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质监事业进一步发展,推动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使质监工作真正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全局,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全面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践行执政为民,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毅 《法制与社会》2010,(25):205-206
城管与人民的冲突不断,从根本上体现的是公权力的运用问题,而公权力的运用不当最主要体现在权力运用的理念与执法方式的问题。本文指出只有合理运用公权力、实现顾客导向的理念、创新执法方式才能真正用好公权力,使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07,(4):6-7
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来自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理应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任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关注民生,广泛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5,(11):8-11
【和谐社会】公益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白颖广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自古以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热爱和平,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然而,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法治社会,诉讼是人们保护自己权利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后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公益诉讼为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通过诉讼推进法治。试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  相似文献   

6.
郭富青 《河北法学》2007,25(11):54-59
应然的法权关系中存在着"权利"与"权力"两种法权形态.权利反映的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对称、互惠的权利义务关系;权力来自于法律,是凝结在法律中的人民权利,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权力本应从属并服务于权利.法权形态的异化导致权力权利化、权利权力化,形成权力与权利功能的二律背反,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力及权力异化的途径是明确权力和权利的边界,加快民主法治的进程,建立法权关系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离不开宪政维度。只有寄希望于以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为基本特征的法治,我们才能够实现持久、稳定的社会和谐状态。而在权利保障中,如何实现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与落实对财产权的保护则成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和谐社会与以宪法精神为基础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个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从宪法精神角度看,公民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国家权力间的和谐和国家权力与公民人权间的和谐便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9.
江宜怀 《政法学刊》2006,23(4):102-107
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警察权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警察权的这一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社会自治领域的形成,社会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及其公共权力的特征日益凸现。警察权作为公共权利的一种,本源于人民,并应服务于人民,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成员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强制性以及必要时使用暴力是警察权得以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但不是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把强制性权威真正转变为合法性权威的过程;警察权还具有不断扩张的特性,必须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李晓强 《行政与法》2013,(12):28-30
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向现代社会制度转变的终极目标,只有法治社会,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生活,才能形成安定与和谐的社会.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市场规制的制定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只有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关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俊莲 《河北法学》2007,25(12):51-55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原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确认和体现,是以人为本的外部体现和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志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法律意识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完善法律的内容,使传统社会的法变成和谐社会的法,法通过调整不同个体、群体、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群际、地区关系,形成相对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董青梅 《行政与法》2007,42(8):31-33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合作理性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构建和谐社会,司法应有的一个作为: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拓宽发展与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法治化机制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基础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使其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力量,但现实教育的变调却使基础教育非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各种社会失谐问题,还再生和强化了原有的问题。为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从初级目标上而言,要能够成为消释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结构的“缓冲带”;从高级目标上而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建设和谐共同体的中小学校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10,27(4):118-121
社区警务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石。在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建设需要承继公安工作优良传统,专群结合、亲民为民,切实履行好社区民警的职责;还需要变革,不断创新社区警务的内涵、工作方法、形象和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政权的第一层基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董邦俊 《法学论坛》2007,22(4):66-73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刑事司法的保障.刑事司法功能的全面发挥,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笔者在考察和谐社会与犯罪关系之后,对我国刑事司法功能进行了创造性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刑事司法功能运行进行了理性反思,分析刑事司法功能发挥之障碍,并提出应对之策,以促进刑事司法功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观念中,将"暴力"、"强制"、"武装"等作为警察最主要的属性,必然导致在警察权的设置上强化其暴力性或强制性,在警察权的运作过程中常采用暴力或强制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警察观和警察权力观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不相适应,也与其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和根本职能不相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对警察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通过合理定位现代警察权的职能和角色,准确设立警察权的运作目标,正确树立警察权行使的理念,科学选择警察权的运作模式和依法改进警察权的实施方式,来建构警察权的软实力,以保障警察权的设置和运作能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