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民劳动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不同的学者对劳动权有不同的界定,广义的劳动权包括与劳动相关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具体来讲有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休息权和劳动保障权。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在现实中存在就业歧视、不充分就业、未能按时按量领取报酬等方面的缺失。要想充分实现公民的劳动权,需要致力于劳动就业制度、劳动报酬制度等有关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劳动权也称工作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20世纪以来,劳动,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权,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并相继载入宪法。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劳动权,但未对劳动权的概念作出解释。国内学者对劳动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学者界定劳动权概念的外延大小,可以把对劳动权的界定分为“一权说”、“二权说”和“多权说”。“一权说”认为,劳动权就是就业权;“二权说”认为,劳动权包括就业权与获得劳动报酬权,这是国内的主流观点;“多权说”认为,劳动权应包括多项权利,只不过各学者在界定劳动权外延时所持的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宪法上的劳动权与劳动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上的劳动权包含个体劳动权和集体劳动权两类,我国现行宪法仅规定了个体劳动权,对于集体劳动权在宪法性法律上有不完整的规定。通过对德日两国有关个体劳动权规定的比较,不同的宪法文本、宪法理论对劳动权的性质的影响巨大,从我国宪法上劳动权的历史和体系来看,应属于社会权属性。作为一种社会权,劳动权仍具有两种给付请求权功能。同时,对于劳动义务,应将其理解为对公民劳动权的一种内在的限制,但在宪法上作专门规定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立法中,除要遵循我国立法的一般原则,如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法制统一原则等外,还应有自己所特具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我国的劳动立法活动及立法结果都起着指导作用。就其内容本身而言,这些原则既渊源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也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 1.保障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劳动是人们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他任何权利的基础。劳动权是使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劳动的机会,并且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条件。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保障。用劳动立法的形式来落实宪法的规定,是使公民劳动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劳动权是直接关系农民工及其家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宪法权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却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侵害。从宪法权利层面来分析,一是农民工劳动权未得到平等保护,二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不完善,缺乏迁徙自由、集体劳动权。因此,必须完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启动违宪审查制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6.
龚向和  袁立 《北方法学》2013,7(4):35-44
防御权功能是劳动权的首要功能,以防止国家权力的干预、为公民创设"自由空间"为旨趣。公民劳动权的起始之处,即国家权力的终止之所。防御权功能属于"主观权利"范畴,公民享有"不作为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尽管我国《宪法》未规定劳动自由,然而,从"事实"与"规范"二维度看,防御权功能亦是我国劳动权的题中之义。劳动权的防御权功能之实现仰赖国家履行"消极不作为"的"尊重义务"。尊重义务是劳动权保障的根本义务,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尊重义务的主体,行政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尊重义务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7.
劳动权的宪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上劳动权的享有主体为公民,国家对公民劳动权的实现负有义务,该义务在公民缔结劳动关系前即存在,并贯穿于劳动关系存续的整个过程中。在完善我国宪法劳动权规范的结构、内容和表述的前提下,根据宪法精神和原则合理划分和行使构成国家权力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劳动权国家权力保障体系,确保劳动权的宪法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加强劳动法制切实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怀 《法学杂志》2003,24(5):5-6
职工的众多劳动权益中劳动报酬权是重要权能.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职工的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的神圣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然而,当前有些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劳动报酬权的现象仍较严重.为此,就劳动报酬权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晓乐 《法制与社会》2010,(23):260-261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劳动权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当今它被写进许多国家的宪法之中。尊重劳动权,维护劳动权,是灌输人权理念的重要途径。劳动权的发展和相关法律的完善标志着人权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本是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导致实践中处理劳务派遣纠纷产生大量疑难问题。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及法律理论作探讨如下,以求教大方。一、劳务派遣员工的辞职权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5条第一款的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该条款恰恰省略了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所享有的无理由单方辞职权。如何理解这个法律条文的含义呢?有人认为,劳务派遣不同于普通的劳动关系,因为劳  相似文献   

11.
The welfare principle in cases involving children has been incorporatedin the Bill of Rights of the 1996 South African Constitution,while also remaining a principle of common law. This article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including the best interests principlein the Constitution. It examines, first, whether the best interestsprinciple i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a value, an interpretativetool or a rule of law and argues that, although courts describeit as a right, it is not treated as such. In fact, courts oftenuse the best interests principle to avoid dealing with other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children and family members. The secondpart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constitutional welfare principle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n law rules of family law and findsa great disparity between different courts, some of which ignorethe existence of the principle in the Constitution, others assumingthat it has the same meaning in the Constitution as in commonlaw and yet others using it to justify drastic changes to commonlaw.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welfareprinciple in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have concrete effects,chiefly to direct courts to conduct a proper examination ofthe other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children and other familymembers.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宪法应如何设置人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中国的人权实践 ,对比两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 ,中国宪法对人权保护的空间有待大大拓展 ,人权入宪应为新一轮修宪的最主要议题之一。设置人权有四类七种选择方案 ,宪法人权一般条款 +法律设置当是目前中国设置人权的可行模式。就修宪而言 ,应在宪法序言和总纲中分别加上人权一般条款 ,内容分别为 :尊重和保护人权 ,促进实现人权 ;国家权力受人权直接约束。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food unde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human rights law. It then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judicialisation of the right to food in India and South Africa. The article observes that while the right to food is not explicitly recognised in the Indian Constitution, the courts have purposively interpreted the Constitution with a view to holding the government accountable to its obligation under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aw. It concludes by examining lessons South Africa can draw from the Indian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条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目前被学者们诠释为文化权利或者文化权利的组成部分,而文化权利这一范畴不仅被我国宪法学者指称宪法第47条规定的自由,还被人权法学者用来解读国际人权法中的有关权利,并且具有内涵模糊、外延不确定、宪法规定与国际人权法的规定不一致的特点,弱化了科学研究自由的独立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我国宪法中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在外国宪法中多规定为学术自由或学问自由,因此可以吸收和移植域外宪法学理论关于学术自由的诠释资源,来丰富我国科学研究自由的权利内涵。遵循宪法解释学的路径,运用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可以架起科学研究自由通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桥梁,以科学研究自由为宪法基石构筑我国现代大学法制,从根本上破解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顽疾。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救济权是宪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其行使与保障首先需要由宪法做出安排。司法救济权与诉权在制度化的发展轨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司法救济权的入宪,绝不意味着是对诉权的简单重复。我国宪法并无关于司法救济权的直接规定,这种状况不仅淡化了宪法在保护公民司法救济权方面的功能,割裂了宪法与部门法之间在权利保护上的联系,也使得司法救济权这样一项基本人权被淹没在非基本权利之中而为人们所忽视甚至否定。基于司法救济权本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宪法含义,只有将其纳入公民宪法权利的体系范畴之内,才能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才能给各项具体诉讼法律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提供最高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16.
宪法权利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平辉 《现代法学》2004,26(1):7-16
宪法权利反映了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法治理念 ,它既是一种政治道德权利 ,又是一种针对国家的法律原则性权利。宪法权利既有使权利作为目标和手段的正义化和使社会政治制度秩序化的内在价值 ,也有满足宪法关系主体需要的工具性价值。宪法权利一方面依托宪法进行宏观实践 ;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的权利构造进行各种具体权利的微观实践。我国的宪法权利反映了宪法权利的基本方面 ,也显示出在上述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王立兵 《北方法学》2011,5(1):120-125
在宪政体制下,物权立法应以宪法为最高评价标准。根据宪法委托理论与法律保留原理,作为关涉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权利,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法律后果应由法律尽快明确规定,既不能等待几十年后,也不能在此间默示或明示行政立法,以防部门利益合法化。就此而言,《物权法》的立法安排失之妥当,而目前相关立法思路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迅速审判权是美国宪法第6修正案规定的宪法性权利,也是联邦<迅速审判法>规定的重要诉讼权利.迅速审判的思想起源于英国,后传播至美国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被认为是"不同于其它宪法权利的基本权利".美国联邦<宪法>和联邦<迅速审判法>是保护迅速审判权的两大主要法源,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迅速审判权期限要求、衡量审查标准和救济途径,在保护迅速审判权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护模式.但总体来说,迅速审判权的实现并不容易,消除程序拖延目标的实现还需更多的努力.美国迅速审判的立法与司法保护模式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