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功成 《先锋队》2013,(28):48-49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4月,临猗县被确定为中组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示范县。几个月来,县委大胆探索实践,显著地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推进了领导班子建设。一、突出三个重点,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明确责任抓监管。明确了县级领导对分管单位一把手日常监管负领导责任、各单位一把手对本部门干部日常监管负具体责任、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全县干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民政厅原厅长赵顺盘,曾经历过地市领导、省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省人大部门一把手等多岗历练。退休后回忆往事,总结出了当好一把手的三个"秘诀"。赵顺盘当过市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民政厅厅长,对如何当好一把手深有体会。"每到一个岗位,都给自己两个月"1983年,组织任命我担任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当时我34岁,从没当  相似文献   

3.
信息扫描     
<正>自贡市严格落实"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今年,自贡市从抓"一把手"履责入手,用严要求、实举措加强"一把手"抓党建的考核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党建责任制的落实。改革述职评议方式,从以前的大会述职、书面述职改为小会述职、口头述职,由上级党组织领导、本班子成员、单位中层干部和下级党组织负责人及服务对象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测评,提高评议质量。把党建工作纳入对"一把手"年度考核的专项考核,从加强领导、解决难题、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在领导活动中,大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一把手",进入一个新环境、新岗位,都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领导实践告诉我们,"一把手"异地履新要站稳脚跟,成功开局,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急火烙不出好烧饼"。这就要求异地主政者在开局阶段,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努力把开启新政的根扎在求真务实的土壤里。一、要稳健入局  相似文献   

5.
常见到这样一种风景线:各单住、各部门的大小会议及庆典等活动,都有当地党政一把手的身影和声音。如若没有,便被视为不正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错误地认为,我这个单位开会总结或布置工作,如果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不参加,就说明自己这个单位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位置,不被重视。只有一把手到会了,才能说明这个会议规格高;只有一把手讲了话,才能说明这项工作重要;只有一把手到会并讲了话,自己脸上才有光彩,工作也才好开展。因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总要千方百计把一把手请来。二是有的地方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6.
说长道短     
在有些单位,一把手“一把抓”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把手不管大权小权,统统一“揽”无余。如此“一把抓”,效果并不好。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凡事“一把抓”,副作用显而易见:一是看起来什么都亲自抓了,但难免有抓不到位的,留下“半截子工程”;二是一把手不一定是什么都懂的全才;三是一把手什么都抓了,其他人就什么都不用抓或不敢抓,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以致一把手忙得不可开交,其他人却想干又插不上手。 一把手“一把抓”,本意也是想把工作抓好,但有的一把手对别人不放心,总以为自己亲自抓才保险;也有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发展的快慢,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团结的班子。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地方部门,一把手的职位、权力、责任和作用都具有特殊性。班子能否搞好团结,一把手是关键,所起的作用最大。摆正位置协调班子团结一把手是班子的“领头雁”。这种特殊的地位,要求一把手既要有综合协调能力,又要有团结他人的本领。增强班子团结,关键在于一把手能否摆正自己在领导集体中的位置,能否协调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与副职之间的关系。班子成员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是落实工作的关键。一把手要当“班长”,不能当“家长”。凡…  相似文献   

8.
岫岩县委深入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采取"三个三"措施,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工作圈、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的监督,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的总体水平和效果。强化"三评",把监督工作融入干部管理之中。一是强化"民主评议",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召开由本单位机关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参加的民主测评大会,先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  相似文献   

9.
党的组织能否发挥先进性作用,主要在于班子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而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关键又取决于"一把手".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党的各级班子建设是重点,"一把手"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关键."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负有重大责任.能否充分发扬民主,取决于"一把手"民主作风的程度;能否处理好意见分歧,取决于"一把手"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一把手"的经验、魄力和水平."一把手"只有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搞好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是单位重大决策的最终"拍板"者。一把手行使"拍板"权,既是现行领导体制赋予一把手的特殊使命,也是一把手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随着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显性凸现,一把手面临的决策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是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权力集中在"一把手"手里,"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一把手"成了"一霸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称,"一把手"权力一家独大,腐败的主要问题几乎都发生在"一把手"位置上。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解决好对"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问题。无数事实表明,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太难,班子内部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蚊子惹的祸     
上级部门领导要来视察工作,单位一把手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整个程序都已安排好,我最担心的就是他来会议室作报告的环节。我们职工散漫惯了,你到各科室先去打个"预防针",到时要他们以严谨作风对待。"我在单位任办公室主任,这点权威还是有的。于是我  相似文献   

13.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把手”自身建设要过硬。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才能履行好神圣的职责、完成好肩负的使命,才能兴一方大业、保一方平安。具体地讲,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基层党政“一把手”,在当今“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一定要自觉强化“六个意识”,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以规范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领导形象影响人、感化人、带动人。  相似文献   

14.
<正>扶余县委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四个到位",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一是领导到位。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县委常委为组员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部门、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由"一把手"任组长,相关副职任副组长,下设专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     
东城区委"一把手素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区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两年中进行了四个单元20个专题的研修,"提前自学、脱产培训、专题研讨,集中交流"的研修使参加培训的"一把手"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维模式,全面提高了领导素质。  相似文献   

16.
如今,对一个年轻干部来说面临着诸多机遇,八十年代末在我人生旅途中机遇果然来临,而且不需要我加以任何捕捉,竟由一个单位的副职充当了单位的“一把手”,为尽快进入角色,工作之余较系统地学习了《领导科学》一书,又平心静气地回顾、思考了一些过去所从事的角色。从“被领导”到“领导”的角色体验中,对如何当好“一把手”,“一把手”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形象,有一些粗  相似文献   

17.
王少伯 《党课参考》2023,(8):110-113
<正>领导性格,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性格特征,对本单位工作执行力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如今,在很多单位的“一把手”或分管领导中,儒雅型性格者不在少数。在工作中,一些员工之间出现的矛盾,常常需要领导来调和。儒雅型领导如何妥善应对和处理单位内部员工之间出现的一些矛盾,对维持单位结构稳定、促进单位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碰到突发情况,决不能脸色难看、表情冷漠、语言生硬,更不能和来访者硬碰硬吵起来。要做到不急不躁、诚恳谦和、积极协调,力促问题的最终解决,为领导"挡好驾",也为来访者提供帮助。在接待信访、来访等的过程中,来访者常常会提出"想直接面见领导"。但通常而言,领导特别是单位、地方的一把手事务繁多,不可能人人都见、事必躬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6)
<正>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思想教育是根本。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用好思想建党这一"传家宝",应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首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强化专题学习研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带学促学是基础。"一把手"带头讲党课,就是落实"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要紧扣"三严三实"要求,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带头讲党课,讲清楚"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称谓日渐“变味”,有人把单位的一把手叫成“老板”或“老大”。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呼既顺耳又顺心,完全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 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老板”,丢掉的将是“本色”二字。试想,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