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综观欧洲50年一体化发展历程,和解和合作构成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前提.欧洲和解是欧洲国家超越历史的选择,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本文从欧洲和解的基本历史条件出发,确定欧洲和解的历史动因,在此基础上阐述欧洲和解的诸层面.鉴于德国问题是欧洲问题这一历史认知,本文在阐述欧洲和解时将视角放在德国在西部面对法国、在东部面对波兰的和解.德法和解和德波和解构成了欧洲和解的核心层面,这也反映在欧洲国家外交指导思想及其外交行为上.解读欧洲和解和欧洲合作的互动关系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软实力背景.  相似文献   

2.
雷建锋 《东北亚论坛》2019,28(5):102-126
国家身份是指国家在特定国际背景下持有和表现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形象,即国家是什么和代表什么,在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变更,包括内在身份和社会身份。内在身份是由国家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属性决定,社会身份是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的互动中建构而成的。国家角色是外交决策者对于适合本国的一般性决策、义务、规则及行为的自我确定,同时包括了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在持久基础上应尽职责的自我确定。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规定国家角色,国家角色塑造国家对外行为。中美俄三国的战略影响使其对外政策具有强烈的相互依存特性。三国内在身份差异决定了美国会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持久推动力,中俄社会身份的趋同有利于两国在国际问题上达成相同或相似立场,国家角色认知差异使两国选择结伴不结盟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意在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在外交中的主体角色和策略行为的分析,来揭示其在公共外交和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效应。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作为非传统外交中的行为主体无法用"公众"一词来表达,非政府组织作为组织化的"公众"给国家政府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塑造和权威竞争上的压力;同时非政府组织还给国家政府的形象和价值追求塑造了评判标准;非政府组织的"逆外交"活动也使其在与国家政府的博弈中扮演权威和价值理念的主导者、灌输者和塑造者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在非传统外交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可分为三类:受国家政府委托或与政府有紧密联系,承担政府公共外交职能和任务;政治联盟或者伙伴,乃至是雇佣关系;跨国治理、跨国倡议或动员网络。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作用带来了重要的政治效应:即酝酿着新型权力政治、"逆外交"政治、社会中心政治的呈现,并推动国家政治向非国家政治演进。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作为欧洲殖民地的非洲大陆频繁发生暴力冲突,牵动着世界尤其是欧盟敏感的神经.这些暴力冲突与前殖民地宗主国即欧盟的某些成员国在殖民时代执行的政策息息相关.欧盟在解决这些危机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欧盟想通过执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把处理非洲危机看成是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试验场.因此欧盟特别重视非洲的危机管理,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关的独特政策.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从向西方“一边倒”转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东亚在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东亚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成为东亚大国,其政策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影响:一是基于对国际和地区均势的追求,二是出于本国平衡发展的需要,以及对自身面临威胁的认知.中俄关系是俄罗斯东亚政策的重心,同时它也积极发展与东亚其他行为体的关系.俄罗斯与东亚的关系在过去十多年里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俄远东地区开发困难重重、融入东亚经济空间进展缓慢、国内意见分歧等诸多挑战.在世界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在当前因乌克兰危机而使俄与欧美的地缘政治冲突激化的情势下,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加强其整体外交政策中的东亚维度.  相似文献   

6.
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 形的软力量纽带, 对国家外交决策和外交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既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 又 是引发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 发 掘其特有的潜能, 使其更好地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8.
欧洲一体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积极和平外交政策构成德国传统外交三大主导思想和核心原则。如同题为"构建德国的未来"的德国新政府《联合执政协议》所确定的那样,在延续这三个外交原则基础上,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安全问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关系成为德国新政府三大外交政策重点。就外交地域分布而言,德国外交涉及三大层面:地区性层面——德国对欧洲政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层面——德国对美国外交;全球性层面——德国对欧美以外国家外交。这三大维度也确定了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苏丹内部的治理危机和发展危机,其根源为当地游牧民与定居农民之间的资源冲突,以及解决这一冲突的传统协调机制的崩溃.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对达尔富尔冲突的性质与内容的理解存在夸张或曲解.中国与苏丹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外交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与维护、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及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等重大问题.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折射出日益发展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而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未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应更具积极性、进取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在中美东亚博弈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政策选择对于管控中美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推演,第三方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选边站、推动制度构建和协调、促进双方间良性认知,能够在管控中美冲突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间实力对比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背景下,基于实力考虑的"选边站"政策容易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第三方在中美间扮演制度推动者和观念沟通者的角色更加值得倡导,东盟系列机制以及新加坡的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当前的问题是,日、韩等国对与美同盟体系的坚持,东盟系列机制效能的降低以及新加坡一度将重心转移到实力平衡者而非观念沟通者的角色,都反映出许多东亚第三方的选择正在与管控中美冲突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地区的和平与自己的长远利益,东亚国家需要采取更加明智和有远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角色理论,一国国家角色的构建需要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内部定位与外部预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定位与预期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角色冲突的出现。角色冲突是国家角色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角色构建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角色冲突,这些冲突不仅为中国推进周边外交带来挑战,也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带来一些阻碍。鉴于引发角色冲突的原因不仅涉及中国自身角色定位与东盟国家的传统认知思维,还受到来自域外守成国的影响,因此缓解角色冲突需构建一套完善自身角色、照顾他者情绪且能应对“不怀好意”冲击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外交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构成,也是推进周边外交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中国要重视发挥地方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协调不同部委在周边外交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的角色,深入思考经济激励和惩罚两种策略的使用。通过正确处理上述涉及体制机制和策略选择的重大问题,谋求各部门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的最广泛共识,形成最大的经济外交政策合力,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军事外交,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进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国防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①根据英国国防部发布的2014-2015年《国际防御参与战略》(International Defence Engagement Strategy),英国军事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敌意,建立、维持互信,维护英国国家安全,实现冲突预防及冲突化解”.②在方式方法上,英国提倡更加广泛和整合的路径(a wider integrated approach),综合国防、发展、外交与情报手段,通过军事培训、军事演习、政策顾问、部署军事和民事专家展开军事外交,促进地区稳定并减少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德国主流社会对华认知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出现重大变化,从过去的“二维角色”开始转向“三和弦角色”定位,即将中国视为无法脱钩的合作伙伴、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以及制度性对手。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既有德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演进,也有中国自身快速的崛起,更有当前复杂的中美欧关系大背景,也与德国人性格中墨守成规的思维逻辑有关。尽管德国对华认知日趋复杂变化,朔尔茨政府上台后出现一定政策转向,但也应该看到德国对华认知变化中的一些积极因素,中德关系仍存在内在稳定性,这直接关乎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的外交角色,主流的理论研究认为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外交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化联系更紧密,其外交角色也更突出。故而,学界忽视了对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考察。内陆城市在地理位置、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沿海、沿边城市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外交上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本文认为,相比较沿海沿边城市,内陆城市外交形成了内陆模式,而决定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因素包括国家战略、制度设计和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对西安、银川两个内陆城市的城市外交案例考察,发现重视对接国家战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塑造城市自身特色、拓展国际交往空间是城市外交内陆模式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 冲突预防成为欧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标。欧盟从两方面推进了共 同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度化:一是通过一系列官方文件逐步深化对冲突预防的政策承诺;二是迅速建 立一整套冲突预防机制, 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安全能力。欧盟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就是如何将 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在制度层面的突破转变为共同行动的能力, 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去年"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外交动向呈现出鲜明的"大西洋主义"色彩。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既是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的现实折射和外交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俄着眼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而做出的务实选择。"立足欧洲、融入西方"已成为俄罗斯既定的外交战略,俄美关系、俄北关系、俄欧关系也将随之经历重大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互动和冲突决定了俄罗斯的"西进"之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新政府提出的“价值观外交”是对默克尔政府开启的“价值观外交”的延续和继承,是作为后现代和后民族国家的德国成功转化身份的必然结果。德国国内政治生态、国际秩序变革和默克尔时期“价值观外交”实践的正向激励,都会促进德国新政府加速推进德式“价值观外交”。但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外交”,它给中德关系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针对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中的“价值观外交”,中国应在坚持“红线”的基础上,注重从积极面入手,明确双方在多边主义规则和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争取相互合作以塑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个案研究,认为媒介外交与国家本体认知、国际形象的建构、全球政治体系的重组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而美国政府在"9.11"后对媒体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媒介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