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全证人到庭制度的思考周川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现行的刑事案件审判方式进行了改革,即实行“控辩式”庭审。“控辩式”庭审的一大特点是审判主张证据的“直接、言词”原...  相似文献   

2.
对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几点思考□童道才彭竣对控辩式审判方式中最重要的证据展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只作了简单的、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如何保障证人出庭作证,如何处理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促使其履行作证义务,以适应控辩式审判方式的要求等问...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1999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51次会议通过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并决定于1999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最高法院为全面执行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大力推进控辩式审理方式,加快裁判文书改革的步伐,使裁判文书成为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4.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事诉讼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在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决定》对证人作证这一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却只作了简单的。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如何健全、保障证人的诉讼权利,明确其拒不作证的法律责任,促使其依法履行作证义务,以适应控辩式审判方式的要求等;司题都未作具体规定。笔者认为上述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继续深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  相似文献   

5.
司莉 《中国司法》2008,(4):46-48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纠问式庭审方式向控辩式庭审方式的转变。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4条、第145条又对发问的顺序进行了规定,即向证人、鉴定人发问,应当由提请传唤的一方进行;发问完毕后,对方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起诉程序中基本保持国家职权主义的同时,以控辩式当事入 主义为取向对刑事庭审方式作了大胆和重要的改革。这是旨在保护人权、保护无辜、补救侦查程序中过分国家职权主义弊端,并偏重于追求司法公正。由于法庭审判活动在整个刑事审判活动中处于中心和重。心地位,它将对侦查起诉的有效性作出结论性评断并最终决定诉讼活动之命运。因此,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控辩式庭审方式能否得以贯彻落实,是事关刑事诉讼体制改革成败的大事。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方式的重要特征和内容。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控辩…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刑事审判方式变革为控辩式诉讼。庭审中核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由原来的审判人员“审问”改为公诉人“讯问”。针对这一做法,司法实践中褒贬不一。笔者拟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程序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在诉讼中引进控辩式审判模式,交叉询问自然也成为法庭调查的一项制度,《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以上讯问、发问,虽未明确界定为“交叉询问”,但从讯问或发问的顺序、目的以及控辩式审判方式的诉讼构件,属于“交叉询问”。   交叉…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高效是各国司法改革追求的价值和目标。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审判制度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在深受原有的职权主义特征诉讼模式影响的同时,也注重吸收控辩式诉讼机制的长处,以探求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把对被告人认罪、犯罪事实清楚的普通刑事案件,在不违反《刑事诉讼法》的前提下,探索适当简化案件审理程序,以提高审判效率(以下简称普通程序简便审)确定为今年改革重点的一个方面,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损耗、降低诉讼成本,充分提高诉讼效益的…  相似文献   

10.
刑事审判方式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从立法上确定了我国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是在旧的经济体制和历史环境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观念的加强,对司法公正的渴望,法官“中立”的控辩式审判方式已逐渐取代“纠问式”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庭审方式由纠问式向控辩式转变,公诉人面临着新课题。 如何开发公诉人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并营造适合于他们在控辩式法庭中焕发出论辩艺术的全新魅力的环境,这应成为检察机关的重大研究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公诉人的实际情况,摸索其育成方案,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在中国律师刑事辩护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代,这一年酝酿多年的新《刑法》、《刑事诉讼法》分别颁布并实施。应当说,这两部法律是中国“专家立法”的标志性成果,在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较多地吸收了西方先进刑事法律文化,充分体现了对人权的保护。拓宽了律师刑事辩护的空间。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因素,亦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除庭审开始采取控辩式、增强了法庭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外,  相似文献   

13.
公诉人适应庭审改革需解决的几个心理问题黄振纲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类似控辩式的审判方式,进一步加重了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仟,对公诉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这一转变,不少检察干警一时难以正确对待,心理上准备不足,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公诉人对证据的分析和使用张建周敏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修正案的一个较大的突破,是把我国传统的庭审制度由原来的纠问式改为控辩式,这无疑给检、法两家的司法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于作为主持控诉的检察官来说,重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刑事诉讼庭审方式的改革,由原来的纠问式改为控辩式,这对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同时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控辩式庭审方式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也是关系到刑事诉讼改革成败的大事。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对于人权保护与查明案件事实,防止主观臆断,保证裁判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现在人民法院对证人拒绝出庭的事实,存在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这实际上起到了鼓励证人不出庭的作用,使少数犯罪嫌疑人终因证据不足受惩罚或免受应得惩罚,而造成冤假错案。 笔者以辩护人身份多次参加过刑事案件诉讼…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式庭审方式,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证人出庭率极低,这与刑诉法的规定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为解决这一严重问题,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呼吁建立我国的强制证人作证制度。所谓强制作证是指当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作证或拒不到庭作证时,司法机关可依法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罚款、拘传、拘留等迫使证人作证。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这一制度。可以说,建立强制作证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建立该制度时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即如果证人是被告人(含犯罪嫌疑人,下同)的近亲属…  相似文献   

18.
新庭审方式若干问题初探●四川省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钟扬●西南政法大学成教院徐新跃审判方式的改革重点在于庭审方式的改革。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双方相衡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科学的控辩式庭审格局。开庭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核实证据,查清案件事实,辩明是非责...  相似文献   

19.
当庭举证、质证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式庭审方式。随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庭审法则的推行,公诉人在控审分离的运作机制中将独立承担起举证责任。如果说审查起诉是一个静态的判断、固定证据过程,那...  相似文献   

20.
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举措宏冰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对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作了较大的修改.这是刑事诉讼法实施16年来第一次进行的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