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资助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其本质目的。在当前资助工作中,育人更加能凸显出资助工作的重要功能和时代价值。资助育人工作包含资助育人工作政策的稳定和谐、资助育人工作交往中的畅通有序、贫困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认同、贫困生受助权益的合理实现和资助成果的传承和发展等环节。这对于满足贫困生的主体需求,助力贫困生日常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深化贫困生践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日益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资助工作已逐步趋于精准化,绝大多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已经得到缓解。但当前在资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一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情况比较突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化。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文章在分析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及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受助贫困生现状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受助贫困生自我成长、发展的状况如何,其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反哺精神怎样等等,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的调研,来认真分析受助贫困生的成长现状,找出当前贫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进贫困生教育的思路,以努力促进贫困生资助的个体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4.
"精准资助"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时代,为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贫困生认定准确性、构建完善的资助数据平台、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资助的育人功能、拓展精准资助工作领域,推动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校精准资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让高校贫困生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的能力。高校应以全面育人为理念,以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引领,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是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中的"熟人关系"问题、政策解读和认定操作过程的不规范等因素使贫困生认定工作应具有的公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深入调研贫困生资助现状、积极建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认定操作模式、加强政策宣传及精准解读等是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公平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高校扶困助学工作存在"重资助、轻育人"现象,许多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高校应革新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扶困助学与思想引导、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充分挖掘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努力构建立体化的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体现教育公正公平、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好新的资助政策。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提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提出要求科学、准确地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民族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存在着资助对象群体界定不明确,贫困程度认定不准确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在于缺少量化的认定标准指标、认定指标单一,认定技术平台滞后、认定名额不合理、人为因素的干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硬性界定与管理和柔性教育与引导相结合以提高民族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增加,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在助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受助大学生存在感恩认识不到位、只求索取、不愿回报等现象。文章分析了部分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对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补、减”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为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应把好贫困生资格认定关;完善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混合型资助体系;建立与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监督体系;实施精神资助,践行高校育人功能;增强资助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加强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段俊磊  肖迪  唐润葆 《世纪桥》2011,(13):145-14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一些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也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实施的效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关于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与完善的讨论将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发展性功能或价值取向已不是什么新颖的提法,如朱小蔓教授提出学校道德教育要从制约性向发展性转型,并认为发展性德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首先在人本身;人的发展包括德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使人的道德认知能力与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班华教授认为,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扶贫工作中,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精神脱贫和能力拓展,形成"他助—自助—助他"的理念。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打造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高校资助育人品牌项目,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扶贫的有效途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助育人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要重新审视资助育人的内涵,加强资助育人的平台建设,全力搭建资助育人的组织平台、宣传平台和教育平台,促进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大学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坚持"资助育人并举"的工作思路.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从"受助"到"自助"的信心和理念,实现受助学生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有效转变。一、开设一门课程——《诚信与感恩》开设校级选修课《诚信与感恩》,实现诚信与感恩教育"进课堂"的目标。推进诚信与感恩教育的学分化、系统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利于贫困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动力激发、劳动能力提升等问题。基于劳动教育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意义,探讨了以涵育劳动精神为中心、增强劳动实践为导向、提升劳动技能为关键的资助育人实施路径,为发挥资助育人的价值引领、品格养成、人才培养作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七个育人",其中组织育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厘清组织育人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明辨组织育人政治性、规律性、协同性、发展性等基本原则,探究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激发组织活力,最大化发挥组织育人的效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促使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大学生创业现状的需要,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补充。要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服务、组织、育人及反馈等功能,通过优化学生活动载体、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工作目标、工作遵循、精准资助、育人导向、评价标准五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重点做好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围绕经济资助的精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需求、资助方式的多样化做好精准资助,围绕经济资助的各个环节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精神的培育做好资助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