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价值系统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与共产主义紧密相联,其宗旨是"每个人"和"所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儒家终极关怀强调以感恩戴德之情来对待生命的根源,进而在根本归趣上规约人之生命的现实践履以获得生命终极的价值意义,在个体生命的安顿上以为天地尽孝、为社会尽孝、为祖先尽孝为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既在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相当的契合性,同时又具有为中国文化传统补偏救弊的现实可能性,两者间的特殊关联在深层价值取向上规约了现代中国的文化选择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必然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深度融合,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林飞  李晓东 《传承》2009,(6):58-59
从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一方面剖析我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审视我国当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客观因素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等,主观因素有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身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一方面剖析我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审视我国当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客观因素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等.主观因素有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身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全新的历史认识高度,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其作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原则;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而社会秩序整合与政治治理的精神原则则主要是:仁义为本的立人之道;恭敬谦让的礼仪之邦;权责统一的现代精神;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对主体修养与安身立命的精神滋养同样体现为:理想信仰的崇高追求;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修身为本的主体实践;心安身健的幸福人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与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梁玉敏 《求索》2013,(9):108-110
生死问题是人类终极关怀的重要主题,是哲学无法规避的必答之问。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道释。从不同角度诠释此哲学问题.赋予人类生命以丰富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命哲学观:传统儒家“贵生慎死”。促进生死之融通.把对死的恐惧转化为生的追求:道家以智者的眼光从“重生乐死”、“生死俱善”两层面关怀生死,借以高扬个体生命之价值.对死亡以审美观照;佛家消极看待生死,提倡生死轮回,顿悟成佛,超越生死。儒道释三家生命观及其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死信念与思维活动.对现代社会追求生命本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美真  李维昌 《前沿》2011,(19):183-187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政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视域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分别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精神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型现代化的人化目标, 现代人格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由于科技功能的过分张扬和工具主义传统的根深蒂固,社会被器物化、教育被功利化.弥合技术和伦理之间鸿沟、促进边际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应有之念是: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良性互动,避免陷入专业化陷阱;摆脱工匠式思维定式,以对人的客观实在和价值存在的双重关怀为前提,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性建构;改变器物教育模式及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植根于中国发展实践治国理政方略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提升,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社会发展问题的体现与运用,体现了战略思维、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人本取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榜样"代表了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偶像"代表了大众所喜爱的流行文化,以树立"榜样"和推出"偶像"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结构对个体进行引导和整合的重要方式。以媒体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影响机制为视角,通过将榜样和偶像所具有的价值功能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说明媒体引导个体价值取向的逻辑和悖论。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价值取向,是当前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引导了社会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且也对社会个体体育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与体育价值取向建构相统一的原则,还要坚持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邓彦  芦克功 《岭南学刊》2007,31(3):42-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协调,协调的内容包括:求利价值取向与求义价值取向要双向制衡;个体价值取向与集体价值取向要合理兼顾;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要和谐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要适度校正。  相似文献   

12.
陈晓娟  刘琪 《公安研究》2008,(11):48-52
私法文化强调国家、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价值取向,体现出私权神圣的价值理念。在具有悠久公法文化传统的中国,提倡私法文化对实现法治尤为重要。当前公安机关警察在执法中依然存在对执法对象私权利侵犯的现象,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进而影响了法治的进程。在公安机关倡导私法文化,能有效地限制警察权力滥用,转变警察执法思想,确保警察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和现实、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它既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井冈山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继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井冈山的革命者又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根据时代的要求,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高度,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加以发展,使井冈山精神带有明显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是一个富有特殊意义的群体,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看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关于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需要在三方面加以完善:关于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的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个体终极关怀的作用。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及时反思我们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才能使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把文化置于价值系统中进行考察,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参照系进行价值判断,文化就呈现出先进、落后与腐朽的形态。先进文化的内涵体现在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上。积极的民族精神品质、昂扬的时代精神内涵和趋同向前的世界特性构成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并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行的贯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构根植于理性之力,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路;根植于信仰之力,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信仰,对"四个伟大"的信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仰;根植于担当之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培养后备力量,依靠青年一代,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根植于实践之力,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守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精髓,发挥"互联网+"载体之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于四维之力中,四维之力共同建构了思想的美好蓝图。同时,要精准把握四维之力的内在逻辑理路,建构整体维度下的部分和部分视域中的整体合一的相互作用,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8.
法治及法治文化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迎合和满足了社会主体的价值需求,从而使社会主体认同、选择和信仰法及法治.在形式上强调了法律的权威至上、司法独立原则,强调了立法机关的职能就在于创设和维护得以使每个人保持"人类尊严"的各种条件.在价值取向上看法治文化使社会主体变成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9.
邹海霞  古标仁 《传承》2009,(20):86-87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人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新人道主义原理和原则,揭示了传统发展观所造成的人的失落。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终极关怀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人文价值的重塑,是现代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十大嬗变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嬗变凸显了时代跳动的脉搏,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学生经历了从自我超越到本体回归的心路历程.大学生价值取向嬗变发展既有其个体的自发性,又具社会经济的渗透性;既有个体自省的内隐性,又有社会文化的外显性,呈现出逻辑的、规律的和应势的特征.直面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理性引导,使莘莘学子的价值取向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