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第44条是我国退休制度必须依照法律实行的制度性保障条款。退休制度在实行时给行政机关留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但法律保留原则并非只约束立法机关,还应约束行政机关和用人单位。在行政法层面,退休制度需遵循层级化的法律保留原则。文章通过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例第167号案件以及相关司法大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获知,人民法院通常会放弃对退休制度所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检例第167号的意义在于明确了行政机关和用人单位在实施退休制度时都必须遵循相对法律保留原则。因此,除国发104号文件规定的内容之外,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内容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不仅应该引用合法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还应对造成合法权益受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若用人单位的退休备案程序与上位法(如《工会法》)的规定不一致,且明显限缩公民的法定权益,人民法院应该依据相对法律保留原则统摄下的程序法定等原则,对用人单位的内部备案程序和行政机关的形式审批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人民法院若引用已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或者放弃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据层级化的法律保留原则,督促人民法院遵循实质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2.
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监督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备案审查、清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分别从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角度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本文认为,现有监督途径存在的问题应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权力分工、监督体系化以及立足现实等方面整体考量,协调双重备案制度的矛盾、建立长效清理机制、细化复议审查程序以及赋予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有限受理和撤销权。  相似文献   

3.
卢霞 《行政与法》2004,(4):98-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确立,使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法的阶位上由行政法规调整上升至法律规置,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相应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以及对一些新内容的规定理解不一,《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问题、行政复议的机构问题、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机关问题以及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的监督问题四个方面,对《行政复议法》在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简要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逆位选择"的情况,因此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准确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应该侧重于通过备案及行政复议制度对行政机关的法律适用问题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5.
唐群雁 《法制与社会》2012,(14):186-187,189
本文立足于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实践,简要阐释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考察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践现状和困境,并从厘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扩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之原则、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结果的处理、完善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论法院对规章以下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院审查规章以下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理由。首先,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法院必须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对法律的违宪审查没有可能性。但是,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进行审查具有可能性,因为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都同时时权力机关负责,他们之间除相互配合外,还互相制约,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就是这种制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其次,法院有资格审查规章以下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诉讼法》的暗示。该法第53条规定中的“参照”一词意味着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可有务件地依据规章,对于合法的规章可以适用,实际上确立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规章的司法审查权。这定论表明法院对规章以下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享有司法审查权。该法第32条关于“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意味着人民法院在  相似文献   

7.
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监控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保成 《现代法学》2003,25(5):78-81
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存在严重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情况。现行的各种监督制度由于存在内在的逻辑上缺陷,基本上不能发挥监督作用。我们需要以加强事前监督为重点,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为保障,重构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正式确立了行政复议调解制度。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应有六大目标选择:平等参与、意思自治、合意抉择、法律规范、提高效率、减缓冲突。根据湖北、天津等九地的实践调研情况,对其规范性文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横向对比,总结归纳出行政性功能类、价值性功能类和效率性功能类三种模式,并对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目标定位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中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位阶最低,但其在实践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比全国各个层级法院的真实行政诉讼裁判文书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规定还不够详细,使得全国各级法院等司法机关难以很好地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进而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佑勇 《法学研究》2004,26(2):157-158
行政复议法第7条首次赋予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规范(特指行政机关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提请复议审查的程序启动权,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行政相对人可以参与监督的行政领域,强化了行政复议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救济功能。然而从该制度在整个行政复议制度中的定位而言,其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特殊的性质要求其在制度设计时应当符合必要的要求,如对被申请行为的审查要全面,程序设置符合正义要求,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尽量方便申请人等。然而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已呈现一些不符合复议制度要求的方面,如审查方式设置单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制度设置不到位,程序规定过于粗略等,既影响相对人积极性,也难以保证行政复议的客观公正。本文对此提出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思考押可以建立多种审查方式,完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复议审查,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2.
新《行政诉讼法》第53条确立了原告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请求审查权的制度,该制度的确立一方面拓展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的诉权范围,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其他相关权利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规范行政权的行使,能够对行政权的控制从立体上展开。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说,它是为了使我国行政法治更加理性。因此,原告这一权利的实现有着较为复杂而具体的路径,仅仅从诉权的角度或者从司法审查的角度很难将其厘清,原告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请求审查权应当通过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判决该行政行为违法,认可司法建议权,终止违法或不当行政规范性文件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黄磊  王书娟 《海峡法学》2012,14(4):36-41
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争议、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功效,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之中,而海峡对岸台湾地区的诉愿制度已较为成熟,考察台湾地区诉愿委员会的设置及运行模式,对我们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行政诉讼法》关于复议共同被告的规定影响巨大,它部分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争议问题,同时也对行政复议产生了较大冲击和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困境,应当将行政复议定位为"替代性行政争议裁决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复议法》的修订,从职能、组织、受案范围、审查方式等方面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对行政复议程序中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是指哪些行政争议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的对象。从复议机关的角度说,是对申请复议人提出的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进行审查;从申请人的角度说,是对哪些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请复议。按照行政法学的理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对特定对象作出并只对其具有约束力的行政处理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将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因为行政机关在它的职权范围,  相似文献   

16.
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是监督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对于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政令合法、统一、有效,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有力推动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5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复议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强化现行的备案审查体制的同时,应加强行政复议法确定的案件性主被动审查机制。案件性的审查能够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审查带来足够的审查来源。该种制度在功能、价值、制度运行基础方面均存在与其他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不尽一致的地方,完善该制度能够填补现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空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规定这一法律术语,首见于 1999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的《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第7条 和第26条首次将行政规定作为区别于 行政法规、规章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 到行政审查体制中,并进而通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 的,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 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之规定,将对行政规 定的审查间接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学界和实际部门比较流行的行政复议制度完善必须遵循进一步"司法化"途径的主张,本文从调查所得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当下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根本途径在于强调其行政性和效率性,并在此前提下补充或增强其"司法性";提高行政复议制度的公信力,关键还在于使行政复议机关承担起应有的严格的行政法律责任。为此,应该夯实行政复议制度的理论基础,调整、更新其理念,并建立行政机关即时自我审查制度、普遍设置行政复议前置程序制度、原则上废除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制度以及确立由复议机关在作出复议决定后一律担当行政诉讼被告等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在我国当前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法院对各种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违法进行审查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属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行政性、执行性的特征,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而非立法行为,这是我国法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司法审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