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观点,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简史》全课程作总结,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初步认识支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懂得一些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初步知道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从而为初步树立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初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革命的理想和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加强修养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崭新的事业,又是极其艰巨的事业。担负这一伟大事业的人,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修养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主要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勤奋学习、遵守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正确掌握“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概念,初步理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兴衰和成败的大事。从而教育学生要从小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逐步树立起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培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实践,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基础,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什么是理论,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分析1.学习基础分析:在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将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如下概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缺一不可,但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里主要讲讲灵魂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又指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阐述了我们的共同理想和党的最高理想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总结十二大以来的新情况,特别是总结建国后三十多年的经验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一个由低级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发展史要讲述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习社会发展简史将回答哪些问题,知道社会发展史是怎样一门课程,从而对这门课发生兴趣。2.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习社会发展简史对于培养青少年正确观察和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健康成长的意义,从而引起对这门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几个要点,进而初步理解和掌握“发展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革新,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应该有不断革新进取的人生态度,懂得对传统要作具体分析,要继承传统中的精华,抛弃传统中的糟粕,使学生能认清改革是时代潮流,能顺应时代潮流,在我国的改革事业中的实际行动促进改革发展。二、教材简析引言。指出要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正确的方向,人生才能沿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总结公民课一年来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做社会主义好公民是祖国人民的希望,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好公民的基本要求,立志做四有的新人,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下面,我结合《法律常识》课中讲授“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讲好这一堂课的认识和体会。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本节的教学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初步懂得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弄清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继承 《新东方》2007,(8):23-25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内容和要求,正确认识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关系,从而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教学重点] 结合已学法律知识,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得到提高。[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集中解决学法与守法、守法与实行民主权利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分清是非。[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懂得了哪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习掌握这些法律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正如同学们所说,通过以上各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以及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许多以前似是而非,或压根儿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上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观,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从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生、对人生观的不同看法,认识人生、人生观有社会性、阶级性、实践性。当代青年应当立志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共产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先进的、乐观进取的、注重实践的人生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应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适应艰苦创业,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通过对这一政策实施中的人们的"无能为力、有所作为、不能为所欲为"的深入讨论,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通过对这一政策实施中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实施中的影响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讨论,提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无产阶级理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理论指南。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必须加强理想教育,进一步形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8.
信仰由于具有“自我性”,它本身就具有多元化和变化的特征,把信仰多元化看成是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的根源,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理想的现实根据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由于规律本身是普遍性的,并且可以在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间实现共享。因此,只要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被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把握和理解,就能建立和构筑社会共同理想。目前我国遭遇的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行动策略产生的负面社会暗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化过程中双重阻力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理性认识的内容问题,是认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理论问题。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功能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对王永昌同志的有关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