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维权与维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稳定风险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法治是维权与维稳的结合点。通过法治实现维权和维稳的统一,要求政府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树立法治底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维稳和维权,同时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是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维稳形势严峻,维稳压力增大,而维稳工作机制尚待完善。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被推到维稳前沿,警察事务呈现出日益泛化的趋势,维护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维稳公安”时代已经来临。在开展维稳工作时,公安机关要站好位、站准位,必须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结构.理性介入涉稳事件及其苗头问题,坚守公平、公正立场,先判定性质再采用强力手段,同时要谨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根本任务仍然是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近些年,村(社区)征地、拆迁、分红、劳资、环保等问题目益凸显,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多发易发,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如何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广东省吸收惠州市“法制副主任”工作的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自2014年3月开始,向全省推广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维稳"一词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该类事件的根源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是诱发该类事件的关键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务诚信"等要求,因此,维稳工作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调整刑事政策,做到规范公权力,加强政务诚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11,(7):64-65
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不断加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重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平阳县历史遗留、征地拆迁安置、涉法涉诉、医疗纠纷、劳资纠纷及外来人口等信访问题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6.
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虽然尘埃落定,但此事的影响和教训却弥足深远。"孤岛事件"折射出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征地拆迁对城市和农村都有深刻的利益影响,具有引发社会不安定的问题,个人、局部、整体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法律政策性强。总结"孤岛事件"的经验教训,对今后征地拆迁维稳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启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矛盾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律师现场答疑制度,建立相关部门例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改革发展成果的有力巩固。新的稳定观应当是韧性优于刚性、动态优于静态。形成动态、开放、积极、韧性的稳定观,必须推动堵截式维稳向疏浚式维稳、运动式维稳向法治式维稳、被动式维稳向主动式创稳、刚性维稳向刚柔并济维稳四个维度的转型。推动维稳模式转型升级,要统筹全局思维、超前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意识,把握民意导向,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波 《长江论坛》2014,(5):73-75
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街道新春村拆迁改造项目引发的"1210"恶性上访案件,折射出了当前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以及地方政府在处理信访、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严重欠缺,对其进行解析与反思,可以得出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2):92-92
黄学贤、陈峰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8期撰文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相关法律的缺失与不完善,执法部门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农民合法的利益诉求、权利救济受阻,信息不公开、沟通渠道不畅,广大农民法治意识相对淡薄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我国公安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信访工作越有作为,国家法治化愈加薄弱,执法权威也愈受挑战。公安信访部门应从涉法涉诉公安信访工作现状、成因等方面入手,探析公安信访工作与国家法治建设之间关系,化解公...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1,(9):26-26
最高人民法院9月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中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有的被执行人以自焚、跳楼等自杀、自残方式相对抗。这些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其中的教训也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李坤斌 《政协天地》2010,(10):32-3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征地拆迁、土地补偿、环境污染、劳资工伤、医患纠纷等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日前,福建省清流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据调查,2010年上半年,该县信访部门共受理信访件46件,审判机关审结各类案件94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房屋拆迁规模不断扩大,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发生在政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的有关房屋拆迁的纠纷不惭.由此也引发了大规模集体上访、暴力抗拒拆迁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事件.拆迁问题也被列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突出因素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今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也对今后拆迁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拆迁工作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解决房屋拆迁的“瓶颈”问题.促进拆迁工作依法、有序、顺利进行,对于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推进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康生  甘立  姚艳辉 《公安研究》2012,(1):56-59,6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各地全面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公安机关应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从建立多渠道排查化解城中村改造不安定因素调解处置机制、完善公安机关配合相关部门合力处置城中村改造不安定因素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妥善处置城中村改造所引发的治安问题,维护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大调解是一种"稳-维稳"的模式:以"稳定"为目标,以"维稳"为手段的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它是首先在基层实践中出现,然后由中央向全国进行推广的一种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大调解以多种力量参与、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了解决社会转型期矛盾深刻而复杂的要求,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调解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维稳模式,中国最根本的维稳出路还在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基层维稳实践中的“刚性维稳”以“权力本位”的人治思维模式为构建方式。这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以消解法治为深层代价的短效性维稳模式极易陷入“维而不稳”的困境。要摆脱此困境,必须使维稳回归法治之路,强化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突出法治的民主基础和“权利本位”特征,奉行“法治维稳”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17.
郭百利 《乡音》2012,(11):14-14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纠纷屡见不鲜,成为影响地方稳定、导致群体性信访事件的重要起因。现就如何更好地解决征地拆迁纠纷,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征地拆迁维权瓶颈1.法律因素。涉及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制定主体繁杂、政策性强、效力较低且比较滞后。土地法规仍带有二元体制的色彩,比如,对待农村...  相似文献   

18.
詹王镇  匡亚洁 《求索》2011,(8):59-61
当前我国房屋拆迁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土地使用权没有完全补偿,拆迁补偿的范围过窄,且忽视潜在利益的补偿,以及补偿标准不一致且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的长期实践考察,结合法律政策规定的综合分析,认为确立城市私房拆迁立法中的私权保护观、重视法治建设、确定合理的拆迁补偿原则和标准、完善拆迁安置纠纷的调处机制等几大措施,是实现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和谐拆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企业改制、拆迁安置、林权改革等引发的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影响边防边区稳定的因素也相应增多。同时,普洱边境地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犯罪亦呈上升态势.打击毒品犯罪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困难,这给边防执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应对新的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通过创新法治理念、健全执法制度、打牢执法基础、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公安边防部队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10年,江西、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地先后发生多起违法违规拆迁事件,最为民众所诟病的是行政强拆和补偿标准过低。一场场恶性拆迁事件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更是放大了民众对强拆的不满和质疑,“废除强拆”呼声四起。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正式公布了“新拆迁条例”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