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效益优先的原则得到人们的共识,但由此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膜拜,却日益消解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从而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在继续坚持其保证功能、导向功能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育人"功能,即要注重培育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社会精神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最根本的内涵和体现。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位;在教育立场上要实现"两个需要"的统一;在教育任务上要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贯彻双重主体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的双向互动过程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创新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2,(22):8-9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以人为本"的宪法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武 《河北法学》2005,23(2):68-70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修宪观,以人为本不仅禁止国家权力侵犯人的尊严,而且要求国家积极保障个人有尊严地生存、发展的条件.从历史上考察,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代有着崭新的内涵,与传统的人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亦涵盖了西方宪政史中"人的尊严"的理念,其核心意义在于明确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确立国家最高价值在于人权保障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邵雷 《中国司法》2013,(1):20-21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监狱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觉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促进人的主体性觉醒,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光明的前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检察机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认真探寻"以人为本"的实现路径,在工作中自觉践行"以人为本"要求,勇挑法律监督重担,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成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建构生成"的交往实践活动.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与人的形象、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自我实现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就超越了过去那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静态教育目的观.唤醒受教育者沉睡的或被压抑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在实践中让受教育者体验生命的创造之美,享受生命创造的快乐与促进个体生命潜能的发挥一样,引导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样也属于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内容.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的“失语”与原创性诉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理论通常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失语”:一是相对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理论教育学成为基础学科的演绎,丧失其独立性,表现出“学科失语”;二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丧失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针对这两种失语,教育理论要追求原创性,只能指向本土的实践理论,研究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新加坡“亚洲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继承和创新儒家思想,创造出具有新加坡民族特点的价值观——“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构建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官德教育,带动社会整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跨文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机会均等"是学校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之后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各国教育学者对其概念内涵的分析均受到其所在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英国学者强调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都应该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而且政府还应该对平民子弟给予补偿教育,以达到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美国学者强调无论儿童出身于何种民族及背景,都应该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尽可能地减少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中国学者认为以中国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应尽量减少儿童在入学机会方面的地区差异和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吴绍琪  陈千  蔡英 《行政与法》2005,(12):62-63
教育作为国家一项公共事业,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及政府的广泛干预,使得教育领域中的租金无处不在,这必然诱使各利益主体参与到对各种教育租金的追逐活动中,因此教育寻租行为是大量存在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考查分收费”这一案例的分析,认识教育寻租活动的表现和实质,重点剖析其危害,为有效地制止与预防教育寻租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古人对罪犯羞耻心的培养是从积极的教育和消极的教训两个维度并举的。本文从属于后一维度的耻辱刑入手,探讨它以“人皆有羞耻之心”为逻辑起点的教化功能;进而又从“劳动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两方面切入,对当前监狱改造中存在的羞耻心缺失现象进行剖析,指出今天的监狱矫正同样需要立足于人们的社会心理、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来培育服刑人的羞耻之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改造功能。  相似文献   

17.
The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for adult subjects, i.e. the scientifically-sound system of andragogic principles for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is considered. Putting these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leads with a high degree of probability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ought goals of education. These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andragogic educational model itself are recommended for a wider application to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for senior students, junior physicians, and resident medical practitioner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刘贤 《时代法学》2010,8(1):114-120
基础教育,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生活品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基础教育的盛衰,取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教育资源既包括教育资金、设施等硬件部分,也包括教育政策、师资、校园文化等软件部分。一般来说,物质决定精神,硬件资源决定软件资源。而教育资源则不然,教育政策决定着资金的投向、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置。教育政策的不当,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必须强化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创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教育模式、规范资源配置行为、杜绝教育腐败,建立科学、和谐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思想的背景下,以教育培训中教官队伍建设、科研与教育培训的关系、培训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推进教育培训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金晶 《政治与法律》2021,(3):88-103
请求权基础思维以实体法请求权学说为理论基础,植根于规范类型学说和民法内在体系,具有理论甄别、规范识别和避免评价矛盾的体系价值。无论是“局限于争议解决”、“实体程序错位”,还是“理论沦为素材”、“丧失整体思维”,甚至是“技术禁锢想象”,针对请求权基础思维的种种批评与所谓“风险”,皆非请求权基础思维的真正风险。其中真正的风险,是学理实践的误解、曲解乃至偏见。在我国《民法典》施行后,请求权基础思维应发挥案例研习的法教义学“引擎”功能,帮助民法规范类型建构、内在体系发展、个案解决与类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