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一项诉讼义务。当事人的举证与人民法院的主动收集和调集证据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所有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均应成为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一、《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对证人制度的修改 草案明确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对于鉴定意见,只要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鉴定人就应当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4.
一、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 建国以来,传统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法官大包大揽。开庭审理前由法官调查收集并核实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在法庭调查中由“法官举证”、“法官质证”,即由法官询问当事人、证人,法官出示证据并向当事人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则存在着法官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论的情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活动开庭前的准备程序进行了完善,增加了庭前会议的内容,明确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庭前会议的增设,对于进一步规范刑事审判程序、提升司法工作效率有极大的补益作用,但如何理解"庭前会议"制度设立的意义、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运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增加了诉讼的抗辩性,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举证责任。本文就公诉人如何做好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及综合论证工作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刑事审判方式。通常称为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它是指法院的诉讼行为与当事人(公诉人、自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的诉讼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推进过程中的权限分配方式。 公正、效率、效益,是现代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追求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的统一,是现代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审判方式的设计,当然也应以此为价  相似文献   

8.
证明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判方式改革的指导下,当事人对诉讼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当事人应在证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于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亦对此当事人举证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刑诉法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现代诉法思想,指导思想上强调了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都作了新的规定。因此,这势必对刑侦工作产生影响,涉及面较广:侦查阶段律师可介入刑事诉讼对刑侦工作的影响;在审判阶段将法庭举证改为公诉人举证对刑侦工作的影响。同时,这将引起对刑侦工作的新的思考:在观念上,全面强化侦查人员的“证据观念”;在思想上,全面培养刑侦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操作上,实现刑侦工作由量向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据展示,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事实相关联证据的活动。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起诉方式由原来的全部卷宗移送式改为仅移送主要证据式。又因证据展示制度的缺失,无形中使得律师的阅卷权虚置。加之,律师在庭审举证、质证中的弱势地位,直接导致控辩失衡,使审判失去了公正的基础。因此,建立合理可行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实现审判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证据展示,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事实相关联证据的活动。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起诉方式由原来的全部卷宗移送式改为仅移送主要证据式。又因证据展示制度的缺失,无形中使得律师的阅卷权虚置。加之,律师在庭审举证、质证中的弱势的地位,直接导致控辩失衡,使审判失去了公正的基础。因此,建立合理可行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实现审判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证据展示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了弥补受追诉方在诉讼中的调查取证能力不如控方那么强大所造成的诉讼不均衡,由作为追究犯罪一方的控方将其搜集到的证据向受追诉方即辩方展示,而辩方也在一定范围内将其搜集到的证据向控方展示的一项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增加了诉讼的抗辩性,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举证责任。本文就公诉人如何做好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及综合论证工作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控方的举证责任,适当降低证明标准,有利于诉讼的进行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无罪推定作为一项基本刑事诉讼原则,并不是证据规则意义上的推定,推定的适用并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为了实现公平举证以及促进诉讼效率,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构建完善的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我国法学界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定义 ,其与“举证责任”的区分以及刑事诉讼不同阶段中证明责任、举证责任的分担等问题颇有争议。可以从分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两者间的关联性着手 ,探讨公诉人在庭审中完成证明责任的举证要略。  相似文献   

16.
所谓“控辩平衡”,即刑事诉讼中控方(侦查、起诉方)与辩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双方围绕事实与法律,展开调查、取证、辩论,法官根据双方的举证,居中作出裁判。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有三方诉讼主体,即检察机关、嫌疑人或被告人、审判机关(以下简称“控、辩、审”),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概述(一)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的概念。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是指在诉讼法律事务中证明的主体(包括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发现、采集、提取证据和固定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不仅违反了侦查机关的职责,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抑制侦查权力的恶性膨胀,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应当允许被告人提出"陷阱抗辩",并且在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人就陷阱抗辨的主张进行举证,如果举证不能,应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反之,如果被告人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犯罪意图是侦查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引诱产生的,法庭应宣告被告人无罪.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其首部都要写上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如民事案件的原告和被告、第三人,上诉、申诉案件的上诉人、申诉人和对方当事人,以及他们的诉讼代理人等;刑事案件除了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代理人、辩护人外,检察院作为提起公诉或抗诉的诉讼主体,也须反映在公诉案件裁判文书的首部。这些参加到诉讼中来的有关单位、个人,其名称的不同,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诉讼地位,及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改变了《证据规定》关于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重新确立了医疗侵权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但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与复杂化直接决定医疗侵权诉讼之证明责任分配并不能解决当事人举证及法官事实认定之困难。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医疗侵权诉讼之具体举证责任,在适时运用"推定"减轻患者证明负担的同时,课以医方反证提出责任及反证义务违反之惩罚,是灵活解决和调整患者与医方证明困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