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重新犯罪率有所降低,青少年重新犯罪问题也大体是这样的趋势。据河北省某少管所的调查,重新犯罪率,1981年为24%,1982年为30%,1983年为18%,1984年为11%。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青少年重新犯罪虽然呈下降的情况,但其比例还是不小的,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其破坏能量确不能小看,为了全面落实综合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转型期重新犯罪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一)对重新犯罪趋势的基本认识长期以来,对我国重新犯罪基本情况的广泛、系统的调查并不多见,目前,关于重新犯罪率公开的权威数字还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92年8月发布的《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中关于我国"重新犯罪率"的表述,即"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至8%的水平",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状况了。  相似文献   

3.
重新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相对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实施了两次以上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只是重新犯罪的一种或一个层次。在犯罪研究中,使用较为广义的重新犯罪概念,而不局限于刑法规定的累犯的概念,是为了便于从大量实际存在的重新犯罪的现象中探讨重新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近期我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重新犯罪的现象十分严重,重新犯罪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危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索预防的手段,但目前的刑罚理论及监狱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大的误区,盲目迷信劳动的作用,忽视教育改造及心理矫治,而后两种手段正是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基于此,本文从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率的关系入手来分析中国的现状,提出完善的方向,逐步实现改造手段的多样化,以期预防重新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5.
未满18岁的刑满释放少年的重新犯罪率远高于成年刑满释放人员,因而成为社会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由于导致刑释少年重新犯罪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个体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差别。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年来所释放的所有上海籍刑释少年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15项对刑释少年重新犯罪有较显著关系的个性和情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刑释少年个体重新犯罪可能性(概率)的回归方程计算公式。该研究成果可供少年管教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在少年犯和刑释少年中确定重点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6.
司法部于1996年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重新犯罪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凡是有稳定职业和稳定生活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就低;反之,重新犯罪率就高。由此可见,做好刑释人员就业指导、安置工作对于巩固教育改造成果,减少再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各国犯罪学、法学、社会学等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理论难题。重新犯罪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好坏及监狱矫正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我国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同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虽然相对较低,但重新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刑满释放人...  相似文献   

8.
重新犯罪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重新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本文对295名重新犯罪罪犯的MMPI测试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与正常人及初次犯罪罪犯的比较,分析了重新犯罪罪犯人格偏离常态的现状;通过对单项临床量表超常态、两点编码以及相关系数的统计,反映了重新犯罪罪犯的人格障碍的程度,从而揭示出重新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在进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中,防止失足青年重新犯罪,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失足青年的重新犯罪率为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北京市目前社会上的失足青年约有三万人左右。如果按百分之十五的比率计算,每年就有四千五百人重新犯罪。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九八一年一至十月破获的一百八十一起刑事案件中,就有一百零五起是失足青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难题,亦是监狱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国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持续攀高,折射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新加坡独特的经验和做法给我们启迪,在大力消除重新犯罪的社会原液的同时,我们应以“首要标准”为指针,充分发挥监狱在重塑罪犯心灵中的职责和作用,努力消除罪犯个体的犯因性缺陷。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新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突出,制定科学有效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然而,在目前,支持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制定的平台建设不尽人意。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制定平台,不可能有好的政策出台。为提高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制定的科学水准,国家应当考虑建设与完善下面平台:重新犯罪信息发布平台,智囊库。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罪犯改造质量标准?这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法律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以是否重新犯罪作为衡量罪犯改造质量的标准 ,在监狱的实践工作中长期无人反思。按照这一标准 ,重新犯罪率越低 ,监狱的改造质量就越高 ;反之 ,则为改造质量低。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 ,重新犯罪率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控制能力与水平 ,却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监狱改造罪犯的质量。本文试图在反思的基础上 ,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罪犯改造质量标准。一、以重新犯罪与否作为罪犯改造质量标准的不科学性1.以重新犯罪与否作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在押犯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失调现象,具备一般犯罪所有的显性特征,更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形成原因,因而成为我国犯罪特殊预防的重点对象。2004年年初,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市在押犯重新犯罪问题进行了调研,力求通过调查分析,深入探究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对首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此次调研中所指的重新犯罪与我国刑法中所说的累犯不同,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考验期限内再一次实施犯罪行为。因此,本次调研的重新犯罪比累犯的范围要大,重新犯罪率比平时所说的累犯率要高。一、我局在押…  相似文献   

14.
郑列 《犯罪研究》2002,(6):9-11
在我国经济转轨期间,犯罪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重新犯罪的比例也持续上升。重新犯罪的原因也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既与监狱改造功能有关,又与社会环境相联系。本文根据当前我国犯罪改造的实际情况,当前社会形势,以及持续上升的重新犯罪率,研究如何优化罪犯的改造机制,强化罪犯的改造效应,以探索改造罪犯,减少和遏制重新犯罪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5.
贯彻人道、文明的改造理念,用科学的态度改造罪犯,是降低罪犯重新犯罪率的关键。在重新犯罪中,犯盗窃罪的刑释人员重犯率最高,因此,应当加大对这类罪犯的改造力度。有前科的罪犯重犯率高,因此要加强防范,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出狱人重新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降低出狱人重新犯罪率是出狱人自身、监狱、社会共同构成的一个有益性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以出狱人的保护为出发点,构建符合我国实情的出狱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是中央领导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实践命题。坚持“首要标准”,有助于提升监狱工作的社会地位和职能作用。理解“首要标准”,应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改造质量是一个首要环节;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赋予监狱的职责;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是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落实“首要标准”,要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监狱工作的第一位,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其中要尤为重视“改造人”和罪犯改造质量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重新犯罪率上升问题很突出,成为犯罪发展的新动向。其对我国犯罪走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大了犯罪防控的难度。当前控制重新犯罪的政策主要是改造政策,但这一政策已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应当考虑将剥夺政策、矫正项目政策、重返社会政策、教育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纳入重新犯罪的基本防控政策范围内,形成综合而有机的,针对重新犯罪的基本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福建省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成分愈加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2011至2013年全省累计重新犯罪率分别是0.12%、0.14%、0.16%,近期每月又都新增5至8起重新犯罪,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监管教育,有  相似文献   

20.
重新犯罪所关联的改造质量问题,始终质疑着当今监狱的罪犯改造质量。由于短刑犯在重新犯罪中占绝对多数,是拉动重新犯罪率攀升的最大量能,而其人身危险性并不比长刑犯低且改造难度极大,所以深入研究短刑犯的教育改造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让短刑犯服刑完毕回归社会是治表之策,将短刑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才是治本之计,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