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我国处在公共危机多发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人为危机发生的频率,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迫在眉睫。政府的危机管理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在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智亮  王磊 《政府法制》2009,(12):30-31
4月25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下称《报告》)首发仪式暨政府绩效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正值中国经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冷加紧“强身健体”的时刻,中国各级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和考验,成为该《报告》格外引人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4月25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下称<报告>)首发仪式暨政府绩效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正值中国经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冷加紧"强身健体"的时刻,中国各级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和考验,成为该<报告>格外引人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法》的制度创新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将把中国政府塑造成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民主政府”以及“分权政府”,而这四个要素正是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基本目标所在,因而这种制度创新预示着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危机管理作为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成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治理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逐步深入和内化,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本文在对比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后发现,两者存在特有的理论和实践契合点,并由此出发,试图探寻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信用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历史积累所形成的规模性、综合治理的难巨性及其在信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政府信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信用综合治理的重心与核心.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构成、表现,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约束不足,强调了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可以得出我国法律规制的定位及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视角下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政府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趋势,从政府公信力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吴樟桃 《法制与社会》2010,(13):135-136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是现代政府治理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评价政府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个危机频发的特殊时期,研究如何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民间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的纽带,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1世纪的公共管理问题是政府、民间组织及企业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和谐治理视野下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探求,梳理了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式;回顾了中国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历史;研究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发展策略,提出建立民间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当代中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习惯于以“限制型管理”和“配给制服铲方式应对公共危机。但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的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就需要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实施有效监管。政府监管权力的独立性并不能完全保证监管行为的公正性,特别是监管者的有限理性和市场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监管权力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肯定政府监管有助于抑制市场失灵的同时,为防止权力的扩张、滥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必须在信息公开、行政程序、行政问责、激励监管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以保证食品安全领域政府监管权力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视域下对食品安全风险性的认知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社会里,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自然环境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既有对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的漠视,更存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公共利益机制失衡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治理机制失衡问题,这些机制失衡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性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上。因此,既需要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升消费者、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系统,也需要正确处理消费者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系统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正江 《政法学刊》2014,(1):113-120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制化的实质即是建立和健全动员社会力量协作参与,征调一切可用的人、财、物,以有效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法律框架体系。从交通运输系统现有法律框架的角度看,普遍存在着实体上权、责、利划分的不平衡,程序上过度任意性的问题,其后果是在非常态社会秩序下,政府权力的超常行使必然对应公民、企业等社会个体权利的过分压抑。未来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制化的进程应该从权力的分配、权力行使的程序规范与及权力运行的监督等方面入手,构建权力控制机制和权利救济途径明确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9/11),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ivisive proposals for Americans to sacrifice liberty for safety.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provides a much more constructive and effective framework than fear on which to base both routine public health actions and responses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is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failure of bioterrorism-based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t both the state and federal levels since 9/11, as well as the worldwide response to the post-9/11 SARS epidemic.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work can only occur with a population that trusts its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9/11 can serve as a catalyst to reform public health by adopting the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framework that can move it from a fragmented state and local activity to one that is federal and coordinated, and ultimately one that is global and based on transparency, trust, science,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涉主体为基点,通过考察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专家和普通公众四类主体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中所承载的不同角色和功能,可以抽象出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两种模式。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模式,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强化了该模式。面对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自上而下的规制模式在风险议题形成、安全标准制定、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沟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全面挑战。相互合作的规制模式有当代政治法律理论和国外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经验的支持,有助于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需要的理性与感情、科学与民主之间寻求尽可能的平衡,符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现实需要。在规范层面上,该模式的制度框架由核心制度、支持性制度和技术制度构成。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构建食品安全诚信是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满足人们群众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首先,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作用。其次,构建食品安全失信惩戒机制,包括强化对失信行为的刑事处罚及行政处罚、完善行业禁人制度。最后,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信息体系,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制、征信体制、评价制度、披露制度等,并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三个层面的诚信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然 《中国卫生法制》2010,(1):12-13,2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只是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众多的环节与参与人员,所以,更需要社会监督集聚多股的力量,发挥其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主要从多元社会组织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三方面试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Private food safety standar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foods we consume. A voluntary instrument, private standards are so widespread to have become de facto mandatory for suppliers who wish to access the most profitable markets. Developed by retailers and business coalitions and enforced through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private food safety standards constitute one of the principal food safety governance instruments of agribusiness value chains. Albeit private and voluntary, such standards have profound public implications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food safety and protect consumers’ health. This article uses law and economics theory to identify their strengths and vulnerabilities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regulation.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whether private standards can fulfill the public interest objective of protecting consumers’ health and whether they compete with or rather complement public regulati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private standards have emerged in response to food scares to coordinate complex food value chains and have become ever more relevant in the context of intense market globalization, an area in which public regulation often failed. Among the advantages of private standards, are their flexibility and ability to rapidly respond to new risks. Through their focus on management-based regulation and strong market incentives for producers, private standards promote compliance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inspection methods. Private standards also present several gray areas including increased risk of capture due to their limited transparency and gaps in enforcement by third-party certifiers. The article suggests areas that deserve additional scrutiny, especially the opacity of standards vis-à-vis consumers and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民众的健康和政府的形象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尽管政府相当重视并加大了监管力度,但收效有限。本文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从政府监管手段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高静 《行政与法》2014,(8):68-72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衣食住行的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带来方便的同时,食品安全却在不断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不仅考验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和诚信底线。也透视出地方政府在履行监管职能方面的严重缺失。因此,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