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建 《法制与社会》2011,(36):204-205
吸毒问题是个世界性顽疾.社区戒毒是当前较科学有效的戒毒举措,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探索性实践,成效 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广大禁毒战线工作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大胆借鉴吸收国外经验做法,努力推进我国社区戒毒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夏飞 《中国司法》2013,(8):7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国务院戒毒条例》对我国的戒毒工作体制进行了一次改革创新,赋予了司法行政系统管理强制隔离戒毒和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职能。这一改革必然要求司法行政系统的戒毒理念、工作措施和管理机制都要发生大转变。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总结劳教戒毒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了"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综合性矫治"三项创新,探索"大戒毒、大矫  相似文献   

3.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实施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的戒毒体系,这一戒毒体系以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三大戒毒措施为主体,以社区康复、戒毒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为辅助。社区戒毒作为一项新型的戒毒措施,是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禁毒人民战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社区戒毒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当前的社区戒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区戒毒制度是我国打击毒品犯罪中一项重要制度,社区戒毒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社区禁毒制度的法律价值,指出现行社区戒毒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社区禁毒制度完善的对策,从而为我国社区禁毒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彻底戒绝毒瘾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吸毒人员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期四段五步"的戒毒流程,切实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开展与公安、社区、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戒毒领域的合作,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这一顽疾面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探索创建戒毒实验班,就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禁毒法》和《戒毒条例》明确了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适用条件和实施程序,但对强制隔离戒毒与戒毒康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之间的对接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了将立法精神和法律制度转化为戒毒实践中的行为规则,形成更具现实意义的戒毒工作体系,降低司法成本,提升戒治效果,近年来湖南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大戒毒大矫治"的视野,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探索建立和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与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和社  相似文献   

8.
杨碧  周小琳 《法制与社会》2011,(17):187-188
本研究是以个案管理对社区戒毒的介入为视角,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个案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运用了再社会化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旨在社会社区戒毒工作中充分发挥个案管理的优势,从多个方面控制社区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在社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中推广个案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吸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解除毒瘾",明确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以及医疗机构自愿戒毒五种戒毒措施。但是法律仅对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之间对接做出了规定,对其他戒毒措施之间对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康复这三种戒毒措施的衔接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毒品已经成为了威胁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戒毒工作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社区戒毒和矫正社会工作法进行概述入手,对社区戒毒中的矫正社会工作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重构了我国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三大戒毒体系。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去考量新疆戒毒工作,笔者认为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有效衔接,不仅是对场所戒毒成果的再次淬炼和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复吸的社会支持脆性,为完善云南边疆社区戒毒提供依据。抽取云南边境羁押场所复吸海洛因≧4次的139名患者为研究组,配以首次吸食海洛因的79名为对照,比较社区戒毒失败的原因。研究组戒毒知识和行为得分明显低于对照,导致社区戒毒失败的原因中家人不接纳、找不到工作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缺乏社区和家庭的医疗关怀、情感支持和经济援助。经费和技术人员不足,是云南边疆社区戒毒的薄弱环节。文章就政府对云南边疆社区戒毒的倾斜和落实"戒毒条例"等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庞岩  凌军 《犯罪研究》2016,(2):84-87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戒毒工作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近几年,随着许多以往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被转为社区戒毒,社区戒毒人员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许多处在衔接期的社区戒毒人员因为没有工作、未缴纳医疗保险,就医成了一大难题,很多重病的社区戒毒人员在被送往医院就诊后选择了出院前欠费逃离和以过激手段敲诈威胁政府机关的极端做法,这一问题的尖锐性正在逐步凸显,正逐步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一大隐患.当前形势下,如何从大矫正视角下探索新的社区戒毒人员医疗救助模式,成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禁毒法》,以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劳教戒毒,并对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功能重构、体制重构和法律重构,建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戒毒工作流程。《禁毒法》的理性在于对吸毒行为和吸毒人员有了更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从降低复吸的实际出发,用人文关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茹克雅 《法治纵横》2011,(14):69-69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吸毒造成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吸毒人员数量的上升比例虽逐年有所减少,但复吸人员的数量却逐年递增,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复吸率一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探索这一难题,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形成了一个由该所主导,公安机关、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旨在巩固所内戒毒成果,鼓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无缝对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关爱、亲情扶助、共同照管的全方位戒毒支持系统。本文立足我所“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实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黄丝带”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力求引起多方重视,共同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齐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庞岩 《政法学刊》2014,(2):98-100
在我国,毒品已经成为了威胁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戒毒工作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社区戒毒是我国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道德和经济意义。社区戒毒工作中矫正社会工作法的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我国戒毒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在各种戒毒措施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整个戒毒康复体系中承接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禁毒法》明确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为执行主体,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和领导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重视不够,重强戒轻社戒,没有完善健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执行体系、运行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导致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湖南  相似文献   

20.
正为规范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保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合法权益,对戒毒人员实行分期分段分级管理,给予不同的处遇,有利于促进科学戒毒。本文在结合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三期四段"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以下简称"戒毒模式"),并对戒毒人员分级处遇实践的基础上,就推进分级处遇工作作些探讨和研究。一、分级处遇工作的现实价值分析(一)分级处遇工作在法律、法规维度上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