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从基本人权的维度看,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关乎基本人权——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在此意义上扶贫是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从科学发展的维度看,无论是客观意义上的贫困还是主观意义上的贫困(即"相对剥夺感"与心理贫困),都关乎社会公正、和谐与发展,故而扶贫既是发展要务也是改革要务。从国家治理的维度看,贫困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扶贫既是政府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既需要运用传统手段更需要推进依法扶贫。  相似文献   

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是贫困的两个阶段,一般先解决绝对贫困,再解决相对贫困。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扶贫随之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贫困发生理论认为,贫困问题成因复杂,相对贫困长期存在,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推动脱贫和防止返贫。有效解决相对贫困,既要遵循理论指导,又要结合中国实际,从调整扶贫战略、界定扶贫标准、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返贫治理等维度入手,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深度贫困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不少处于贫困"边缘"状态的相对贫困群体。他们的发展境地和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相差不大,但却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由此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和相对剥夺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加以重视和应对。  相似文献   

4.
邵峰 《今日浙江》2013,(18):28-28
随着2012年"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顺利结束,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扶贫开发由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主要减缓相对贫困的转型,进入了与发达国家相接轨的扶贫格局。在为期10年的转型过程中,浙江的扶贫理念和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求温饱、图生存"向"求公平、图发展"的深刻转变。这是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标志,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产生重要影响。实现扶贫目的转变扶贫目的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向"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正贫困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我国反贫困工作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尚未摆脱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分布广和贫困程度深的局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成为热词。那么,如何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是有条件的农  相似文献   

6.
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如何协同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仍存在教育落后、封建糟粕残留、价值观扭曲等文化贫困问题。为此,各地扶贫工作在致力于经济扶贫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文化扶贫,将教育扶贫纳入产业扶贫机制,坚持送文化下乡,建立贫困农村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扶贫"与"扶智"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扶贫的目的是要消除贫困,反思过往的扶贫工作,不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还有不少地方政府"穷""奢"通吃。同时,不但扶贫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不少地方扶贫资金被"人情""关系"所劫持。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但扶贫成为一句空话,还容易滋生腐败。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扶贫资金也不是用来"搞救济"的,别把"争穷"当政绩。也因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可以分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理解。比如说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等,主要是对处在扶贫第一线的同志们提出来的,属于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术层面。这里我主要着眼于战略层面来谈一点看法。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可以肯定地说,相对贫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商扶贫日益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从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多维性与空间性特征出发,探讨农村电商以持续增收的共建机制、内生动力的共治机制与城乡双赢的共享机制,助力相对贫困主体实现三重减贫、赋能发展以及统筹协调的减贫目标。以锚定阶段性目标的"三重减贫"、着眼多维性需求的赋能发展和对标差异性空间的统筹协调为路径,农村电商将有力推动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已进入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的新阶段。泰州市高港区政协近期组织部分委员就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到全区扶贫工作还存在着扶贫资源有待整合、扶贫措施有待改进、扶贫成果有待巩固等问题和不足,需要着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强力补短,优化措施,巩固成果,切实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保卫战。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践行"精准扶贫"方略,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寻甸县结合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实际,突出抓好畜、薯、烟、蔬、果五大特色产业,倾力打造肉牛生产、种羊繁殖、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现代烟草农业等优势农业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抓产业、促扶贫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入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我们要着力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提高以苏北地区为重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际成效。建议:一、牢固确立精准扶贫意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类型的精准甄别,实现对扶贫责任的精准落实和扶贫方法的精准布局规划,以及实现对扶贫工作进度和扶贫资源投入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成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脱贫进度相对缓慢 ,资金使用效益比较差并投入力度不够 ,财源的培植与贫困户的发展矛盾突出 ,异地安置越来越难 ,农民收入缓慢 ,返贫问题和民工贫困问题严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成因非常复杂 ,地域环境条件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客观条件 ,人口素质低 ,扶贫政策的内在缺陷 ,贫困地区优惠政策被弱化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岐山县最近送温暖时,蒲村镇鲁家庄村的残疾老人孙老汉得到的福利物资竟然是一件超短裙和一条紧身超短裤!如此令人啼笑皆非,让我们想到了的确应该强化"精准扶贫"。粗放扶贫,早已被百姓诟病。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近在咫尺。入之愈深,其进愈艰。到2020年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完成,远不意味着农村贫困问题的终结。届时,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少量的绝对贫困和部分相对贫困并存为特点的新阶段。当前,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创新贫困家庭认定办法,对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相对贫困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但是,由于相对贫困具有长期性、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等问题,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在转变对贫困治理认识的基础上,紧扣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围绕建立健全相对贫困的识别和监测机制、增强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加强特殊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做好现有扶贫政策的衔接和调整等措施,注重构建系统性、完备性和可行性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为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临近尾声,我国的绝对贫困即将得到彻底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并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对贫困的治理成为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探索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新时期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主要面临政策有效性、脱贫可持续性、能力贫困、人文贫困、精神贫困等五大困境,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产业培育、能力建设、人文发展、心理服务等五大机制,以能力建设机制为核心,贯穿带动其他机制相互联动,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精准扶贫阶段性任务的达成和扶贫开发工作步入常态化,我国2020年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面临四个重大的转型:首先,脱贫攻坚的治理形式将转向长效机制的建设。其次,绝对贫困的治理目标将过渡为相对贫困。再次,精准扶贫的治理经验将融入民生保障体系。最后,以农村贫困为主的治理对象将逐步调整为城乡贫困统筹治理。对此,应在相对贫困线设置、严防社会救助救济化风险、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推进"一体两翼"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教育、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和扩展社会福利服务等八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以巩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