确提出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那么,什么是和谐世界?"和谐"的含义是什么?是目标还是手段?对此,国内外有很多的讨论. 依我的理解,"和谐"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作为这种行为方式的结果,可以形成一种秩序.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它是各国共处的一种方式,即以协商、合作而不是武断、对抗的方式来处理相互间关系和具有相关利益的事务,从而形成一种以协调、合作为主的国际关系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结果就是和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中德建交 30周年是一个成功的历程。回顾了二战结束以来 ,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阐述了德国主张的“文明国家”的理念 ,对未来的中德关系 ,作了乐观的前瞻 ,认为仍将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国第一大党。它自称人民党,是代表俄罗斯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它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中派主义",宣称采取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中间立场;反对"政治激进主义",主张"保守主义";对苏联历史在批判其消极因素的同时肯定其积极成果;全面支持普京总统的路线政策;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人权和生态环境;要求把温和的自由主义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结合起来;外交上支持普京总统推行多边务实政策。俄国政党制度目前虽然保持多党制形式,实际上出现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京总统结盟使它的影响迅速扩大,但也造成了对总统的高度依赖性,出现了"强势总统、弱势政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对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所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增进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乃至改善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在一个背离"生命"的、抽象思辨的过程中被捏造出来的学问。倒不如说,它的本质就在于我们的"存在经验的精炼化"。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具体事象的立场,以自身的存在经验所凝练出来的精神活动为核心,由此来展开自身的学术研究。"日本的哲学"这一研究本身应该说带有了双重内涵:第一,应该是一个学术探索,即如今要站在"哲学的"基础上来认真地、客观地重新探索日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传承;第二,应该说是一个哲学研究,即不局限于第一个立场,而是要在"现代"这一科学技术极度发达、文明冲突与异文化摩擦频繁发生、充满了冲突与争执的全球化人类社会之中,我们日本人面对世界必须形成一种主体性的自觉,必须提出并树立起一种新的"哲学性"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多火山地震和资源匮乏的国家,这也许使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对外界发展变化敏感关注、敏感反应的性格特征。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主要以吸纳中国文化为主,而明治维新以后主要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尽管日本二战战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但是日本社会发展到今天,却陷入了东西方价值观念冲突的夹缝中而发生变异,这也铸成了日本社会深层的病理结构,即日本人和睦有序的社会表象背后,却是国民陷入了一种无力.矛盾的社会文化模式使得日本社会深陷在沉重的现实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14.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希冀通过倡导儒家思想复兴的行动去消除新教伦理的弊端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现今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通过论述新加坡的独特文明 ,在肯定新加坡实行理性资本主义管理方式而经济实现繁荣的同时 ,对儒家思想为特征的东方文化与新教伦理在新加坡的相互影响提出了移植、兼容和趋同等观点 ,并对儒家复兴是否能引导新加坡社会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阐述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歧见丛生、远未成型、前景未卜的话题。即便如此,对于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观念基础进行反思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学派"背后所体现的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派"面临的观念困境在于:如果我们批判西方作为深层差异之外在表现成果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会株连到该内核的其他优势方面?在主张中国观念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潜在的弊端与危害?在中国社会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只有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文化、文明和思想层面的崛起及民族精神革新之后,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提供思想的活水源头。换言之,对理论的建构者而言,与其循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弊端而思考建构理论,不如立足于思考中国民众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如何塑造强大的积极的个体、如何保持民族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思考我们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与国际关系理论相去稍远,但却能够保证理论应用的品质及其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东南亚地区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消费的传统和群体。本文以2000年至今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入东南亚的情况为基础,分析利用文化消费的形式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产品在强调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南亚民众文化消费的取向,兼顾文化宣传和娱乐受众的目的,从而达到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Hong Kong is often viewed as a Chinese immigrants' c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interrelated dimensions of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migrants designated as “new”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 First, it is argued that globalisation has triggered intense economic rivalry among world cities as they undertak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Second, the political attempts of territorial states to establish their own legitimacy and strengthen their governing capacity are major catalysts that induce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immigrants. Third, the nature and strength of local place-based social identity is vital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new immigrants face in being included in the host society. After recoun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nts and their recent profile in Hong Kong,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ng Ko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s immigration policies, and how Hong Kong's state policies have constructed a form of Hong Kong identity vis-à-vis Mainland Chinese, drawing out the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Mainland immigrants since the 1990s.

“We asked for workers but human beings came.” Max Frisch(quoted in Hollifield,2000: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