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S-P法,对6例伤后1.5天至2年发生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脑组织标本进行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S-100)和神经元细胞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尸检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有脑挫伤等病变。6例DTICH脑组织挫伤及周围区均有明显的GFAP、S-100阳性的细胞变化,细胞数目增多,胞体肥大、增生,免疫组化反应产物增多、深染;神经元细胞NSE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改变。结果表明:6例DTICH脑组织中GFAP、S-100的NSE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外伤性陈旧性改变,在DTICH的病理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DTICH法医学鉴定的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挫伤灶周围早期反应性肿胀和增生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织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尸检人脑组织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脑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后很短时间内(小于5分钟)即可反应性肿胀和增生;随伤后经过时间延长,肿瘤程度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脑挫伤的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这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诊断轻度脑挫伤和判断脑挫伤早期损伤经过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挫伤灶周围早期反应性肿胀和增生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尸检人脑组织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脑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后很短时间内(小于5分钟)即可反应性肿胀和增生;随伤后经过时间延长,肿胀程度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脑挫伤的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这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诊断轻度脑挫伤和判断脑挫伤早期损伤经过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何芳  张玲莉  刘子龙  王胜  梅增辉  刘余庆 《法医学杂志》2007,23(3):181-184,F000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干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52只Wistar大白鼠针刺致脑干机械性损伤,LSAB法显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和波形蛋白阳性(VIM+)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结果发现,脑干损伤15分钟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肿胀;1~3小时组中脑腹侧等处细胞数目增多,6小时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24~48小时组恢复正常水平,1~6小时组细胞轻度肥大,染色稍强;24~96小时组创周GFAP+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中度肥大,染色明显增强;10~15天组细胞数目、肥大和染色强度达高峰。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干除脑桥腹侧近脚间窝处外,其余部位无VIM+星形胶质细胞;脑干损伤48小时组创周出现VIM+星形胶质细胞,96小时组细胞数目、染色强度和肥大程度达高峰,10~15天组下降,胞突弯曲变细。死后脑干损伤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无改变,创缘及创周无VIM+星形胶质细胞出现。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推断脑干损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脑挫伤后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动态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Vim表达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42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者,根据伤后死亡时间分为6组(〈2h,〈24h,〈3d,〈7d,〈14d,≤30d);取大脑挫伤灶进行HE和Vi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im染色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脑挫伤后2h挫伤灶内脑组织挫碎、出血,5.5h挫伤灶周出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3d脑水肿明显,7d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14d胶质结节形成,30d出现大量泡沫细胞,胶质瘢痕增多。Vim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5.5hVim开始表达,少量Vim阳性细胞出现在挫伤灶周围,7d阳性反应性最强,14d逐渐下降,30d胶质瘢痕增多,Vim阳性表达又增强。Vim阳性细胞主要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结论Vim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呈现一定波动性,其表达部位在脑挫伤周围,Vim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作为推断脑挫伤时间及部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推断脑损伤时间是法医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损伤部位常由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修复,并通过增生形成胶质瘢痕。在此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目、胞内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lyAcidichaein,GFAP)的量及其基因表达均会发生改变。此外,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并表达其受体。这些改变均与伤后时间过程有关,有可能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互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分类及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多种间质细胞,被统称为神经胶质细胞(Nde),其数量多(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时间推断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脑损伤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是多年来国内外法医学界积极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将下列几个指标的新进展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一些可行性指标。1神经元特异性馈醇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NSE是神经元的特异性标志酶,用NSE作标记物可以从数量上和形态上研究脑损伤中神经元的变化。存活的神经元NSE染色呈阳性,变性坏死的神经元NSE呈阴性或弱阳性,说明神经元内NSE染色的变化与脑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周高举等[1]将NSE应用于脑挫伤后的时间推断,发…  相似文献   

9.
Zhou YW  Xiao AW  Deng WN  Sun LJ  Shu XJ  Dai JP  Liu L  Xu XH 《法医学杂志》2006,22(4):245-247,250,F0002
目的研究CyclinD1在人不同部位脑挫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88例脑挫伤标本按损伤后存活时间0.5,1,3,24h和3,7,14,30d分为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yclinD1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挫伤灶中央CyclinD1阳性细胞几乎丧失,1h后挫伤灶周围CyclinD1阳性细胞开始增加,3h~30d之间各组挫伤灶周围免疫阳性反应的细胞增加显著,在3h~30d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yclinD1主要见于小胶质细胞和其它胶质细胞,少数神经元也呈阳性。结论人脑挫伤后,CyclinD1在多种脑细胞内表达,以胶质细胞表达明显,CyclinD1阳性细胞在伤后不久即显著增加,故可作为早期脑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Quantimet-720型自动图象分析仪,对10例伤后不同时间的脑皮质挫伤病理组织切片,作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定量测定。结果发现受伤区神经细胞的数目及体积分数,随伤后存活时间增加而沿对数曲线减少;胶质细胞数目和体积分数则随伤后存活时间延长而增加,线性关系明显。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的增加更为显著,伤后4.5h死亡者,细胞数已开始增加。上述改变具有一定规律性。作者认为,脑挫伤死亡案例,可用本文报告的方法,推测伤后存活时间。此法在法医学文献中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1.
定量检测NSE和S-100推断脑挫伤时间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NSE、S-100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形成时间提供新的手段。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NSE阳性神经元灰度与面积在伤后1h至2d呈下降趋势,至伤后12h阳性细胞灰度、面积降到最小值(P<0.01);S-100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至伤后4dS-100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伤后5d仍保持较高水平;NSE、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规律。推断2d内脑挫伤可用NSE作为主要指标,推断2~5d的脑挫伤则以S-100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 ,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及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染色结果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 1)伤后 3h时GFAP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增多 ,1d和 5d组单个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达峰值 ,但在 3d组相对邻近组却下降 ,呈现出一双峰波形 ,7d达最大值 ;阳性物质总面积自 3h时表达增多开始后一直增加 ,直到 7d时达高峰。 ( 2 )伤后 12h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 ,并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iNOS阳性细胞数目 (或阳性物质总面积 )逐渐增多 ,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伤后 1d至 3d组阳性物质总面积达到高峰 ,5d后开始下降 ,但 7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于 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 ,但高于起始水平。结论 脑挫伤后GFAP和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3.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病理学及烯醇化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烯醇化酶(NSE)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动物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M ar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5m in,30m 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合北航MAI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打击后15m in,阳性细胞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弱,随伤后时间的延长,灰度值持续下降,伤后6h为最低(P<0.01),伤后24h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伤后12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持续到伤后24h。特殊染色观察到轴突断端球形改变及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结论DB I具有复杂的病理学改变,烯醇化酶(NSE)可用于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healing proces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usually at the site or in the area adjacent to the injury, in connection with wound timing. However, the whole brain condition after TBI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clearl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nd single-stranded DNA (ssDNA) in the parietal lobe and hippocampus distant from the primary injury site in forensic autopsy cases of TBI (n=174).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were detected with regard to brain compression signs and survival time (ST). Peracute deaths (n=22) had a lower GFAP positivity in the parietal white matter. Fatalities without a brain compression sign (parahippocampal herniation/Duret hemorrhage; n=53) had a lower brain weight without glial loss; however, GFAP positivity in the parietal white matter was decreased during ST of <12h, and glial bFGF positivity was increased at each site in deaths after 12h to 3 days, followed by a delayed neuronal loss after 3 days. Fatalities with a brain compression sign (n=78) showed a higher brain weight, and gradual glial and neuronal losses with an early increase of glial bFGF positivity in the parietal cerebral cortex (ST <0.5h). This was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of glial bFGF positivity in other sites (ST, 6-24h), and final decreases of glial bFGF and GFAP positivities with increased neuronal ssDNA positivity in the parietal lobe and hippocampus (ST >3 day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earlier deaths despit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ST, 12-60h; n=21).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bFGF, GFAP and ssDNA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damage and response of brain after TBI.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震荡后GFA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CB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6,22(2):88-89,92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GFAP在脑内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按不同损伤时间分成3,6,12,24h和2,4,7,10d及对照组,用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震荡后GFAP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可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脑震荡后6h后,随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GFAP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增多,染色加深,至伤后7d达高峰。结论GFAP的检测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脑震荡的依据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人脑挫伤后GFAP,PCNA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o L  Wao D  Liu P  Yu S  Hao C  Wu X 《法医学杂志》2000,16(3):137-138,140
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脑挫伤案例标本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人脑挫伤后GFAP ,PCNA的改变 ,用图象分析仪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面积和灰度等进行定量测量 ,EpiInfo统计软件分析 ,得出人脑挫伤后GFAP ,PCNA变化的时间性规律 ,为脑挫伤形成时间推断 ,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GFAP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伤后24h即有显著增加 (P<0 01) ,7天达高峰 (P<0 01) ,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PCNA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于伤后4天达到最大值 (P<0 01) ,以后逐渐下降。因此 ,伤后人脑组织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面积、灰度改变有时间规律 ,GFAP、PCNA可作为2天到20天间不同时间脑损伤的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弥漫性脑损伤(DBI)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I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2d、3d、4d、6d脑组织内c-jun和GFAP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未见c-jun阳性表达,可见少量GFAP表达。DBI15min即可在脑组织内观察到c-jun表达,而GFAP蛋白的表达则在DBI后6h增加。随着损伤经过时问的延长,c-jun与GFAP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c-jun表达在DBI后6h达高峰(P〈0.01),其后逐渐下降,伤后2d减退;GFAP阳性产物则在伤后4d左右达高峰(P〈0.01),其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jun与GFAP可作为诊断DBI的参考指标,二者在不同时段内表达所呈现出的时序性规律对损伤时间的推测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GFAP和VIM表达推断脑损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落体撞击法复制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 ,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挫伤后不同时间GFAP、VIM的相关改变 ,并对其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旨在得出脑挫伤后GFAP、VIM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推断脑损伤时间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 :GFAP阳性细胞在伤后 12h开始表达 ,7d达高峰 ,阳性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VIM阳性细胞在伤后 3d开始表达 ,5d达高峰 ,阳性细胞面积较 3d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GFAP及VIM阳性细胞均为星形胶质细胞 ,在损伤部位上 ,GFAP较VIM更为广泛 ,且反应更强烈。提示可用GFAP、VIM的动态观察作为推断脑损伤时间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脑挫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后GFAP、PCNA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手段。GFAP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伤后3h,即有显著增加(P<0.01),至4天时,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峰值(P<0.01),伤后7天仍保持较高水平(P<0.01)。PCNA阳性细胞伤后12h出现,灰度呈上升趋势,面积呈下降趋势,伤后3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因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性规律;推断2~7天的脑挫伤则以GFAP、PCNA改变为主;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而来,且这种增殖在伤后3天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