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圣经的创世说和赎罪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的劳动哲学、欧文的劳动主义思想,是现代西方劳动哲学的五大思想资源.诞生于现代劳资关系运动的现代劳动哲学形成了七个主要流派,构成了一个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相当完整的谱系.  相似文献   

2.
劳动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对劳动幸福观测维度的测量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幸福程度。劳动幸福可以从四个观测维度进行测量,分别是劳动发展维度、劳动解放维度、劳动尊严维度以及劳动基础条件维度。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共同促进劳动幸福程度的提高。根据这样的理论建构,研究设计了"劳动幸福问卷”,对来自全国的样本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幸福四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符合本研究的理论建构。这说明“劳动幸福问卷”在总体上是可用的,是一个可靠和可信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3.
从工会的角度来探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研究劳动关系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种视角维度.我国明确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宏观层面提供政策体制保障,在微观层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使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协调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关系类型的多样化趋向、职工队伍来源及构成出现新的变化、劳动关系运行环境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外部延伸,诠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构建过程和逻辑结构。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含蕴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整体。劳动范畴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生成过程的缩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人类社会演进问题的主线。劳动范畴的理论图景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结构的映像,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模块的枢纽。因而,劳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核,为呈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近年来的市场经济多样化理论表明:劳动过程(或生产的组织过程)是劳资关系的主要场域。通过一定的劳动制度安排使劳动者成为劳动过程的生产主体、管理的参与主体、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主体、积极投资和提升自身技能的自主学习主体是劳资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组织和技术创新、超额利润的重要源泉。工会应回归劳动过程的政策思路,把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会若采取分配主义的政策思路,易于引起劳资冲突。  相似文献   

6.
劳动正义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由四个维度组成。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劳动能力获致正义是劳动正义的基础,劳动交换正义是劳动正义的起点,劳动过程中正义是劳动正义的保障,劳动成果分配正义是劳动正义的目标。只有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正义得以伸张,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与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与思考的核心问题,人的幸福是二者统一性的现实体现,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构建必然经由劳动而得以完成。马克思从劳动本体论出发,通过对劳动的定义和异化劳动的批判,阐明了劳动哲学之质,并借由劳动与人自由的权利、自我的确证与发展的需要,表达了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在此理论前提下,以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逻辑起点与人类社会共同体历史构建的基本依据,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将人与人之自我同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性关系历史地构建起来,从而实现全部人对幸福的原初追求,使人类社会成为幸福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韩炳哲将过度化生产、超负荷劳作和数字信息大爆炸所造成的个体疲乏与困倦的当代社会称为“倦怠社会”。倦怠社会是一个功绩社会、积极社会而非懒惰社会、消极社会,工作积极主义成为个人的精神政治学,自我加速和自我施暴成为倦怠社会成功的关键。在倦怠社会,自我精神暴力疾病日益突出,积极消费、娱乐主义成为化解倦怠的至上之选。然而,倦怠社会的劳动美学却表现出三种困境:作为整体存在论的劳动美学与作为个体生存论的劳动倦怠之困,作为技术决定论的劳动美学与作为自我生成论的劳动观念之困,神圣时间下的倦怠社会的时间辩证法之困。只有通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和劳动观,弱化自我加速和功绩主体的定位,防止数字劳动的畸形,主动建构抵消数字资本、技术平台牵制的生活模式,回归美好生活的实质,才能构建劳动美和生活美。  相似文献   

9.
论劳动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哲学是一门处于哲学与具体的劳动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我们既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门哲学分支学科,也可以看做是劳动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或"元劳动学"。劳动哲学学科体系包括如下基本环节:劳动一般、劳动者、劳动与价值、劳动与产权、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管理、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对工会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  相似文献   

10.
网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网络平台就业者的劳动权益维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网络平台就业者工作特性的研究,以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劳动为视角,建立了包括工资收入、就业保障、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作关系和职业发展六个维度的体面劳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网络平台就业者实现体面劳动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