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rChIL-6-Linker-ChIL-2)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MTS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28日龄SPF鸡体内接种后不同时间对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T淋巴细胞和脾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它对鸡PBLC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后第7~35天,重组融合蛋白可显著提高鸡体PBLC中T淋巴细胞和脾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两者活性分别高于单一rChIL-2蛋白或单一rChIL-6蛋白对照、低于或接近于rChIL-6蛋白+rChIL-2蛋白混合物。接种后第7~21天,重组融合蛋白可显著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提高CD4+/CD8+比值,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rChIL-6蛋白或单一rChIL-2蛋白对照,但与rChIL-6蛋白+rChIL-2蛋白混合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可显著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和CD4+/CD8+比值,从而增强鸡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重组融合蛋白在体内发挥了ChIL-6和ChIL-2的协同作用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MPV)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分别经肌肉接种非易感动物--成年产蛋母鸡,并定期采血检测试验鸡的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MPV特异沉淀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油乳剂灭活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5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6.30%;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2周的峰值134.6.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7.83%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39.17%;特异沉淀抗体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116.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组产蛋母鸡T、B淋巴细胞比值从免疫前1周的常值28.60%上升到三免后1周的峰值45.67%;同期其特异抗体由0升至164.结果表明,MPV各种疫苗均可以诱导产蛋母鸡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由油乳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小鹅瘟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机理,将小鹅瘟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按6μg/只基因枪轰击和100 μg/只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按100 μL/只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pcDNA3.1(+)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7、14、21、28、35、49、63、77、105 d采集抗凝血,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效果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另外,在以上10个时间段以及免疫后第133、161、189、217 d分别采集凝血,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DNA-GPv-VP3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诱导的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IgG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弱毒疫苗免疫组.3个免疫组小鼠都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比弱毒疫苗免疫组强.  相似文献   

4.
把用Bac-to-Bac系统单表达或双表达的蛋白IL-1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和IBDV VP2-IL-18与IBD疫苗同时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14日龄SPF鸡,14d后加强免疫1次;免疫前、后均采血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ELISA抗体效价。二免后第21天用vvIBDV-GX8/99毒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VP2-IL-18、VP2+IL-18、IL-18+IBD疫苗、VP2分别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攻毒保护率,但VP2-IL-18免疫组要优于VP2+IL-18混合免疫组及其他免疫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表达蛋白VP2-IL-18不仅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且还可以产生较高保护率,为新型IBD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128只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每只免疫1 PD_(50)的新城疫LaSota疫苗;同时Ⅰ~Ⅵ组鸡分别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1β、rFPV-IL-2或cMGF,而Ⅶ组和Ⅷ组鸡分别皮下注射鸡痘病毒wt-FPV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IL-2或cMGF可以消除鸡痘病毒在免疫后第7d对雏鸡体重增长的影响;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可使鸡脾中CD4~ T细胞在免疫后第7d和CD8~ T细胞在免疫后第14d的总体水平提高;免疫第21d新城疫F48E8强毒攻毒后,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能提高免疫保护率,而cMGF却无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和IL-2在一定剂量下可增强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β-防御素-5(Av BD5)分子佐剂与HVT冻干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是否具有免疫增效功能,笔者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 BD5,制备了分子佐剂,将1日龄雏鸡随机分组分别注射PBS、空质粒pcDNA3.1(+)、分子佐剂、CVI988疫苗、HVT冻干疫苗以及分子佐剂联合HVT冻干疫苗。在鸡7、14、21、28、3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鸡,分别对其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及血清抗体的含量进行计算或检测。结果显示,Av BD5基因扩增后测序,与数据库Av BD5基因同源性为100%。分子佐剂可促进脾和法氏囊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HVT冻干疫苗联合免疫后,可以显著增加血清中Ig G抗体的含量以及MD抗体的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Av BD5,作为分子佐剂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能力,可提高HVT冻干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表达pgsA′-EtMIC2融合蛋白的侵入型乳酸菌的免疫特性,将pgsA′-EtMIC2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pSIP409-FnBPA中,得到pSIP409-FnBPA-pgsA′-EtMIC2重组质粒,并用电转化的方式转入植物乳杆菌NC8感受态细胞中,构建表面展示EtMIC2蛋白的侵入型乳酸菌。通过检测免疫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发育情况,血清中EtMIC2抗体、IL-4、IL-18、IFN-γ的含量以及肠道灌洗液中IgA的分泌量来评价该侵入型乳酸菌对雏鸡的免疫特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出携带pSIP409-FnBPA-pgsA′-EtMIC2质粒的重组乳酸菌;雏鸡免疫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升高;EtMIC2抗体、IL-18、IFN-γ细胞因子及IgA产生的水平均显著上升,表明该侵入型乳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效力,为后期研究抗球虫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对仔猪T细胞亚群及抗体的影响,将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E/SA组、E/SA+CPG(未乳化)组、E/SA+CPG组、E/SA+IL-2组、E/SA+IL-2+CPG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第2周、免疫后第4周、感染后第1周及感染后第2周采集仔猪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各试验组外周血中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检测,用IHA对抗弓形虫抗体水平做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免疫仔猪后第4周,免疫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大幅度升高;感染后第1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感染前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后第2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上升至免疫后水平,CD8+水平下降,感染后特异性抗体效价进一步升高.表明,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能够提高仔猪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用MDV gB重组痘苗病毒RVV gB、HVT冻干疫苗、痘苗病毒WR株分别按试验程序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检测试验中的 1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 ,并于 15日龄时对试验各组鸡用GA株强毒攻击 ,经IFA抗体检测 ,及以PHA为有丝分裂原的淋巴细胞转化检测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和HVT冻干疫苗免疫鸡均获得了较高保护 ,体液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 ;细胞免疫效果在攻毒前差异不显著 ,但攻毒后第 2d开始 ,RVV gB免疫组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HVT冻干疫苗免疫组鸡。  相似文献   

11.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垂体-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试验鸡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F)上升,抗IBDV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3(IL-3)上升,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未经IBD疫苗免疫的鸡由于免疫系统遭到IBDV破坏,在IBDV强毒株攻毒后,抗IBDV抗体、IL-2和IL-3的上升幅度均比经IBD疫苗免疫的低.试验鸡血清ACTH和F分别与抗IBDV抗体、IL-2和IL-3呈显著正相关,与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显示机体受病原微生物攻击后垂体-肾上腺轴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即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12.
用构建好的活栽体疫苗X4550(pYA3341-TSOL18)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肠液中IgA抗体的产生及各免疫组织重组疫苗株的分布情况,分析小鼠脾细胞亚型的分化,探讨了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在免疫后第7 d,小鼠血清中有抗TSOL18 IgM产生,在二免后第28 d,gG的D492nm值达到0.645,在二免后第42 d,肠液中有抗TSOL18分泌性IgA抗体产生,表明重组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体水平和激发多种方式的免疫应答;小鼠免疫后第21 d在脾中仍能检测到大量的重组疫苗株,表明TSOL18重组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重组疫苗X4550(pYA3341-TSOL18)的定居能力;免疫小鼠的CD4 、CD8 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D4 /CD8 T细胞比值也显著增高(P<0.01),提示重组疫苗可能通过提高CD4 /CD8 T细胞比值来发挥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侵害携带SIgM标志的B淋巴细胞,导致感染鸡的体液免疫功能不全,引起免疫抑制,增加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现已构成集约化养鸡业的一大威胁。用弱毒疫苗预防IBD时,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干扰疫苗的作用,因此,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疫苗日龄的选择。这就要求有敏感而快速的检测抗体方法。本试验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雏鸡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鸡场母源抗体只能保护1周龄幼鸡抵抗IBDV感染。雏鸡应在第2周龄接种IBD疫苗。(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整体评价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和前导蛋白对免疫应答的影响,选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的与野生型毒株(Mya98/BY/2010)P1基因相同而非结构蛋白和前导蛋白不同的重组病毒(分别被命名为Re-Mya98/BY/2010)和Mya98/BY/2010)作为抗原,经BEI灭活后与4种佐剂乳化,制备不同的疫苗作为免疫原。然后免疫豚鼠,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豚鼠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免疫豚鼠血清中抗体应答。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抗原剂量相同的条件下,重组Re-Mya98/BY/2010疫苗比Mya98/BY/2010疫苗更能有效诱导CD8+亚群,每个时间点都含有较高的含量。ELISA结果显示,Mya98/BY/2010和Re-Mya98/BY/2010抗原都能诱导抗体应答,早期Re-Mya98/BY/2010诱导更高的抗体应答。豚鼠攻毒后,免疫Re-Mya98/BY/2010疫苗的保护率分别达到100%、83.33%、100%和50%,而免疫Mya98/BY/2010疫苗的保护率仅为20%、0、17%和25%,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口蹄疫非结构蛋白在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诱导CD8+T淋巴细胞应答和提高免疫保护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 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 ,构建了含有MDV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 ) ,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 1日龄AA肉用雏鸡 ,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 ,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69%、69%和 85 %。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 ,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抗原优势区(ORF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重组质粒pCI-ORF2′-VP2。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同时设立PCV亚单位疫苗、PPV灭活疫苗和空载体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对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PCV2和PPV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免疫后第7d起,pCI-ORF2′-VP2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抗PCV2、PPV的特异性抗体效价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重组质粒组在第21~42d诱导的免疫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强于PPV灭活疫苗组。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CI-ORF2′-VP2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腔上囊炎疫苗免疫鸡TLR7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接种IBD弱毒疫苗前,试验鸡脾和腔上囊组织中均有ChTLR7的微量表达,疫苗接种后第7 h,脾中ChTLR7 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调,至接种后第12 h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第130 h时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而腔上囊组织中ChTLR7 mRNA的表达自接种后第12 h开始增加,第24 h时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约72 h后恢复至疫苗接种前水平。表明ChTLR7可能参与了IBDV感染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热应激处理下分别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和N79弱毒苗免疫伊莎蛋用雏鸡,各试验组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温处理24h的雏鸡,无论用油乳剂灭活苗还是用N79弱毒苗免疫,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高温处理48h的油乳剂灭活苗免疫组鸡,在免疫初期(免疫后8d)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下降(P<0.05),以后逐渐上升,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N79弱毒苗免疫鸡在整个试验期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自制了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简称油苗),油苗与Ⅱ系或Ⅳ系弱毒疫苗同时应用于带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鸡,较好地克服了母源抗体的干扰,获得了理想的免疫效果。Ⅱ系 油苗组免疫后60日龄内,Ⅳ系 油苗组免疫后90日龄内,HI抗体效价在4 log_2 X以上,攻毒保护率为100%;Ⅱ系 油苗组免疫后90日龄,HI效价为3 log2 X,攻毒保护率为80%,其免疫效果远远高于油苗单独免疫及Ⅱ系疫苗对1日龄或9日龄雏鸡的免疫。在农村推广应用油苗与弱毒疫苗同时免疫孵坊内的1日龄雏鸡,可避免雏鸡因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悬殊而造成的单用弱毒疫苗的初免失败,又克服了在7~15日龄时,鸡己分散到千家万户,使免疫很难进行的缺点。既提高了免疫密度,又提高了免疫效果。油苗对经免青年鸡及成年鸡的免疫,其HI抗体效价高于Ⅰ系弱毒疫苗免疫鸡3~4个倍比滴度,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免疫水平状态。免疫后390天,HI效价还在4 1og_2X以上,攻毒保护率100%。疫苗原胚液经4~40倍稀释后制成油苗,免疫鸡仍能达到或超过Ⅰ系疫苗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联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和具有免疫原性的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TC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的免疫保护效果,将20头抗体和核酸均为阴性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包括2组免疫组、攻毒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2组免疫组分别免疫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和rAd-ORF2,2周后加强免疫1次,一免后第28天攻毒。通过PCV2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血清中和试验评估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水平,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评估疫苗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表明,与其他对照组比较,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能够诱导猪体产生更为强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攻毒试验结果表明,rAd-ORF2-TCE能够有效抵抗PCV2感染。本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能够有效地诱导猪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