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物合影照     
《东欧中亚研究》2011,(4):F0002-F0002,F0003
吴恩远同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主B.多布林科夫教授。陆南泉同俄罗斯奔萨别林斯基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弗·康特拉申。常玢同俄罗斯圣彼得堡战略研究基金会主任B.克尼亚基宁。王海运、常玢、李福川等同俄罗斯圣彼得堡战略研究基金会主任B.克尼亚基宁。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化存在“异”的一面,也存在“同”的一面,即“和”、“同”、“一”的思想。很多俄语词的词义本身就表现出“和”、“同”、“一”的思想,汉语也是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取向都离不开“和”、“同”、“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面向东盟的云南人才培养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从大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东欧中亚研究》2009,(2):F0002-F0002
朱晓中、常玢同保加利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院士。 何卫等学者同乌克兰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韦利奇克。  相似文献   

5.
中国同中亚的交往历史悠久、关系密切,地理位置山水相依、边界相连。中亚的主体民族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有血缘关系,同种族的民族跨界居住。中亚的经济水平同中国相近,并有其他方面的共同点。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具备了同中国开展平等与互利合作的各种条件,中国与中亚关系正在进入新时期。本文将简略回顾历史,并展望未来,探讨中国与中亚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书讯     
《现代拉丁美洲》一书介绍南美主要国家、中美洲国家和古巴等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政治斗争和阶级结构,以及拉美同美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同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主要国家的经济力量、社  相似文献   

7.
古巴是个小岛国,自然资源有限,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蔗糖生产和出口,从国外换取燃料、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各种消费品。因此,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制定什么样的对外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古巴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古巴执行的基本上是以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为主、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为辅的对外经济政策。七十年代以来,古巴同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实行经济一体化,把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把同西方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泽”一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其意为:谁说没有衣裳穿?我和你同穿一衣。以“同泽”命名的中学,是东北大地于1920年代的特殊遗留,辽宁省内曾有三所,海城同泽中学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地区市场脱离俄罗斯市场体系而独立发展的新趋势。它开始逐渐摆脱同俄罗斯内地的长时间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关系却明显加强。这种新的经济关系改变了远东地区的传统贸易结构和市场关系,为吸引外资以及发展同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朝鲜罗津─—先锋地区乃至日、韩等国的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远东地区的市场独立化发展为海参崴自由经济区同中国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接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远东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它同东北亚各国的合作,首先是同图们江地区各国的合作,具有客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所除同国内许多研究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外,还同国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外交官员和友好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联系。通过交流,增进了同国内外学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和友谊,促进了我所研究工作的开展。本刊特辟“学术交流动态”栏,将陆续报道我所同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情况,并选登他们的一些学术报告或文章。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我国近邻。它们中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还同我国有着共同的边界。这些国家同我国有着近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世界驰名的“丝绸之路”在发展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交往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它曾是连结我国同这些国家的纽带。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我国继续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60—7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却使得双方关系完全隔绝,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不正常关系,持续达20余年之久。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解冻,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开始恢复。最近,又开通了联结乌鲁木齐和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首都)的铁路和从乌鲁木齐直航阿拉木图、塔什干(乌兹别克首都)的空中航线,重新架起了联结我国和中亚各国的桥梁,为相互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这些现代的“丝绸之路”肩负着进一步发展我国同这些国家友好关系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积极推动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其前景依然看好,不排除它同该地区国家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俄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存在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主要是俄对外开放的心态准备还不足,最主要是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其政治、经济重心也一直在欧洲。  相似文献   

13.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前,中国就同阿拉伯地区有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不断拓展。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结成深厚友谊,双方无重大利害冲突,更多的是友好合作。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展望未来,中阿友好关系定将持续、稳定、深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战后美国奉行的各种军事战略,都是在美帝国主义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大搏斗中,特别是同中国人民、朝鲜人民、越南人民的人民战争的大较量中,遭到破产的。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同朝鲜半岛两国加强外交关系的主要经济目标是:扩大对朝、韩两国的经贸合作,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为其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同朝、韩两国首脑会晤时涉及的反对美国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及发挥联合国作用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以免给已经衰退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为了给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进入了经济密切合作的新纪元.在这之前,这个地区由于冷战的原因而被分成两个独立的经济区.韩国既没有同中国也没有同俄罗斯有过正式的接触,更不必说同北朝鲜了.韩国的贸易和投资对象主要是日本、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1987年初,在冷战即将结束和苏联即将解体之际,韩国趁机推行所谓的北方政策.1988年2月,韩国开始和几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首先同匈牙利建交,接着又同其它几个东欧和中欧国家建交.这一行动与1988年在汉城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同步进行的.韩国同俄罗斯、中国和越南分别在1989年、1992年8月和1993年初建立外交关系.现在,韩国同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和除了古巴之外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不仅对韩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东北亚地区也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个地区除了北朝鲜之外已经发展了多边和重叠的经济关系.这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剧增趋势证实了密  相似文献   

17.
卢武铉总统提出“均衡”外交,意在发展同美国关系的同时,推进同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以提高其外交自主性。执政一年以来,卢武铉政府在战略上配合布什政府的同时,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采取了一些自主行动,但韩美同盟的主轴和基础没有变,同盟关系并未削弱。同时,韩国在继续发展同美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在东北亚关系中发挥应有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亚昌 《东南亚》2002,(2):55-64
缅甸曼同王改革和泰国蒙固王、朱拉隆功改革是近代东南亚历史中仅有的两次改革。这两次都是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科技、文化构成对东方传统社会的冲击后 ,东方国家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主动的回应。这两次改革在亚洲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并对亚洲部分国家 (包括中国 )产生了影响。对这两次改革的对比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 ,但大多是将曼同改革和朱拉隆功改革相比① ,鲜见曼同改革和蒙固改革的比较研究。而且 ,长期以来 ,对曼同改革失败原因的总结大多是从和朱拉隆功改革成功的对比中得来的。本文以曼同和蒙固的改…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外交在2000年取得丰硕成果,普京务实现实、灵活进取的外交路线基本确立.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俄作为一支独立力量,不会融入西方世界;尽力搞好同西方的关系,寻求妥协,减少摩擦,避免对抗;推行全方位外交,重视发展同东方的关系;着力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使之成为俄外交的依托、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20.
同族群优势主要包括当地环境、人力情报和民众动员等三个方面,各方都有机会去利用同族群优势,争取在少数族群叛乱与反叛乱斗争态势中的优势。政府平叛策略应强调发挥温和派的作用,从而在同族群因素方面削弱、抵消乃至胜过叛乱组织的相对优势。同族群平叛优势的作用机制在于控制人口和争夺民心两个方面,当政府控制足够多的当地人口时,叛乱组织就无法在族群内部招募到足够的人员,以补充在政府平叛行动中损失的成员;而拥有民众支持的意义则在于,虽然有了民众支持并不必然平息叛乱,但是没有民众支持是无法平息叛乱的,叛乱组织将一直具备持续甚至升级叛乱的民众基础。为了考察同族群平叛优势的效用,根据温和派是否具备相对于叛乱组织的实力优势和是否拥有平叛行动主导权,有四种不同策略下的平叛效果考察框架。结合印度政府治理和平息锡克叛乱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平叛行动,详细解读印度政府、锡克叛乱组织和温和派在各阶段的策略选择,以及如何影响同族群优势的平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