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俄罗斯宪法是社会转型期仿效西方的宪政模式进行构建的,在传统与现实、制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俄罗斯的宪政之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宪法本土化过程.作为后发外生型宪政代表的俄罗斯宪法及宪政与作为先发内生型宪政典范的美国宪法及宪政,在宪法及宪政产生的深层背景、与相应法律文化体系的关联、宪法文本内在的差异、宪政实践中的危机与困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可比较性.这种比较所及的不单纯是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包客了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大文化问题,这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克服本国宪法及宪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遭遇到的困境与危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方 《法制与社会》2014,(16):150-151
在人类宪政进程中,美国宪法和宪政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本文攫取了美国几个极具有经验意义的创举,探讨一个国家如何真正地实现宪政。制定行之有效的宪法、保证权力的制衡,以及培养适应民情的宪政文化,这是促进宪政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邓联繁 《时代法学》2005,3(1):31-40
系统考察美国总统的宪法观,是"真正"了解美国宪法与宪政的必然要求,是了解"真正"的美国宪法与宪政的重要步骤,是学习和借鉴美国宪法与宪政建设先进经验的重要前提.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为分析范本,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科学性.从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来看,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他们认为宪法是伟大的,神圣的,令人满意的,令人崇敬的;二是他们认为宪法的权威必须得到全心全意的维护,他们将坚决捍卫宪法的尊严.这与我们一提及宪法就想到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宪法理论上,一个久有争论的问题是:对于修宪权而言,除了宪法明确规定的限制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隐含”限制?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无论在美国宪法理论界还是在宪政实践中,都异常激烈。本文对美国宪法理论界有关修宪权隐含界限问题的争论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是一部以协调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为核心的根本法,美国宪政的演进史可视为一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宪法框架中重新界定和争取权利的记录,这可以从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经过以及联邦宪法所确立的权力结构中充分领悟。利益的多元化已经是当今中国社会中的既存事实,宪政的制度设计及宪政目标的实现,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立多元兼容、活动有序、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美国宪法解释:"麦迪逊两难"之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进学 《法律科学》2006,24(6):10-14
在美国宪法解释实践中长期存在着被学者们所称的“麦迪逊之两难”问题,即民主多数统治的自由与少数自由权利之间始终处于一种似乎不可消解的张力之中。不同的学者和法官由于基于各自不同的民主与宪政原则,而在宪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解释方法与立场,主要分属两大宪法解释流派:原意主义和非原意主义。然而,认真考察和分析美国宪法与宪政原意与原则理想,则会得出“麦迪逊之两难”命题不过是一个假命题的结论,因为真正的民主自身包含着自由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田雷 《中外法学》2015,(2):391-416
像人类学家一样去观察美国宪法史,其宪法实践呈现为一种跨越代际而存在的自治政治,这种自治在规范上要求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信守制宪者写入宪法文本的"先定承诺"。但为什么制宪者有权订立垂范千古的宪法?为什么遵守先定承诺反而是民主正当的?美国宪法的路径是建构出一种在时间维度内绵延的"我们人民"这一政治主体以及一种跨越代际而生生不息的共同体模式。美国宪政是一种"叙事宪政"。宪法故事的讲述构成了宪政实践的文化基础,培育了每一代美国人对原初宪法的认同、热爱和信仰。美国宪法之"活",原因在于美国人有能力去讲述美国宪法之内、之外、之间、之上、之前和之后的故事,由此形成美国这个宪法共同体共同分享的源头叙事。  相似文献   

8.
立法者应当具有妥协的精神。美国早期宪政进程充满着一种妥协精神,可以说,美国宪法就是一部妥协的宪法,它是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意见之间严肃认真地进行折中调和、妥协平衡的产物;是在承认差异又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平等协商、自由讨论、相互尊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美国制宪会议上对抗与妥协的回顾的基础上对美国宪法规范的妥协性进行了解读,进而对宪政运作机制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得出宪政运作机制是由对抗到妥协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海事法在美国法律体系中较为特殊,首先,殖民地海事司法的历史作为反面教材对美国宪政根基的奠立起着一定的影响;其次,革命后宪法下联邦法院系统的海事司法设计又与殖民地时期的海事司法之间存在某种延续性;上述两种情况的矛盾统一于海事法律本身的专业性以及美国革命及立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独立宣言》昭示了殖民地和英帝国“分离”的正当性,但并不必然包括现实的建国方案,这一重任要由1787年美国宪法来完成.后者要在继承《独立宣言》政治理想的前提下,完成美利坚共和国的初步构建.制宪者通过从“分离”到“统一”的政治议程转换、总统制与权力制衡等机制设置,以及宪政理念的刷新,为共和主义传统注入新的因素与活力.在此基础上,1787年美国宪法得以走出《独立宣言》,并为后来的宪政变革留下遗产.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宪法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洗刷,其主干部分并未增删,仍然只保留原有的七条,只不过在原来七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十七条修正案,在两百多年间仅增加了二十七条修正案,美国宪法的刚性可见一斑。美国宪法自诞生时起,就不断遇到严峻的挑战,屡次出现危机;但是,通过不同群体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面所进行的谈判和妥协,加上对一些技术性环节的完善,美国宪法比较成功地应对了挑战,化解了危机,不断焕发生机。美国宪法主要内容、宪政精神及美国之修宪程序均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高军东 《法制与社会》2010,(8):13-14,39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使我们认识到了宪法文化在美国宪政中的作用。美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不仅有“性恶论”、“有限理性”思维、自然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是“地理屏蔽”、市场经济、多元利益集团等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在200多年的宪政历程中形成了以权力制衡、程序优先、私权神圣为内容,以宪法崇拜为核心精神的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权利、民主和偏私分别是美国宪法的价值起点、制度起点和人性起点。这三个逻辑起点决定了美国宪法的制度选择和设计:在纯粹的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之间选择了共和政体;在小共和国(邦联中的州)和大共和国(联邦)之间选择了大共和国;在集权政府和分权政府之间选择了分权政府。美国宪法之父们的这种思考给后人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宪政法权运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治离不开宪政,而宪政的实施离不开宪法的司法化;反过来,我国的宪法司法化将会使我国社会更加趋于民主和法治。因为宪法的司法化是保证宪法之上的关键环节、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更是法治和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聂资鲁 《河北法学》2004,22(3):6-11
历史留给后人许多经验和教训 ,也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通过对中美两部宪法在立宪理念、宪法内容、行宪结果及其原因的比较、分析 ,认为契约精神在我国的推广 ,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宪政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治离不开宪政,而宪政的实施离不开宪法的司法化;反过来,我国的宪法司法化将会使我国社会更加趋于民主和法治。因为宪法的司法化是保证宪法之上的关键环节、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更是法治和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容缨 《政法学刊》2002,19(4):80-8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宪政,但宪法权威的确立不仅需要宪法本身的调整,也要求一套体现宪法精神,实现由规范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的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违宪审查的制度建设。借鉴参考世界各国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认真总结本国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宪政的内容一方面是严格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严格地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实质宪政到程序宪政,关键在于"程序",即如何去实现上述两个功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强调宪法的政治纲领性,从而有意无意地漠视其法律性.宪法是政治宣言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文本?很显然,宪法首先是作为一部法律而存在的,她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特性,而法律的生命在于被运用,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实施的、被执行的,否则就是"虚置"的法律,是被当作神物供起来.程序宪政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骑士、侠客与法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变迁的过程也是宪政秩序的塑造过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宪法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 :宪法修改、解释和宪法惯例。每一种方式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有利有弊。宪政秩序的塑造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变迁方式 ,而需要三种方式相互补足的综合性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