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又是一年岁末时,人人都愿意听到加薪的消息,而不愿意听到减薪的消息,但减薪却是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支付薪酬时经常遇到并要设法解决的一个难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才能让遭遇减薪的员工接受这一事实、争取员工对减薪事件的理解并为员工未来实现增薪奠定基础呢?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减薪面谈。根据国内外企业成功减薪面谈的实践经验,减薪面谈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让许多企业上演了劝令员工集体辞职的事件,而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老员工王国平,却打赢了公司解雇员工以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官司,审判法官说,用人单位应正确看待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企业的年末绩效面谈仅仅流于形式、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员工也总是有这样的想法,“面谈只是走过场,不用指望解决什么问题”,“面谈就是领导找机会又进行批评、表扬”。管理者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年末绩效面谈,怎样与员工进行沟通,沟通什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年终绩效面谈,成了管理者最头痛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员工的辞退面谈工作,恐怕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工作中最需要综合技巧的工作之一。如何把辞退工作做得合情合理,有情有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最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大量企业就此进入寒冬,纷纷裁员以自保。然而,规范的裁员需要给予员工补偿,代价着实不小,因此不少企业动起了“找碴”的念头,希望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雇员工。是不是只要违反规章制度。企业就可以随意解雇员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陈植 《人民政坛》2012,(6):48-48
【案情】林先生从一家国有企业下岗后,经人介绍进入某机械设备公司从事装配钳工工作。林先生工作8年多后,该公司由于效益下滑,只得进行裁员,遂于2010年10月向林先生发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通知书》,理由是林先生一直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且与“老东家”某国有企业仍保持劳动关系。接到解雇通知后,林先生随即提出自己在公司干了8年多,公司应支付相当于9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费,但被公司拒绝。无奈之下,林先生提起劳动仲裁申诉,仲裁机构裁决该公司应向林先生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019元。林先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7.
郝晶 《求索》2013,(3):191-193
当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解雇的合法性产生争议提起诉讼,法院认定解雇为非法时,解雇行为无效,劳动关系应继续维持。此时,被解雇日至复职日这段期间的报酬应如何计算及处理,是诉讼实务上重要争议点。我国劳动立法虽肯定劳动者于非法解雇期间的报酬请求权,但对补发工资的构成、解雇异议期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相关问题,或未予解答或规定尚有缺陷。应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务的经验,为遭非法解雇的劳动者的报酬请求权提供合理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某旅行社因拖欠工资、加班费等被员工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作出终局裁决,该旅行社不服仲裁向深圳中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法院审查认为,由于终局仲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因此用人单位不得再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14,(7):64-67
在诸多离职操作实践中,员工主动辞职或者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通常都是较为理想且风险较小的操作模式。但更多情况下,员工严重违纪、严重失职、不胜任解除等情形却最为常见。在这些单方解雇操作中,用人单位往往因为前期证据不充分、规章制度不健全、解雇操作不恰当等原因,给企业带来了本可以避免的"灾难"。那么,该如何掌控这些单方解雇过程的风险呢。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某电子有限公司员工陈某经过初试、面试,进入电子有限公司任结算会计。双方约定试用期3个月。在试用期内,陈某因未能按电子有限公司要求办理有关供应商解款手续,工作表现显示不具备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要求,影响了电子有限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及声誉,被口头通知解雇。陈某对此有异议,认为公司解雇要求自己填写“离职/留职停薪申请单”,是  相似文献   

11.
今后台企解雇员工,可要慎之又慎了。2001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出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其含义为:当员工因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2.
1、从监督劳动转变为亲自参与劳动。 2、从组织等级机构转变为组织社团机构。 3、从强加工作方案和方法转变为理解工人。 4、从雇用和解雇员工转变为吸收和留住员工。 5、从建设劳动技能转变为建设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3.
被炒的老板     
梁军 《民主与法制》2013,(18):48-50
平常我们戏称自己被解雇为被“炒了鱿鱼”。后来衍生出自己辞职叫炒了老板的鱿鱼,不管是哪种,失业的都是员工,所谓炒老板鱿鱼也不过是一种无奈的自嘲。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在湖北省枣阳市还真有一个老板被其他股东给“炒”了。这一炒不打紧,还炒出了一桩襄阳地区首例公司股权纠纷案。  相似文献   

14.
胡新宇,这个最近被频频提起的名字,成了一个“用生命加班”的符号。 就在这名华为公司员工因过度加班不幸离去的前几天,广州一名服装厂女工为赶活,连续加班四天、累计工作54小时,在端午节前夕猝死。  相似文献   

15.
谈话法是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常用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面谈──直接谈话的形式,却往往忽视了与学生进行“笔谈”──间接谈话的形式。所谓“笔谈”,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书信往来实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有着面谈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笔谈”有利于师生谈话的顺利进行。教师与学生面谈,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紧张感,不利于谈话的顺利、深入进行。与学生“笔谈”,首先,由于其(异地异时的)间接性,学生避免了师生面谈时的紧张感、局促感…  相似文献   

16.
王女士于2003年8月到深圳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约定其工作岗位是行政主管,每月工资2800元。2003年9月,王女士发现自己怀孕。2004年2月,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宣布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王女士找到公司老板反复协商无果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公司与王女士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而合同当中并没有约定王女士若在雇佣期内怀孕要将其解雇。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女职工在特殊劳动保护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到孕期、产期、哺乳期届满时为止。女职工在孕期(包括产期、哺乳期)而被用人单位辞退的个案越来越多,怎样解决此类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国针对女职工孕期特殊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此类纠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管理者如何向新员工布置工作任务,使其了解工作目标、清楚工作内容,让员工心悦诚服地努力工作,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需要管理者思考的课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现简析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英格丽 《现代领导》2004,(10):44-44
安妮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的孟加拉血统女郎。她从伦敦大学MBA毕业后,就顺利地在一家日本银行做了经理助理..三个月后,她失去了工作。很快,她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三个月的考察期一到,她又失去了工作.在两年之内,她被解雇了  相似文献   

19.
刘翔 《今日广西》2008,(23):18-19
在人才市场供需双方失衡的情况下,“试用期”也成为一些用工单位获取廉价劳动力的途径。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3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20.
细致入微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赵勇企业活力最根本的源泉是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紧生产实际、贴紧职工思想实际。一是向职工讲清发展生产的目的。人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去选择行为的,目的越明确,意义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